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报表,运用常规方法破解企业长亏不倒之谜
返回

企业基本情况

江苏省南通市某纺织有限公司,2004年1月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50万元,2004年5月正式投产,主营涤纱的生产销售,一般纳税人,所得税采用查账征收。

评估对象确定汇算清缴受理人员在接受企业报送的2006年度所得税申报表时,发现该公司2006年度实现销售974万元,全年亏损32万元;通过一户式查询,发现该企业自开业以来,企业规模呈跳跃式发展,而企业连年亏损。2004年企业实现销售302万元,亏损18万元;2005年度实现销售收入625万元,亏损16万元,企业2006年增值税税负为1.44%与江苏省国税局发布的同行业预警税负3.5%,相差2个百分点。综合上述疑点信息,受理人员初步判断该公司存在漏作销售、多列成本等涉税问题的嫌疑,预计金额较大,在填列《纳税评估选案建议书》,经部门领导审批后,建议转入评估人员实施评估。

案头评析

评估分析人员,通过ctais2.0和stais8.0一户式系统查询企业历年各类报表进行比对审核分析。

首先审核分析了该公司2006年度《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附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申报资料,对其中涉及成本、费用、税前列支金额较大的数据分别从常规合理性、数据逻辑性等方面分析,发现该公司上报的财务数据存在以下一些疑点:

1.不符合常规的疑点。

整体经营状况反映不正常。该公司成立3年来累计亏损额66万元。2005年注册资本为50万元,在经营状况极度不佳的情况下,2006年度公司仍大幅度增加注册资本150万元,且2006年度比2005年度销售增长47%,主营业务利润率为负数,其收入、成本核算值得怀疑。

其他业务收支科目异常。该公司为纺织类企业,利润报表显示主营业务销售值近1000万元,而其他业务收入及其他业务支出均无发生额。根据常规,纺织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正常都会产生部分废次品、边角料,废次品、边角料率占产值的1%~2.5%左右。

“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科目异常。公司连年亏损,自有资金短缺,2005年、2006年度“应付账款”科目均无余额,而2006年度账面“长期应付款”科目突然增加到159万元(2005年度无发生额),往来核算过程可疑。

2.理论数据计算的逻辑性疑点。

财务收支可疑。公司账面反映短期借款2005年期末75万元、2006年期末115万元,2006年末长期应付款159万元,而公司2006年度财务费用总额1.3万元,该部分支出仅相当于年均不到20万元借款应支付的利息。

应付工资余额反映异常。该公司员工65人,2006年末应付工资余额37万元,约相当于全体员工5个月的未发工资额。而2006年末账面货币资金余额为98万元。

收入成本核算可疑。2006年公司累计主营业务收入974万元,主营业务成本却达到981万元,主营业务利润-9万元,主营业务利润率为-0.95%,主营业务成本利润率-0.94%。而纺织行业的行业毛利率在6%~10%左右。

补充采集数据并再评析

针对上述疑点,分析人员决定从以下几方面补充采集数据,从中寻找问题突破口:

(1)成本核算的准确性。首先,采集主要产品每月的原料投入数量,对应当月的成品入库量,计算出单位产品的吨耗,分析各月的主要原料投入是否有异常,同时与同行业比较,是否存在虚假投料现象。结合应付工资余额较大,核对工资及工资附加费用计提金额的依据。其次,看有无隐瞒入库成品数量,减少入库成品数量,造成账面库存产品单价高于销售价问题。

(2)收入核算的真实性。结合该公司往来科目、货币资金科目、其他业务收支科目异常的情况,重点查核隐瞒未开票销售收入的情况,是否存在接受外单位购货款,因无须开票,空挂负债类往来户现象。同时考虑账面借款类科目未支付利息的不正常现象,核对借款合同及具体借款人,是否存在向个人出售产品、不提供发票、取得货款空挂借款现象。同时,追查废次品销售收入的去向。

约谈并实地核查

鉴于该公司报表及采集表存在疑点,评估人员对企业负责人和会计分别进行了约谈,让被约谈人对所列约谈提纲逐条进行了解释说明。

企业负责人和会计解释说,公司购买原料结算货款时,除部分通过银行支付外,其余均以现金形式结算,导致2006年度“应付账款”科目无发生额,在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不足支付货款时,先开出借款收据,向个人借款存入现金账,形成了对方科目“长期应付款”2006年度猛增159万元的非正常现象,其中向法定代表人借款123万元,其他人员36万元。

对于账面没有废次品及下脚料销售的现象,被约谈人员无法进行解释。在约谈人员的政策宣传下,企业主动提供了2006年销售回花、回丝、扫地花、废纱的记录。记录中共有5笔销售,总金额203460元未入账,财务处理中将取得的废次品销售现金收入203460元记载为向企业法定代表人个人借款。公司2006年总销售收入974万元,而销售成本983万元,属于非正常现象。在约谈过程中,对于其原辅料投入过程核算基本正确的情况下,为什么计算其投入产出率远低于行业正常水平,企业的解释不能完全消除疑点,评估人员随即要求企业作进一步自查,并于2007年4月24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对企业提供的账证资料进行了实地核实:

将收入账与货币资金、应收账款进行总额调节比对;

将销售成本明细账的数量与收入明细账核对;

核查企业销货退回及折让等特殊业务的处理是否正确;

分析了企业各月销售成本与收入比例及趋势是否合理;

审核企业存货领用及发出业务是否正确。

经实地核查发现,公司主产品16s涤纱库存实物虽然与财务、保管成品数量记录一致,至2007年3月底结存数量均为36.2吨。在剔除4月份的生产销售因素,实地实施盘点后,其2007年3月底实际16s涤纱库存数量为45.7吨,实存数比账载记录数多9.5吨。多出的9.5吨涤纱无入库记录,企业无合理解释。再核对入库单号码时,发现每月入库单的流水号码均有2个~3个号码缺失,财务和保管账中无反映。在核查人员一再追问后,会计才将未入账的入库单交出。企业2006年度在成本费用投入真实的情况下累计隐瞒应入库成品涤纱53.46吨,计算不含税销售收入69.6万元,应缴增值税11.8万元。该部分销售对象均为个体经营户,未开票销售,同样未入账的现金销售收入81.46万元也计入注有企业法定代表人名字的“长期应付款”中。这种往来款挂入“长期应付款”后,不需要支付借款利息,同时导致按照借款总额计算的借款利息等财务费用异常。

评估结果

在上述应补做销售的隐瞒收入69.6万元合并计入调整后,该公司实际主营销售收入1044万元,主营成本980万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3万元,主营业务利润61万元,加上出售废次品的利润17.4万元,减去管理和财务费用22.5万元,营业利润56万元,利润总额56万元,应补缴所得税18.5万元,同时应补缴增值税14.8万元。调整后该公司年所得税率1.75%,增值税税负为3.6%,主营业务利润率为5.8%,基本符合公司实际情况。

【来源:中国企业税收管理网】

 
* 技术支持单位:浙江衡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