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大师介绍之--常勋
返回

常勋先生,1924年5月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1948年1月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经济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在大学肄业期间至解放前,曾兼任新闻编辑和翻译工作多年。1952年调山东财经学院会计系任教员,1953年又调厦门大学任讲师。1958年因左倾路线迫害被迫离校,至1976年才重返厦门大学,在经济学院资料室任《经济资料译丛》的专职翻译和编辑。1980年,他的历史冤案得到彻底平反并重返讲坛,后历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会计系国际会计教研室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88年至1998年,担任厦门大学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师。他还历任民革第七届、第八届中央委员,民革福建省委第八届、第九届副主委,第十届顾问,福建省第八届人大常委,福建省第六届政协委员,福建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第二届副会长,第三届顾问等职,并任中国成本研究会第二届理事,第三届、第四届常务理事至今。

夺回损失的21年大好年华

常勋先生半生坎坷,遭受21年多的不公正待遇。问到他平反后重返讲坛的感想,他坦诚他说:"没有拨乱反正,我决不可能重返大学讲坛,我要把握住这个机遇,创造一个辉煌的晚年。"正是这样,在重新执教的20年中,他顺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日以继夜地忘我工作,不仅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而且编著和翻译了大量的教材和专著。他是我国率先招收国际会计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除本校的教学任务外,还为我国海洋石油系统、外贸系统、厦门经济特区培训了数千名涉外会计人才;为国家教委委托厦门大学举办的全国高校会计助教进修班以及世界银行资助的全国高校会计和国际税务师资培训班授课,培养了一批能胜任涉外会计和国际会计教学任务的中青年师资。

50年代,常勋先生在成本会计方面已享有一定声誉,1980年重返讲坛后,仍从事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在1981年至1985年间发表的《论折旧模式》、《论成本计算模式的改革》、〈论企业内部的责任中心〉等论文,在当时都被认为是具有创新意义的佳作,自1982年起,由于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率先对外开放和厦门经济特区发展的迫切人才需求,厦门大学接受了举办涉外会计高级培训班的任务,常勋先生服从需要,勇担重任,一人担任了这些培训班和会计系本科生的会计专业英语、西方财务会计、西方成本会计、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每周授课达18小时左右,并且为教学需要先后组织编写了《会计专业英语》(1984年初版)、《西方财务会计》(1984年初版)、《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1986年初版)、〈外商投资企业会计〉(1991年初版)等在全国颇具影响的教科书。他也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首批主讲教师之一,他讲授西方财务会计的录像,在当时香港中资企业的业余培训中被广泛采用,以至常勋先生在80年代多次去香港访问讲学时,遇见了不少从未见过面的学生。他主编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以及在此基础上重编的《外商投资企业会计与财务管理》和《外商投资企业会计》等书,在香港和台湾地区更具有广泛的影响。当时,与港台地区的文化学术交流尚在启动阶段,上述各书就被批准为可以外销的对外交流书刊,在港台的书店都能买到。

80年代中期,常勋先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转向国际会计。1988年以他为主组织翻译的《国际会计》(乔伊、米勒合著)一书出版;1990年,他主编的《国际会计》问世;1996年他又根据国际会计的新发展,重新编写了〈国际会计〉一书。常勋先生在著述过程中,尽可能搜集代表最新发展动向的资料,广征博引,融会贯通,并处处注入他的精辟见解;他能做到要言不烦,深入浅出;既保持严谨的逻辑体系,又注意配合必要的例证;使读者易于掌握和理解。我想,这正是常勋先生的著作深受读者欢迎的原因。

常勋先生不愧为我国开拓国际会计教学和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他是厦门大学受国家教委委托,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举办的全国高校国际会计和国际税务师资培训班领导小组的成员,亲自担任了三门主课的教学工作,并负责著名国际会计学家齐默尔曼和霍尔泽等教授来培训班授课的组织工作。在完成了先后四期的培训任务后,他参与了上报国家教委的总结报告的撰写,并承担了呈交世界银行报告的翻译工作,并代表培训班领导小组在世界银行专家评议组会议上作了汇报。这四期培训班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其中凝聚了常勋先生的不少心血。

1991年1月,常勋先生为纪念自己从教50周年而著的《财务会计三大难题》一书出版。这本书是他对合并财务报表、外币折算、和物价变动会计多年研究的结晶,特别是对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将从业主权观转向主体观的新动向,对由于金融工具会计的突破性进展(但又不够成熟),在期汇交易会计领域导致的新的变革,作了相当精辟的富有创见性论述。这部专著问世以来,在短短4个月内就三次印刷,销量达一万二千册,足见其影响之大。鉴于在以上两方面,尤其是有关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和计量的研究又有新的突破,常勋先生正准备着手修订这一专著。

20多年来,常勋先生承担超过教学工作量两倍多的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出版了14部专著和译著、发表了近60篇论文和近80篇译文,真可谓硕果累累、在这些著作中,《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1989年修订版)、《外商投资企业会计》、(1991年版)、《现代西方财务会计》(1994年版)、《国际会计》(1996年版)、《高级财务会计》(1995年版)等书先后获得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先后两次),财政部优秀统编教材二等奖,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厦门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先后三次)。他还连续获得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先进教育工作者、厦门大学的最高教学科研奖--南强一等奖、全国高校优秀教学成果省级一等奖、国务院对有杰出贡献专家的终身津贴等荣誉。他是我国出席1987年第六次国际会计教育会议的五位专家之一,是亚太地区会计学术研讨会1991年年会中国组执行主席,曾应邀去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访问、讲学,多次应邀去香港讲学,并应聘到香港城市理工学院(现香港城市大学)作客座高级研究员,多次列入国内外各种名人录。可以说,常勋先生确实实现了他的"创造一个辉煌晚年"的愿望,夺回了损失的21年多的大好年华,在老年完成了几乎是毕生才能完成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我国知名的注册会计师

常勋先生也是我国知名的注册会计师。以他为主创建的厦门大学会计师事务所,十几年来,年收入从30余万元发展到1997年和1998年的突破1000万元和1200万元,并具备从事证券和期货相关业务的资格。1990年8月他退休后,虽仍接受返聘在会计系讲授研究生课程,但其主要精力则放在会计师事务所。他在设计和贯彻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以及坚持反对平均主义的按劳分配制度方面的不懈努力,是事务所规模和执业水平快速发展和提高的重要原因。1998年,在从事证券和期货相关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过程中,常勋先生本着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理念,毅然把他为之尽心尽力的事业,交给更有作为的继任人。在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中,不考虑个人得失,如期完成了与厦门大学脱钩和创建新事务所的工作。尽管他己超龄不能作为新建事务所的发起人,但他仍全力支持和参与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的组建工作,现受聘为该所的高级顾问。

厦大著名的会计学教授常勋是特区第一所民办大学——华厦学院的首任校长,只不过,当初他并不那么愿意当这个“第一”。

【来源:会计雅苑】

 
* 技术支持单位:浙江衡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