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石问路 定思路
2001年3月15日,如皋市审计局接到一项政府交办的任务:对该市A厂进行审计。
A厂是一家老牌国有食品加工企业,下有一分厂。
接到任务后,该局派出审计人员对A厂进行详细的审前调查。调查发现,A厂亏损严重,账面反映累计亏损2907万元,财务管理混乱,总、分厂财务核算时分时合,物资长期不盘存,往来长期不核对,内部牵制手续不严。为此,该局在选拔业务精湛人员组成审计组的同时,决定把“摸清家底,剖析原因,深挖蛀虫”作为该项目的审计目标,力求做深做透。
艰辛核对 挖贪犯
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A厂分厂账面反映有“其他货币资金”404万元,且长期以来余额较大;分厂财务核算、资金的运作以结报的方式在总厂财务账面反映;总厂因产品效益不佳,生产经营一直难以维持,靠东挪西借维系职工的基本生活,何以一方面资金捉襟见肘,一方面资金大量沉淀?这引起审计人员的高度警惕。
查清资金实情!审计组决定赴分厂开户的外地甲银行核对,甲银行账户存款余额与分厂账面相差无几,但发现在审计组核对的两天前,有款项从甲银行账户划出,转入乙银行,审计组赶赴乙银行,终于查清,分厂在三个开户行实有其他货币资金存款905万元。至此,隐瞒销售收入501万元的违纪事实被查实曝光。
但查证并未因此结束,500多万元的账外资金,从哪里来?票据在哪里?经过政策宣传,分厂经办人交出了数千份未入账的收入票据,最早的票据竟然有93年度的。如此长的时间,如此巨大的资金,是否真像经办人反映的那样未有损失呢?审计组决定将三个开户行自1996年以来的所有收支进行勾对,96年、97年……一笔笔收支,逐年逐笔地核对,繁杂的业务、枯燥的数字,丝毫没有减弱审计人员的警惕性,两份现金解款单令审计人员一惊,99年2月现金解款单回单32781.1元,99年3月现金解款单回单58459.5元,而银行对账单分别为2781.1元、8459.5元。整整8万元的差额,难道是笔误?不可能?极可能是篡改!
事不宜迟,审计组当即兵分两路:一路赴开户行查阅底单搜集证据,一路向局领导汇报情况,以备及时处置。核对的结果没有出审计人员的意料,犯罪嫌疑人利用改写现金解款单回单手段贪污8万元。证据确凿,兵贵神速,局领导决定立即移送检察机关。在进一步联手查证中,又发现犯罪嫌疑人以同样手段贪污5万元。至此,一起13万元的贪污案终于水落石出。
追根溯源 捉盗犯
审计过程中,审计组发现该厂近五年来未对物资进行全面盘存,未进行账账核对,A厂产品属于大众食用消费品,不盘存不核对,就极有可能被“不恰当”地消费掉,审计组决定先盘存,再核对。
盘存结果令审计人员大为震惊:主产品实际结存195吨,而财务账面结存517吨,账实数差达322吨,A厂经办人员对此也表现出“十分惊讶”,但未说出任何原因。难道是账务差错?难道是监守自盗?这岂不是江洋大盗!是一人所为还是一伙人所为?审计人员不愿这样想但又不得不这样去怀疑。
没有证据的话不好讲,但322吨的谜总得要解开。在实盘数确定后,审计人员开始对财务仓库账存数进行核实,遗憾的是仓库保管员提供的是不能叫“账”的流水记录,一大堆散乱的白条收条。再难也不能放手,从2000年、1999年……一年年地往前延伸,一笔笔地往前核对调整,结果确定实际短少364吨。这么多的产品,就是用大型罐装车运输,也得是一个长长的车队。为了使证据确凿,审计人员决定再复核一遍,结果还是短少364吨。
在确定此重大案件线索后,信息及时被反馈到检察机关,检察、公安机关当即组织侦察人员,与审计人员分线组织内查外调,同时对涉嫌犯罪人员进行询证。就在这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还使用拙劣的手法想与外界达成攻守同盟,但都被一一破解查明,一份份内查外调的证据,决定了案犯被“请进来”但“出不去”了。俗话说:做贼心虚。面对确凿的证据,犯罪嫌疑人不得不交待了利用假验收、多验收等手段监守自盗的犯罪行为。
顺藤摸瓜 揪诈犯
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A厂近几年生产经营效益不断下滑。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审计人员决定剖析效益下滑的原因,对该厂几年来原料的购进、生产加工、销售进行详细的财务分析,追根溯源。
分析发现,该厂既有自产业务,也有外加工业务,原料购进及外加工业务大部分与外省市交易,在分析主产品外加工业务中发现,A厂委托本地一家包装装璜厂加工量达1200多吨,近两年来未有业务发生,往来款已结清。包装装璜厂与A厂不属于同行业,为何有这么大的加工业务?职业的敏感促使审计人员决定延伸核对与该厂的业务往来。核对结果,该包装装璜厂下属有一加工厂,几年来的所有加工业务与A厂双方收支往来一致。
在实地审计时,审计人员特意地在包装装璜厂内四处走看,发现包装装璜厂所办加工厂不过是两排不足400平方米的车间,不多的设备。规模这么小的加工厂怎么能吃得下那么多的加工任务呢?难道其中有假不成?为了避虚就实,取得第一手证据,审计人员决定从加工产品所必须配套且可量化的包装物用量分析着手,结果发现该加工厂实际购进耗用的包装物仅为其加工成品所需耗用量的三分之二。
难道有三分之一的业务纯属子虚乌有?审计人员决定一边再选择其他配套材料进一步验证,一边找A厂经办人询查与包装装璜厂加工业务实情,两方面询查分析的结果证实了审计人员的怀疑,包装装璜厂与A厂之间的加工业务有三分之一是捏造的,包装装璜厂通过与A厂虚开购销、委托加工业务增值税发票,从中无本得利28万元。28万元就这样在笔缝间白白地被侵吞,无异于诈骗,法纪不容。一起虚开增值税发票获取非法所得28万元的经济犯罪线索又移交给了检察机关。
初战告捷 非尾声
一审挖三案,涉嫌犯罪的有厂长、财务人员、供销人员、保管人员,再大的企业,又怎能经得住这么多蛀虫的“蚕食”?邪念、贪心固然是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但管理混乱、制度不严、监督不力可以说是致人犯罪的一个陷阱。
一个审计项目挖出三案,令A厂的干部职工为之震惊,更引起如皋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挖尽犯罪蛀虫,挽回损失,审计、检察、公安等部门,在A厂召开了职工代表大会,通报案件侦查结果,发动全厂职工积极举报违法犯罪线索,同时,敦促已走上犯罪道路的人员主动投案自首,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场“挖蛀战”才只是一个开始。
【来源:国家审计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