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忠言逆耳”。历朝历代有不少忠良之士因直言切谏,或遭受牢狱之灾,或掉了脑袋,或被满门抄斩。人们不禁感叹,我完全是出于一片好心呀,为什么好心就没好报呢?
无可厚非,忠言肯定是利于行的好话,对个人或社会都是极具价值的,那为什么忠言听起来总让人觉得不舒服,而很少被人所接受呢?原来,这是因为进忠言者往往未注意到说话的时机和方式。既然大多数人都喜欢听顺耳的话,那么为何不换一种方式,让逆耳变为顺耳呢?
直言的精神固然可贵,但直言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改正错误或听从自己的建议。然而直言往往令人产生抵触情绪,这就犹如矛与盾,两者相碰,其结果可想而知,不但不能达到言者的初衷,甚至适得其反,惹恼听言者。如果直言者能够注意说话的技巧,稍微绕一个弯,很多事情就能迎刃而解。
春秋时期,有一位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士大夫。他一生向君王进谏无数,而每次都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让对方欣然地接受。不但没有因此招惹麻烦,反而得到了君王的常识、褒奖和尊敬。这位奇人就是齐国的大夫晏婴,也称晏子。
齐景公嗜酒,这是大臣们没有谁不知的一件事情。大臣们很担心,害怕长此以往,齐景公会荒废了国家政事。可是,担心归担心,大臣们没有一个敢直接对齐景公指出,只能在私下里议论。
有一次,齐景公酒兴起,丢下政务大事,接连喝了七天七夜,但仍然觉得不过瘾,打算继续喝下去。其中有一位叫弦章的大臣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他对齐景公上谏说:“君王已经连喝七天七夜了,请您以国事为重,赶快戒酒;否则就请先赐我死。”
齐景公听后十分恼火,心想:我作为一国之君,喝喝小酒有什么大不了的,你一个臣子不做好分内的事,却对国君说三道四,管这管那,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不知死活。
尽管此刻齐景公有些微醉,也非常生气,但他并不糊涂,知道弦章是一位难得的忠臣,如果将他赐死,大臣们将如何看他?老百姓将如何看他?邻国将如何看他?如果不治弦章的罪,自己的颜面何存,威严何存?齐景公骑虎难下,不知如何决断。
正好这时晏子觐见,齐景公向他诉苦说:“弦章劝我戒酒,要不然就赐死他;我如果听他的话,以后恐怕就尝不到喝酒的乐趣了;不听的话,他又不想活,这可怎么办才好?”
晏子不假思索地说:“弦章遇到您这样宽厚的国君,真是幸运啊!如果遇到夏桀、殷纣王,不是早就没命了吗?”
弦章为了让齐景公戒酒,不惜以死相逼,可是效果极不理想,差点真的掉了脑袋。而晏子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不仅化解了弦章与齐景公的矛盾,而且还让齐景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戒了酒。这便是晏子的说话魅力。
说话是一门艺术,如果掌握好了分寸,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掌握不好分寸,可能就因此引来麻烦。所以,在讲忠言之前,我们一定要先想一想,自己所说的话时机成不成熟,会不会让对方下不了台,会不会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凡事绕个弯,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来源:中国人事报 作者:四川省安岳县高升中学 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