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直接或间接控制关系或重大影响关系的企业,称之为关联企业,正在成为现实社会中一种日趋重要的经济现象。而企业逐利的本性,使关联企业间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涉税违法行为正逐渐“抬头”。日前,大连市国税局第三稽查局以营业外支出的异常变动为线索,成功查处了一起关联企业间以超低价异常交易的行为。
查前数据分析,剑指疑点指标
根据查前数据分析的工作要求,检查人员先后打开待查企业的《案源数据统计分析表》、《近3年纳税情况分析表》、各年度纳税申报表等一系列分析资料,收入规模、主营业务成本结构比、主营业务利润率、各项费用的结构比……虽然收入逐年递减、费用小幅波动,多数指标还算正常,但陡然下降的100多万元利润总额,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企业多项盈利、纳税等指标。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企业利润的大幅陡降?带着查前疑点,检查人员走入大连市某机械有限公司。
面对检查人员对企业收入逐年递减、费用波动和利润下降的质疑,该公司会计坦陈,公司原为生产型企业,因经营方向变动,2009年变更为一般商贸企业,因此影响了近2年的收入状况和部分财务指标。
根据会计的解释,结合查前分析要点,检查人员逐项查阅相关账簿、凭证等资料,查看并比较近3年各项经营数据、指标。收入疑点排除、费用疑点排除、往来疑点排除……规范有序的各项记录、各类资料,逐项排除疑点的同时,也将影响利润大幅变动的因素逐步缩小,并最终指向因固定资产清理产生的“营业外支出”。
资产清理生疑窦,贵买贱卖为哪般
“我们转为一般商贸企业后,原有的生产设备都用不上了,于是,就联系卖给了一家生产企业。”
“原价2万多元的新设备,还没来得及提折旧,就卖了不到9000元。你们也太吃亏了!”
“企业着急转型,设备没地方存放,而且旧东西本来就卖不上价……”一直慢条斯理的会计,突然一反常态地慌张起来,这引起了检查人员的警觉。于是,检查人员一面不动声色地查阅该公司固定资产清理的相关资料,以汇总整理低价处理固定资产的相关事项;一面旁敲侧击地向财务、管理人员了解该公司转型及固定资产处置的详细情况,以寻找蛛丝马迹。
经过汇总整理,检查人员发现该公司先后以低价出售数控机床、模具等固定资产,资产原值120万元,出售时资产净值仍余117万元,但售价合计竟不足70万元。面对缩水近一半的固定资产,特别是部分全新购进的设备竟也“5折转让”,该公司何以如此大方地“舍己为人”?这其间又隐藏着怎样的猫儿腻?检查人员隐约感到这一笔笔由固定资产清理导致的“营业外支出”,远非账面记载的那样清晰明了。
自家买卖多遗漏,税法尊严不可违
账簿的检查使问题暴露,但答案却未在账簿之内。合同的不存在,让交易扑朔迷离;现金交易方式,使资金流追查受阻;财务人员的三缄其口,让检查步履维艰。层层剥茧之后,能提供信息的仅剩下分批开具的一张张发票记账联。
模具购货方为丹东市某机械有限公司,机床购货方也还是这家丹东市某机械有限公司,细细看来,所有固定资产居然分批卖给了同一家公司,真相似乎就在眼前。检查人员通过网络查询证实,丹东市某机械有限公司系2008年成立的生产型企业,其经营范围与大连市某机械有限公司改革前基本相同,因此,该公司清理出的生产设备刚好适用。老公司转型,回笼资金贱卖设备;新公司成立,节约资本购买二手设施,这一切又看似顺理成章。
企业不会做赔本的生意,更何况是短时间内这么明显的连续失误,一定还有什么隐情。于是,检查人员再次仔细比对2家公司的基本资料。
2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居然是同一人。检查人员再次核实具体信息,完全一致!“关联企业、关联交易、重新核定交易价格”,检查思路清晰地呈现在检查人员脑海中。
提取双方法人信息、比较双方营业执照、查询交易设备当期市场价格等资料,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检查人员再次约谈了该公司负责人。看到检查人员掌握的各类证据,该公司负责人陈述了企业因生产经营扩大,生产、商贸分离,并择址另建厂的事实,并承认了关联企业间,以低价出售固定资产的涉税违法行为。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不提供与其关联方之间业务往来资料,或者提供虚假、不完整资料,未能真实反映其关联业务往来情况的,税务机关有权依法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同时,该局根据财税[2008]170号文件的相关规定,对于纳税人发生《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的固定资产视同销售行为,对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无法确定销售额的,以固定资产净值为销售额,确定该公司的销售行为应按资产净值确认收入。据此,检查人员按已售固定资产净值与售价的差额,责令该公司补缴增值税8.2万元,并调增企业应纳税所得额48万元。
【来源: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