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准:历史尘封的会计传奇
返回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顾准生前著述被人们一一发掘,但他的会计研究成果并没有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到90年代中期,几乎在整个中国知识界范围内掀起了“顾准热”,但人们反思、讨论顾准的重点都集中在他的思想层面和经济学层面。

其实,“顾准是一位冠盖绝伦的会计大师。直到现在,国内从会计角度对顾准的研究也是刚刚起步。”会计人文专家张连起不无遗憾地说。

20世纪30年代初,在那场有关中式簿记的“改革与改良”论争中,风华正茂的顾准用西方会计理论审视中式簿记的命运,与潘序伦一起挑战改良派,由此在上海会计界声名鹊起。

伴随着“实业救国”居潮的影响,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传统的记账方式已不能满足日渐复杂的经济活动。

中式簿记的发展面临着十字路口的选择。是全面引进西式簿记,还是在原有基础上稍作修改,中国会计学领域就此掀起了一场“改革与改良”之争。

改革与改良两派的代表人物都是当时会计界的执牛耳者。主张改革的是潘序伦,力主改良的是徐永祚。此时的顾准,年不满20岁,但俨然已是力主改革的立信派主将之一。

1934年,继潘序伦发表《为讨论“改良中式簿记”致徐永祚君书》之后,顾准撰写了《评徐永祚氏改良中式簿记》一文,矛头直指徐永祚改良中式簿记的观点。顾准详述改良中式簿记的缺陷之处,进而将中式簿记和西式簿记的优劣进行对比,力倡借贷理论的普及,“否则会计理论不能昌明,会计学术进步难期。”锐意观点和批判勇气让人钦服。

 
* 技术支持单位:浙江衡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