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亿元县背后的黑洞——昆明办核查贵州省A县截留增值税3000万元始末
返回

一份《移送通知》引发的思考

2001年11月的一天,昆明办国税审计小组的成员按照惯例,查阅着贵州省A县国税局提供的相关资料。窗外寒风夹着小雨,使这个本就因偏僻而显冷清的群山之中的小城市更显平静,窗内审计人员静静地翻阅着资料...

突然,一位翻阅收发文登记簿的同志的眼神久久地盯在了一个名为《XX地区国家税务局关于移送A县复烤厂、A县烟草公司、A县烟叶购销公司增值税完税情况的通知》的文件上,“移送”?“完税情况”?不太相关的字眼,不太协调的关联,审计人员的职业警觉提示:应该进一步了解,查清查透。

检查结果出来了,一个由政府牵头,国税和多家职能部门和企业参与的,共同截留增值税包装亿元税收大县的黑洞被捅穿了。

查证工作却是那么艰辛...

山重水覆 查证之路漫漫远兮

审计组通过与A县国税人员谈话,了解到一些基本情况后,立即向特派办领导作了汇报。办领导听后作出决定,一定要细查深究,并指出,由于涉及到当地政府,同志们一定要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要关注查证全过程。

审计组马上重返A县。A县是隶属XX地区的一个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县城,在该地区经济发展中曾风光一时。审计进程的困难比预料的还大,一到国税局就面临这样的情况:1996-1998年参与3000万元混库的局长周X已调到县委任办公室主任,一名直接操办的副局长李xx已死亡,县复烤厂已经停产,县烟叶购销公司已不复存在,县烟草公司、县复烤厂几名涉嫌经济问题的干部已被有关部门“双规”。

怎么办?将困难向领导汇报?还是迎难而上?审计组人员开始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延续到大半夜的讨论会决定,在事实不清,难以直接取证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兵分三组,一查国库、财政;二查复烤厂、县烟草公司;三查国税局财务,艰难的查证工作又这样重新开始了。

当时,正值隆冬,毛毛细雨下个不停,街道上的泥浆足有半寸厚,每天回到住处,大家都要对泥泞不堪的双脚相互打趣,以此寻点开心,消除疲劳。寒冷的天气及不停的在外奔波,有的同志感冒了,有的患了肠胃病,但只要一声令下,便立即奔赴审计现场。夜深了,不少同志还在核实分析审计情况,思考下一步的工作...

斗智斗勇 撕开缺口

正当查证工作难以突破的时候,办领导对审计组下达了查混库、要重物证的指示,要求从企业如何申报,国税局如何审核,账务如何处理,企业的农特税交纳情况及混库的背景材料等入手,搞清楚整个问题的来龙去脉。

审计组立即按照办领导的指示,在分析各种收集的情况后,决定找原国税局长周X进行谈话寻找突破口。果然,经过反复的利弊分析后,周X讲出了A县1996-1998年3000万元增值税混库的有关情况:1994年实行分税制后,A县政府财政收入困难,公务员工资不能按时发放,更谈不上经济发展,但县政府却提出了实现税收“亿元县”目标,决定采取混库的方法截留中央收入。为达到混库的目的,由时任常务副县长,县长牵头,分别召开有银行、烟草、财政、国税的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会上作了安排,说是经县几家领导(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联系通过的决定,要求各部门必须配合,支持政府的工作,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对待此事。这个县竟连续三年召开了同样的会议。

乘胜追击 捅破黑洞

在掌握了混库的基本情况后,审计组并未放松,因为他们知道审计是要用证据说话的。

收集证据的过程是艰难的,刚出现的阳光一下又被乌云遮住了。审计组到县政府找不到当时参会的当事人,查不到会议记录,财政、国库部门不积极配合,烟草公司、复烤厂当事人杳无音讯。

怎么办?审计组再次陷入沉思,经过全面分析,反复推敲,决定利用因《移送通知》要求企业补税、县烟草公司认为受到不公正的处理这个矛盾,从烟草公司入手。这一招果然奏效,审计人员马不停蹄地跑公司,跑烟站,查财务资料、完税情况,在此基础上又调阅相关国税分局的财务账册,终于将3000万元混库的问题核查清楚:1996年第一次混库1000万元,由A县国税局直接开票,将470万元增值税改成营业税划转县级地方金库,另530万元由财政局用6份“农业收入专用缴款书”以农特税缴入县级地方金库。1997年第二次、1998年第三次各混库1000万元,由烟草公司直接开支票给财政局,财政局开具征收农特税税票入库,烟草公司账上体现上缴增值税,国税局认可。

至此,A县截留增值税3000万元的问题终于水落石出,一个税收亿元县背后的黑洞被揭开。目前,该案已转交国家税务总局进行查处。

又一度春秋,当我们整理这段往事的时候,一个个新的审计故事又在发生……

【来源:国家审计署】

 
* 技术支持单位:浙江衡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