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税收筹划,大多数企业都认为应该由财务部门去解决,税收问题不找财务找谁?因为财务人员天天和税务机关打交道,申报、缴税等都是财务做的事,税收筹划也是涉税问题,理所当然由财务人员负责。比如,原材料采购时,采购人员没有按照规定取得发票,造成不能抵扣进项税,还可能要补税罚款;销售人员折扣销售时未在同一张发票上反映折扣额,折扣不能在销售额中扣除等,企业老板往往把责任归咎于财务人员。
有些企业每次税务稽查都查出问题,企业受到补税罚款的处罚甚至追究刑事责任,首当其冲也是财务人员。少数企业甚至不注重业务过程的纳税筹划,只知道让财务人员在账目上做文章,甚至把做假账、偷逃税当成考核财务人员能力的标准。正是因为走入这种误区,产生税收风险的可能性非常大。
事实上,企业财务只是对企业经营成果进行正确的核算与反映,很多具体业务不是财务单方面能操作的。特别是税收筹划,涉及筹资、投资、生产、分配、经营方式选择等各个方面,而且必须在税法的框架范围内进行规范操作。
税收的产生不在财务核算环节,而是在业务发生环节。做什么业务产生什么税收,企业因有了生产经营或财产行为而交税,不同的生产经营方式产生不同的税收,没有经营行为就没有税收。实质上,真正的纳税筹划应该从生产经营入手,即在财务处理过程之前,业务发生之时,就应该知道税收对业务的影响。纳税筹划并不只是财务的工作,而是决策、销售、采购、生产等部门应该做的工作。因此,要求财务人员单独承担税收筹划风险是难以承受之重。
当然,税收筹划与企业财务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高质量的税收筹划依赖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也依赖于规范、准确的财务核算,税收筹划离不开财务会计处理。而且,财务的具体操作由财务人员来完成,财务人员是企业账务处理、会计核算和申报缴税的专职人员,也是税收筹划的实际操作人员。
然而,现实中,为何大部分财务人员不愿意为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呢?一方面,企业财务人员特别是私营企业的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主要是财务核算,提供准确、及时和系统的会计报表信息,他们只能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会计资料记账算账,很难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大决策,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也很有限,要他们开展涉及企业经营决策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税收筹划,超出了财务的工作职责和决策权力。而且,目前很多企业都是聘请退休或下岗的财务人员,他们财务基本功不扎实,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有限,承担税收筹划这种高智力活动显然难以胜任。另一方面,开展筹划不仅会给财务人员带来大量的额外工作,而且由于税收筹划的风险,使财务人员面临更大的职业风险。而大部分企业又缺乏相关的激励机制,财务人员级别和待遇较低,既无能力,也无愿望对企业纳税实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必须走出税收筹划认识的误区。业务过程产生税收,税怎么交不是看账务怎么处理,而是看业务怎么做。要搞好税收筹划,必须对业务过程进行规范,加强业务过程的税收管理;必须加强各部门通力协作,按照税法的规定,结合生产经营业务进行操作,各涉税环节统筹规划和控制,这样,才能真正节约税收成本,规避税收风险。
【来源:中国税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