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利剑所指 百万“小金库”大曝原形
返回

最近,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办对A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A局)财务收支审计中,通过深入细致的检查,查出了该局所属事业单位技术服务中心弄虚作假,采取大头小尾方式开据发票,隐瞒截留收入160.8万元私设"小金库",套取现金发放劳务费的严重违纪问题,相关责任人已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个别责任人也上缴了其非法收入。

这个情节恶劣的百万元"小金库"是如何暴露原形的呢?

一张临时工工资发放明细表引出了审计线索

审计组在对A局技术服务中心下属的企业综合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公司)延伸审计时发现,该公司注册资金全部由A局借入,职工工资也全部由该局发放。但2000年12月,开发公司却在费用中列支出临时工工资8.7万元。公司出纳解释说:"这8.7万元是提出了现金发给A局全体职工,自查报告中已做了说明,没必要再查了"。审计人员认为发给全局职工应有发放明细表或者上交A局财务的收据,请对方提供。但公司出纳却借机离开,一去无影。过了半天审计人员打电话追问此事,身兼技术服务中心和开发公司法人的刘某一方面答应第二天提供发放明细表,另一方面又说了许多好话。既然自查了,发放明细表为什么迟迟不提供?刘某为什么这么客气?一连串疑问和异常现象引起了审计人员警觉,这其中必定存在问题,这张临时工工资发放明细表就是审计的线索。

一本打单费收据牵出160.8万元"小金库"

技术服务中心和开发公司以发放明细表丢失为由还是不提供相关原始凭据,这更引起了审计组的怀疑。审计组决定,集中人力对技术服务中心账证深入检查,但审计结果却一无所获。该中心账目非常清楚,收支也很规范。为找出突破口,审计组采取最费力的检查办法--核对原始发票和开出的三联专用收据。检查中终于有一本发票存根引起了审计人员的注意,其他各本发票都是各种业务收费混开的,而这本发票50张所开据的收费内容全是打单费,且每张票面金额都是20元,总计1000元,职业的敏感使审计人员对这本打单费产生了怀疑,为什么这么巧,打单费都在一本发票上且每笔都是等额的?审计组向会计索要打单业务记录,并要求业务部门提供工作量记录,有关人员却吱吱吾吾拿不出来。审计人员找会计单独谈话,让他放下包袱配合审计工作。在审计人员做了大量说服工作后,技术服务中心的会计终于吐口了:开出的打单费存根联和记账联金额是假的,给企业开的发票联金额远远超出存根联金额,账外收支都记在两本笔记本上。审计组立即找法人刘某谈话。刘某知道审计组掌握了证据,无法再隐瞒,于是讲出了实情。原来,开发公司和技术服务中心账外收支都记在一起,审计组索要开发公司发放明细表时,想拖两天改改账,将技术服务中心的"小金库"剔除出去,可审计组查的太紧,又抓住了发票中的"鬼",事情也就全露"馅"了。

一个法律意识谈薄的法人导演出这幕拙劣把戏

审计组按照刘某的交待以及笔记本的收支记录先后到有关四家支付检验服务费单位延伸取证,终于将这一严重违纪问题彻底查清。技术服务中心法人刘某对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缺少基本常识,在该局要求该中心每年上交局100余万资金福利费的压力下,擅自指使会计和收费人员于2000年3月至2001年3月期间,将收取的国内原油品质鉴定、油仓空距检验等收入,采用一本发票按大头小尾的做法,将第一联存根和第三联记账联开出每份20元打单费50张,共1000元记入营业收入,将给企业的发票联按实际金额开据了1608203元。同时,为了能将付费企业的转账支票得以提现用于发放职工奖金,刘某又擅自做主,许以提现额2%做为提现的个人报酬,于是,开发公司出纳周某开始了其非法套现的行动,他先是通过该局的情面,要求各付款单位不按支票管理办法开具未填写收款单位名称只有实际付款金额的转账支票给服务中心,然后,他填上自己个人的名字,再通过他在银行工作的同学以及熟人等关系,先后在该市商业银行一支行和建行一支行分别违规开设个人账户的方式,通过关系将160万元一笔笔提取现金交给服务中心,由于出色完成任务,他个人领到了兑现奖金32164元,另外,存款期间利息也未上交中心财务。该局收到服务中心上交的100余万资金和福利款后,也未问其来源就用于全局职工奖金发放以及搞福利招待了。法律意识谈薄的法人刘某一手导演的这出把戏终于真相大白了。

一系列的管理漏洞是"小金库"能够存在的土壤

A局技术服务中心之所以能通过大头小尾开据发票,截留收入,并非法套现私设"小金库"固然有其法人刘某法律意识淡薄,胆大妄为之根源,但有关部门存在的一系列管理漏洞也客观上促成了这一违纪问题的产生。如果向服务中心付费的单位开具转账支票时都能按支票管理规定填好收款单位的名称,开发公司出纳周某如何能填上自己个人的名字?如果金融机构能严格按开户规定办事,出纳又如何可能在银行开设个人可转账账户?如果大额提现审批不流于形式,巨额资金又如何由转账变提现?如果A局的财务部门进行认真监督,技术服务中心敢不说实话?只要有一个环节严格按规定去执行,这一"小金库"问题就不会产生。所以只有所有的单位都能自觉按章办事,对发生的问题认真处理才是杜绝"小金库"产生的最好途径,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来源:国家审计署】

 
* 技术支持单位:浙江衡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