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5月,是我人生重大转折点。国家对落后的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我辛苦工作12年的陶瓷厂下马了。作为陶瓷厂的财务负责人,我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去向举棋不定。当时有幸结识了沈其石老师,在他的建议下,被派到其所在的酒厂工作。
从那时起,到1986年8月他退休。我在他身边工作四年多的,他对我潜移默化,做人做事影响很大,我增长了见识,学到了会计知识,由一名半拉子会计,成长为大型企业的总会计师。他对我真是恩重如山,他的理财精神和工作风格将永远激励着我。
一、既然来了,就要坚持到底
沈其石老师1926年11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一个工商业主家庭。1952年他26岁,作为上海支援边区的干部,告别妻儿老小,离开繁华都市,只身一人来到了当时的热河省朝阳县(1955年划为辽宁省),过起了独身生活,每年只是春节休探亲假回上海一次,每次都是提前一两天回来。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34年,他全身心地投入了会计这个职业。他的适应性很强,经历了没有经过的严寒,吃过了没有吃过的粗粮。特别是三年困难时期,很多支边的干部,都饿跑了,他坚持着。“文化大革命”中,他因家庭成分不好,受到不公正的打击,仍然挺得住。财务人员减少到只有两个人,他还坚守在岗位上。他对我说,他们一起来的那一批人,叫着一个又一个的名字,在哪工作,什么职务,啥时走的,一一介绍,几十人只剩下三两个人,其余的全部回到上海。老伴在上海费劲托人给他找好了地方,调他回到上海工作,他执意不回去。为此老伴对他很有意见。他说,我既然来了,就要坚持到底,啥时退休啥时再回家算了。他说到了,也做到了。他在我们当地知名度很好,一提起酒厂的老沈,都知道他是上海人,把青春和才华贡献给了朝阳,1984年,被推选为朝阳县第三届政协副主席。
二、做会计工作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沈其石老师他宽宽的额头,稀疏的头发,和善的目光,微笑的面容,具有“浙商”的精明和会计的刚毅性格。他在上海是一家银号的会计,到朝阳始终在酒厂从事会计工作。四十多年的会计生涯,形成了他自己的理财风格。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酿酒行业用的主要原材料粮食,由国家计划调拨的评价改为是市场调节的议价,使白酒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大多数白酒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有的厂甚至倒闭。他当时建议用糖蜜代替粮食生产酒精;自己采购高粱加工高粱糠,得到采纳。既解决凌塔白酒用糠,又提高了粮食酒的出酒率,降低了产品成本,消化了原材料涨价等不利因素。厂里的财务管理被辽宁省树立为扭亏增盈的典型。他有稳健的财务观,把不利因素尽量消化在当期,不留后遗症。他眼光长远从不急功近利。上级有关部门的个别人,怀疑酒厂的利税指标有“水分”,在“财务大检查”时,拿着账本对实物,大宗原材料、库存产成品,小到零配件,无一差错,大家都佩服酒厂的财务管理真细。
三、打铁先由本身硬
沈其石老师对会计数字敏感性强,同别人聊天,说者无意,他却记在了心里。他的记忆力超群,有时我做过的事情都忘了,他却记忆深刻,被他问得哑口无言。被他逼得我也留心各种数字,担心被他问短。他会“袖里吞金”,涉及到加减乘除运算的,他用手掐算,有时比我们的算盘都准。我们发现后,大家围着他向他请教,他教给我们如何定位,如何运算。可惜我们没有当做一回事,当时听的似懂非懂,不求甚解,现在忘个精光,现在想起来,非常后悔。他汉字写的一般,阿拉伯数字写的漂亮。他不用小算盘,用的是大珠算盘,打起来噼里啪啦响,他很自信,计算数字一遍成。大家都称呼他为“铁算子”。他对白酒行业的成本核算很有研究,曾参与制订《全国白酒行业成本核算规程》编写工作。
四、坚持原则,当好管家
他在酒厂是财务“一支笔”,厂长信得过他,把财权交给了他,他尽职尽责。有人向厂长告状,说的太“抠”,厂长说,他要是不抠,酒厂就完了。他对工人很照顾,他经常告诫财务人员,要和工人打成一片,对待工人态度要好,特别是对艰苦岗位上的工人师傅更应当给予尊重和照顾。对讲实情,说真话的,能够解决的问题要给予解决。他对不符合财经制度的人和事,总是耐心地做解释工作,指出其后果和危害;对无理取闹的人,他态度更坚决,他说过,“办事要一视同仁,老实的不能欺负,硬的也不能怕,对硬不说理的人和事要坚决的顶住,不能迁就和让步,因为极个别的人得寸进尺。”对耍心眼的人,从不客气。
五、推功揽过,勇于承担责任
酒厂财务管理比较严格,经济效益又远近闻名,上级评定财务方面的各种荣誉时,他总是推给青年人,他说成绩是大家的,不是他个人的,受累是做具体业务的。他还说,我快退休了,是恢复评定技术职称后第一批会计师,我什么荣誉都不要,这荣誉对你们将来评职晋级都有用。有好事的时候,他站出来为财务人员说话。
财务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会伤害一些人的切身利益,在有人找财务人员麻烦的时候,他“大包大揽”,勇于承担责任,他说这是他支使做的,与会计无关,有话和他讲,他顶得住,不怕硬。他“护犊子”,他管的人,不允许别人批评。他还从来不发脾气,大家都很怕他。
六、艰苦朴素,严以律己
他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给人的印象总是干净利索,衣服虽然是旧的但很得体。一双黑色旧皮鞋,穿了十来年,擦的很亮。一件白衬衫,穿了几年,像新的一样。一个枣红色的搪瓷茶缸,他用了20多年,一点漆都没掉。1986年他退休时,将这个茶缸赠给了我。25年过去了,我仍然在使用着,舍不得丢掉。
沈其石老师一生不抽烟不喝酒,扑克、麻将从不沾边。业余时间有三大爱好,读书、看报和收听广播。我们相处的几年中,从来没有听说有人请他吃饭喝酒,因为社会上都知道他的为人,请他他也不可能答应。但他公事公办,请和不请一个样。
1996年9月,我和酒厂一名副厂长专程到上海看望他,他见到我们真比亲人还要亲,请我们吃早茶,上海的早茶很讲究,不管是吃的品种全,还有吹、打、弹、拉、唱和侃大山的,场面好热闹。他忙这忙那,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他悄悄的告诉我,“我的这点工资,你婶子一分钱也不要,让我吃早茶和零花,但我舍不得花,已经攒了几千元了,他们都不知道有这么多。等我的孙子和我的外孙(女)上大学用钱时,我再给他们。”在上海他穿着仍然很朴素,还是在朝阳的老样子。我们听说,他虽然住在上海,南京路、外滩十多年没去了,“东方明珠”还没有去过,我们陪他逛的非常开心。
他十分欣赏陈毅老总的著名诗句:“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他不止一次的对我们说,陈老总的诗真好,可以作为我们会计的座右铭。
沈其石老师虽然走了,他走的很坦然,他走的也很平凡,但他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如有句名诗说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的为人,他的风格,他具有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将永远激励着我。
【来源:中华会计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