国税发[1993]23号关于增值税若干问题规定的通知
返回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各计划单列市税务局:

为了加速流转税的改革,规范增值税的征收管理,以及适应新会计制度的变化,根据最近召开的增值税座谈会讨论的意见,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增值税的计算和征收方法问题

1.从1993年7月1日起,取消"实耗扣税法",一律按"购进扣税法"计算当期扣除税额。为了详细、完整的反映应扣税金、实际扣除税金的情况,纳税人必须建立和使用税务机关统一规定的《增值税扣除税金登记簿》。

2.增值税的征收方法为:

(1)分期核实的征收方法。纳税人按照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逐期结算应纳税金。对当期计提的应扣税金,应在当期全部给予扣除,当期抵扣不完的,转入下期继续抵扣。

(2)定率预征,年终结算的征收方法。对因季节性采购或其他原因造成税款入库不均衡的企业,可根据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产品预征率,逐期计算纳税,年度终了进行结算。

(3)定期定率的征收方法。对符合增值税"定期定率"征收方法范围内的企业,不实行在购进环节计提应扣税金的办法,也不建立《增值税扣除税金登记簿》,仍按国税发(1992)076号通知的规定征收增值税。纳税人采用哪种征收方法,由税务机关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征收方法确定后,在一个年度内不再变动。

3.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和管理以及《增值税扣除税金登记簿》的使用方法,依照本通知所附《增值税的计算管理办法》执行。

二、关于外购扣除项目的范围

增值税外购扣除项目包括:

1.外购原材料。外购燃料包括在外购原材料之中。

2.外购低值易耗品。是指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使用年限在一年以内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3.外购动力。

4.外购包装物。

5.委托加工费。

三、关于外购扣除项目金额的问题

本通知第二条中第一至第四项的外购扣除项目金额为买价、运杂费及外购扣除项目应负担的税金(包括关税、增值税和产品税)。第五项的外购扣除项目金额为委托加工费金额及运杂费。

纳税人外购扣除项目所发生的自备运输工具的运输费用、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外汇价差和其他费用,不得计入外购扣除项目金额。

四、关于期初库存问题

原实行"实耗扣税法"的纳税人,其1993年7月1日的期初库存扣除项目,原则上不再给予扣除,但在1994年底以前,对动用部分(即期末数小于期初数的差额),经税务机关审定后,可视同本期购进,计算扣除税金,给予扣除。

对于原采取销售实耗法的纳税人,其"发出商品"科目的余额,不并入期初库存。这部分产品,在收到货款后,按6月30日前结算的征收率单独计算征税,直至"发出商品"科目结清为止。

五、本通知从1993年7月1日起执行,以前文件与本通知有抵触的,按本通知的规定执行。

附件:增值税计算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增值税的管理,便于纳税人正确计算缴纳增值税,根据税收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此办法。

一、计税依据的确定

1.产品销售收入。包括销售应纳增值税产品(以下简称"应税产品")取得的收入,以及随同产品销售,从购货方取得的各种形式的价外收入。对产品销售中发生的销货折让和折扣,如与价款在同一张发货票上单独注明的,可作为产品销售收入抵减项目处理。

企业销售带包装的应税产品,无论包装物是否单独计价,在财务上如何处理,也不分是自制的还是外购的,均应并入产品销售收入。如果包装物不作价随同产品销售,而单独收取押金的(除水泥纸袋押金外),凡是在规定期限内不予退还的,均并入产品销售收入。

2.其他业务收入。包括企业除产品销售以外的应纳增值税其他销售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如材料销售收入;废品、下脚料销售收入;工业性作业收入等等。

3.纳税人将自制应税产品用于本企业连续生产非增值税产品,或用于本企业基本建设、专项工程、生活福利设施等非生产项目的,无论是商品产品还是非商品产品,均应视同销售,按照纳税人生产销售的同类产品市场价格计算销售收入;没有同类产品销售价格的,按以下公式组成计税价格。

组成计税价格=(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中准予扣除项目的税金)÷(1-增值税税率)

4.工业企业委托加工收回后的产品用于本企业连续生产非增值税产品或用于非生产项目的比照第3项规定办理;工业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委托加工的应税产品按照受托方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计算销售收入,没有同类产品销售价格的,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销售收入,组成计税价格公式为:

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利润-材料成本和加工费中准予扣除项目的税金)÷(1-增值税税率)

5.纳税人以原材料、产成品对外投资的,以投资额确定销售收入;纳税人对外捐赠应税产品的,以及采取"以物易物"方式销售的产品,按纳税人销售同类材料、产品的市场价格计算销售收入;纳税人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应税产品的,为企业新商品的销售价格(不剔除旧商品的收购价);纳税人采取"还本销售"方式销售应税产品的,为销售时的实际销售收入。

二、增值税扣除项目和扣除金额的确定

(一)扣除项目的具体范围:

1.外购原材料

(1)原料及主要材料:指经过加工后能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和材料。

(2)辅助材料:指直接用于生产经营、有助于产品形成或便于生产进行,但不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材料,包括:

a.被劳动工具所消耗的辅助材料。如维护机器设备用的润滑油和防锈剂等。

b.加入产品实体和主要材料相结合,或使主要材料发生变化或使产品具有某种性能的辅助材料。如油漆、染料等。

c.为创造正常劳动条件而消耗的辅助材料。如工作地点清洁用的各种用具及管理、维护用的各种材料等。

(3)外购半成品(外购件):指从外部购进需要本企业进一步加工或装配的已加工的半成品(外购件)。

(4)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指为修理本企业机器设备和运输设备的各种备件。

(5)包装材料:如纸张、麻绳、铁丝、铁皮等。

(6)外购燃料: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耗用的各种液体、固体、气体燃料。包括:生产过程中用的燃料;动力用燃料;为创造正常劳动条件用的燃料;为生产经营提供运输服务所耗用的燃料。

2.外购低值易耗品

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下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包括:

(1)一般工具。如刀具、量具、夹具等。

(2)专用工具。如专用模型等。

(3)替换设备。如各种型号的模具等。

(4)管理用具。如办公用具等。

(5)劳动保护用品。如工作服、各种防护用品等。

(6)生产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

3.外购动力指纳税人为进行生产耗用的电力、蒸气等各种动力。包括为进行生产耗用的外购的水。

4.外购包装物指包装本企业对外销售产品的各种包装容器。

5.委托加工费指为生产应税产品委托外单位加工所支付的加工费。

(二)扣除项目金额

1.外购扣除项目金额是指为购买扣除项目实际支付的金额,以及为生产应税产品所实际支付的委托加工费金额。购买扣除项目实际支付的金额包括:

(1)买价。包括购进扣除项目时支付给销售方随价加收的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购货方作进价处理的各项费用。企业缴纳的烧油特别税不予扣除。

(2)运杂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指为外购以及委托加工扣除项目所支付的运杂费。企业运输部门以自备运输工具运输外购扣除项目的费用不得计入外购扣除项目金额。

(3)外购扣除项目应负担的税金。是指未计入买价的关税、增值税和产品税。

2.非外购扣除项目金额的确定

(1)接受实物投资的扣除项目,其扣除项目金额为合同确定的投资金额。

(2)接受捐赠、以物易物的扣除项目,其扣除项目金额为产品的市场价格。

(3)由"在建工程"转入的扣除项目,扣除项目金额为扣除项目转帐金额。

(三)应冲减的扣除项目外购扣除项目中,发生以下方面情况的,按实际发生额冲减外购扣除项目金额。

1.非增值税产品生产领用的。

2.固定资产新建、改扩建工程,生活福利设施领用的。

3.非正常损失的(如自然灾害损失、购进时的不合理损耗等)。

三、增值税的计算与管理

1.整体税金的计算

纳税人在纳税期满后,根据本期内全部应税产品、项目的销售收入,按其所适用的增值税税率,计算整体税金,计算公式为:

全部整体税金=∑(应税产品、项目销售收入×税率)

2.应扣税金的计算和管理纳税人在购进扣除项目时,根据购货发票等税务机关认定的合法付款凭证,计算应扣税金,计算公式为:

应扣税金=扣除项目金额×扣除税率

为归集和全面反映应扣税金计算、扣除和结存,纳税人必须建立"增值税扣除税金登记簿",按扣除税率设置栏次,在登记簿的增加栏依记帐凭证逐项记载外购扣除项目金额,其登记内容应与会计帐簿相关科目相对应,对发生的应冲减的扣除项目金额,也在"增值税扣除税金登记簿"增加栏中用红字反映,冲减本期的外购扣除项目金额。一个纳税期满后,将各栏扣除项目金额汇总,分别乘以适用的扣除税率,计算出本期全部应扣税金。

3.应交税金的计算和管理

(1)采取分期核实方法的计算

增值税纳税人一般应采取分期核实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应交增值税的计算公式为:

本期应交增值税=本期整体税金-本期扣除税金

本期扣除税金即为"增值税扣除税金登记簿"的增加方期末汇总数。本期实际扣除税金在"增值税扣除税金登记薄"的减少栏进行登记,期末一般增减栏相抵后无余额。如发生本期应扣税金汇总数大于本期应税产品计算的整体税金的情况,将整体税金作为本期实际抵扣的扣除税额计入"扣除税金登记簿"的减少栏,增减栏相抵后,增加栏的期末余额为应在下一纳税期继续抵扣的扣除税金。

(2)采用定率征收,年终结算方法的计算。

对因季节性采购或其他原因按分期核实方法纳税造成税款入库很不均衡的纳税人,经县(区)一级税务机关批准,可采用定率预征,年终结算方法计算增值税。应税产品的征收率由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上年的纳税情况核定,年内各纳税期应交税金按征收率计算,但同时应计算整体税金和本期实际扣除税金。计算公式为:

本期应交增值税=∑(应税收入×征收率)

本期实际扣除税金=本期整体税金-本期应交增值税

本期实际扣除税金记入"扣除税金登记簿"的减少栏。年度终了,全年增减栏相抵后的余额,如果在减少方,即为纳税人应缴未缴的增值税,如果在增加方,即为纳税人应扣未扣的税金。

4.减免税的计算

当企业生产的部分产品按规定享受减免税政策而又无法直接计算其减免税额时,可采取以下办法计算:

(1)免税产品的计算

对免税产品的计算可以采用先计算出全部产品的应交税金,然后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以有关指标计算出一个比例,据此比例计算出免税产品的免税金额。可采用的计算方法主要有:销售收入比例法;整体税金比例法;成本比例法等。纳税人采取哪种方法计算,由税务机关确定。

(2)减税产品的计算

采用减率法的产品可以直接按降低后的税率计算整体税金,不需再单独计算减税额。

采用减额法的可以根据上面介绍的计算免税产品应纳税额的方法,计算出该产品的全部税额,再按规定的减税比例计算出减征税额。

国家税务总局

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四日

  查看上一级更多内容
* 技术支持单位:浙江衡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