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有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召开部分金融机构及人民银行分支行主要负责同志会议,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胡晓炼同志出席并作讲话。会议传达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分析了当前经济金融和货币信贷形势,介绍了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的具体考虑,并对2011年加强流动性管理、改善货币信贷总量调控、防范系统性风险进行了部署。
胡晓炼指出,要深入理解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必要性。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是宏观政策导向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我国经济在当前国际国内大环境下的正确选择。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极端动荡状态已经有所缓和,发达经济体复苏较为缓慢且仍然不够稳定,总体上外需形势有相应改善,我国经济增长势头进一步巩固,完全可以通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货币政策回归稳健有利于加强通胀预期管理,防范资产价格泡沫。当前我国内外部流动性充裕,通胀预期较强,通胀压力不断加大,需要通过货币政策回归稳健、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彰显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治理通胀的决心。货币政策及时回归稳健更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有助于银行调整信贷结构,有保有压有扶有控,合理引导投资和消费行为,为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供平稳适度的货币环境。稳健的货币政策还有利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引导金融机构加强资金规模和结构的调整,合理把握信贷投放力度、投向和节奏,控制风险资产,避免银行体系风险进一步积累,促进金融机构稳健运营,提升风险抵御能力,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历史上看,稳健的货币政策比较有灵活性和针对性,既能在经济偏热时适当紧缩,也能在经济偏冷时适当放松,有助于更加积极妥善地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通胀三者之间的关系。
胡晓炼提出,要正确把握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首先,要控制好货币总量。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意味着以M2为主的货币供应总量增长应低于适度宽松时期,降至以往稳健货币政策阶段的一般水平。货币供给总量回归常态是明年货币政策最主要的任务,只有回归常态,才能实现中央提出的把好流动性总闸门的要求。其次,要保持贷款总量合理适度增长。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供给会体现在社会融资总量上,社会融资总量调控应按满足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正常需要掌握。银行信贷是社会融资总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信贷增长要与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目标相吻合,特别要考虑经济增长目标和通胀控制目标,从反危机特殊时期的非常态应对,转向合理适度的增长。第三,要继续优化信贷结构,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局,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第四,要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高度重视经济较快发展中存在的流动性宽松、信贷投放较大等可能积累的顺周期系统性风险隐患,加快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
胡晓炼强调,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金融宏观调控仍将面临国内外流动性宽松的压力,必须控制好流动性的总闸门,引导货币信贷合理适度增长。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方面发展热情高,基于流动性偏多之上的货币信贷扩张压力必然较大。为做好下一阶段宏观调控工作,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人民银行将按照中央的要求,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价格和数量工具,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胡晓炼介绍,下一阶段,人民银行要继续运用各种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同时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工具。按照中央关于加快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的要求,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结合起来,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配合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要在原差别准备金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其调整基于社会融资总量、银行信贷投放与社会经济主要发展目标的偏离程度及具体金融机构对整个偏离的影响,考虑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和各机构的稳健状况及执行国家信贷政策情况等,以更有针对性地回收过多流动性,引导金融机构信贷合理、适度、平稳投放,优化信贷结构,体现宏观调控的要求;并为金融机构提供主动按宏观审慎政策要求,从提高资本水平和改善资产质量两个方面增强风险防范能力的弹性机制,达到防范顺周期系统性风险积累的作用。人民银行将统筹协调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增强宏观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贯彻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