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创业板公司的无形资产风险
返回

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很大比例,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类的无形资产往往是该类公司获取收益的核心资产。从来源上看,无形资产主要来自于股东投入、外购及内部开发三个途径;从特点上看,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多数不具有公开市场价格、容易产生所有权纠纷,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不易计量。

无形资产的来源和特点,决定了创业板上市公司存在着与无形资产有关的所有权纠纷、虚构资产、资产减值等三种主要风险。

所有权纠纷应作或有事项披露

在目前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下,公司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被他人侵犯知识产权都是常有的事情。创业板上市公司中,一些高新企业的持续经营往往依赖于一种或几种核心知识产权,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或知识产权获取或登记时的法律瑕疵,都容易产生知识产权纠纷。一旦发生了知识产权纠纷,公司可能会陷入长久的诉讼或仲裁之中,甚至持续经营都会出现问题。

出现知识产权产生的诉讼或仲裁,公司应该作或有事项披露,很可能产生损失的,应及时确认预计负债。由于知识产权纠纷可能给公司带来的重大不利影响,有的公司选择隐瞒披露,有的公司有意乐观估计结果而不作预计负债处理,这些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表外风险。

虚构资产从何而来

无形资产的三种来源,以及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和公开市场价格的特性,都为部分创业板上市公司虚构资产大开方便之门。

股东投入时虚构资产。很多高新企业的实收资本构成中,存在比例很高的无形资产作价出资。出于增加出资额的目的,部分股东投入时通过评估高估无形资产,甚至将根本不存在的或与公司经营无关的无形资产作价出资,导致股东投入时就产生无形资产的出资不实。

外购时虚构资产。通过外购来虚构无形资产,往往是出于利润舞弊的原因,将虚构的利润固化在无形资产,比其他有形资产更具有隐蔽性。比如,将费用支出包装成购买无形资产,将虚构的收入转移至购买的无形资产等。

内部开发支出虚构资产。新准则允许将公司内部开发支出资本化,为部分创业板上市公司“制造”业绩大开方便之门。

从准则的角度来看,尽管准则上规定了开发支出资本化要满足五个条件,但没有一个条件是完全客观的;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看,开发项目的立项、过程管理、成本分摊与归集、验收等环节,完全是公司的内部控制范畴。由此,部分创业板上市公司虚构开发项目,有意混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任意放大资本化的支出范围,通过资本化来虚构无形资产,可以轻松达到提升当期利润的目的。

着重关注三方面减值风险

无形资产的价值在于其能给公司带来超额收益,往往体现在运用无形资产的产品要比普通产品能够获取更高的毛利率。某些创业板上市公司所在的行业或领域,新技术推陈出新的速度很快,决定了原有技术被新技术替代的风险大,无形资产面临的减值风险很高。

无形资产的减值风险,除了客观原因外,更多的是来源于几个主观方面:不摊销或过长的摊销期限。出于利润压力,某些公司不预测无形资产的经济使用年限,不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某些公司过高估计无形资产的经济使用年限,导致无形资产摊销的期限过长,加大减值风险。

盈余管理动机。新准则规定,无形资产一旦计提减值,不允许以后价值回升时转回。这一规定在限制了盈余管理的同时,客观上也抑制了部分公司谨慎性计提的动机。

计提减值的技术。无形资产的性质决定了其可回收金额的确定,首先是要确定能够单独产生现金流的“资产组”;其次,通过预计未来期间产生的现金流量、确定折现率等,确定“资产组”的可回收金额;最后,将“资产组”的减值分摊到相关的无形资产之中。总之,计提减值从头到尾都涉及到会计估计,主观性很强,是否计提减值、计提多少减值都存在很大的自由度。

报表使用人如何识别风险

从报表外部使用人的角度来讲,公司无形资产不正常的增加、相关技术面临淘汰风险、相关产品的盈利能力不可逆转性的下降,都提供出无形资产风险的信号。此外,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业绩考核,可以考虑将当期开发支出资本化金额扣除。

从报表内部使用人的角度来看,对于股东投入的无形资产,通过核实出资评估时所依据的预测数据,可以判断股东投入时无形资产作价的公允性。如果当时的预测远高于实际投入后的收益,则存在虚构的成份;对于外购的无形资产,可以通过分析其新购资产的必要性、核实其产权、调查出售方背景及现金流向等方法来判断其是否存在虚构;而对于开发支出形成的无形资产,可以评估研发管理各个环节内部控制的适当性,检查相关支出是否是与开发项目直接相关的支出,核实其开发成果的真实性和有用性。

【来源:中国会计报   作者:叶金福  张丽娟】

 
* 技术支持单位:浙江衡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