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混合成本
1. 混合成本的基本特征
从成本习性来看,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只是两种极端的类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大多数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处于两者之间,即混合成本。顾名思义,混合成本就是“混合”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不同性质的成本。一方面,它们要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它们的变化又不能与业务量的变化保持着纯粹的正比例关系。
2. 混合成本的分类
混合成本兼有固定与变动两种性质,可进一步将其细分为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延期变动成本和曲线变动成本。
(1) 半变动成本。半变动成本是指在有一定初始量基础上,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呈正比例变动的成本。这些成本的特点是:它通常有一个初始的固定系数,在此基数内与业务量的变化无关,这部分成本类似于固定成本;在此基数之上的其余部分,则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成正比例增加。如,固定电话座机费、水费、煤气费等均属于半变动成本。其成本习性模型如图6-3所示。
图6-3 半变动成本习性模型
(2) 半固定成本。半固定成本也称阶梯式变动成本,这类成本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的发生额是固定的,但当业务量增长到一定限度,其发生额就突然跳跃到一个新的水平,然后在业务量增长的一定限度内,发生额又保持不变,直到另一个新的跳跃。例如,企业的管理员、运货员、检验员的工资等成本项目就属于这一类。其成本习性模型如图6-4所示。
图6-4 半固定成本习性模型
(3) 延期变动成本。延期变动成本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基数,当业务量增长超出了这个范围,它就与业务量的增长成正比例变动。例如,职工的基本工资,在正常工作时间情况下是不变的;但当工作时间超出正常标准,则需按加班时间的长短成比例地支付加班薪金。其成本习性模型如图6-5所示。
(4) 曲线变动成本。曲线变动成本通常有一个不变的初始量,相当于固定成本,在这个初始量的基础上,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成本也逐步变化,但它与业务量的关系是非线性的。这种曲线成本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是递增曲线成本,如累进计件工资、违约金等,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成本逐步增加,并且增加幅度是递增的,其成本习性模型如图6-6(a)所示。
二是递减曲线成本,如有价格折扣或优惠条件下的水、电消费成本、“费用封顶”的通信服务费等,其曲线达到高峰后就会下降或持平。其成本习性模型如图6-6(b)所示。
图6-5 延期变动成本习性模型
图6-6 曲线变动成本习性模型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企业大量的费用项目属于混合成本,为了经营管理的需要,必须把混合成本分为固定与变动两个部分。混合成本的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高低点法。它是以过去某一会计期间的总成本和业务量资料为依据,从中选取业务量最高点和业务量最低点,将总成本进行分解,得出成本性态的模型。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变动成本= (最高点业务量成本-最低点业务量成本)/(最高点业务量-最低点业务量)
固定成本总额= 最高点业务量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最高点业务量
或: = 最低点业务量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最低点业务量
采用高低点法计算较简单,但它只采用了历史成本资料中的高点和低点两组数据,故代表性较差。
(2) 回归分析法。这是一种较为精确的方法。它根据过去一定期间的业务量和混合成本的历史资料,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算出最能代表业务量与混合成本关系的回归直线,借以确定混合成本中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3) 账户分析法,又称会计分析法,它是根据有关成本账户及其明细账的内容,结合其与产量的依存关系,判断其比较接近哪一类成本,就视其为哪一类成本。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比较粗糙且带有主观判断。
(4) 技术测定法,又称工业工程法,它是根据生产过程中各种材料和人工成本消耗量的技术测定来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该方法通常只适用于投入成本与产出数量之间有规律性联系的成本分解。
(5) 合同确认法。它是根据企业订立的经济合同或协议中关于支付费用的规定,来确认并估算哪些项目属于变动成本,哪些项目属于固定成本的方法。合同确认法要配合账户分析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