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簿记的简介
复式记账是从单式记账法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完善的记账方法。与单式记账法相比较,不同点是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即作双重记录,这也是这一记账法被称为“复式”的由来),其最大的特征是一件事用两条信息来记录。
各账户之间客观上存在对应关系,对账户记录的结果可以进行试算平衡。复式记账法较好地体现了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能够全面地、系统地反映资金增减变动的来龙去脉及经营成果,并有助于检查账户处理和保证账簿记录结果的正确性。
在我国,复式记账曾有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三种,但现在企业可以使用的只有借贷记账法一种。
1907年,两位留日学生谢霖和孟森首次以“借/贷”将借贷记账法引入中国。
1960年代初,张以宽等专业人士设计了“增/减”为记账符号的增减记账法在商业系统试行并推广
1966年开始,以“收/付”作为记账符号的收付记账法,被我国预算会计长期使用。
第一章 借贷记账法的历史演变
从它的萌芽到接近于完备形式,大约经历了300年左右(13世纪初至15世纪末)。这一演变过程都发生在中世纪的意大利商业城市(如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当时,地中海沿岸某些城市的商业和手工业发展很快,出现了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发达的商品经济,特别是地中海沿岸某些城市中十分活跃的商业(包括海上贸易)和银钱兑换业,都迫切要求从簿记中获得有关经济往来和经营成果的重要信息。经过一段孕育时期以后,簿记的方法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科学的复式簿记法在意大利诞生了。这一演变过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佛罗伦萨式——复式簿记的萌芽阶段(1211—1340年)。这一阶段以1211年佛罗伦萨银行家采用的簿记为代表(这是目前保存的意大利最古老的会计账簿,现收藏于佛罗伦萨梅迪奇。拉乌莱芝纳图书馆)。其主要特点是:
记账方法——转账;
记账对象——仅限于债权债务人(人名账户);
记录形式——叙述式(借贷上下连续登记)。
(2)热那亚式——复式簿记的改良阶段(1340一1494年)。这一阶段以1340年热那亚市政厅的总账为代表(这是会计界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一册明显具备复式记账所有特征的会计记录,现收藏于热那亚古文化馆)。其主要特点是:
记账方法——复式;
记账对象——除债权债务(人名账户)外,还包括商品、现金(物名账户);
记录形式——左借右贷账户对照式(两侧型账户)。
(3)威尼斯式——复式簿记的完备阶段(1494一1854年)。这一阶段以1494年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著名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的正式出版为代表。本书的出版,使得复式簿记的优点及方法很快为世人所认识,并广为流传,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现代会计的开始。至1854年,爱丁堡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出现,会计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职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帐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借”、“贷”两字逐渐失去其本来含义,变成了纯粹的记帐符号。其主要特点是:
记账方法——复式;
记账对象——除债权、债务、现金(人名账户与物名账户)外,还包括了损益与资本(损益账户与资本账户);
记录形式——账户式。
第二章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记账符号反映的是各种经济业务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一)“借”和“贷”是抽象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用以指明记账的增减方向、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账户余额的性质等。而与这两个文字的字义及其在会计史上的最初含义无关,不可望文生义。“借”和“贷”是会计的专门术语,并已经成为通用的国际商业语言。
为方便理解,可以这样认为:“贷”字表示资金运动的“起点”(出发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某一具体财产物资的贷币表现)的“来龙”(资金从哪里来);“借”字表示资金运动的“驻点”(即短暂停留点,因资金运动在理论上没有终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的“去脉”(资金的用途、去向或存在形态)
英文中,会计的借贷两字有如下演化过程
借:Debitore(债务人)--Debtor--Dr.
贷:Creditore(债权人)--Creditor--Cr.
(二)“借”和“贷”所表示的增减含义
“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都具有增加和减少的双重含义。“借”和“贷”何时为增加、何时为减少,必须结合账户的具体性质才能准确说明。
资产类,费用类是“借”增“贷”减
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
收入类是“借”减“贷”增
根据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可知,“借”和“贷”这两个记账符号对会计等式两方的会计要素规定了增减相反的含义。
第三章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设置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设置基本上可分为资产(包括费用)类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包括收入)类两大类别。
资产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一般为借方余额(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下同)。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公式为: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十本期借方发生额一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一般为贷方余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公式为: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一本期借方发生额。
第四章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
一、帐户的含义及设置账户的依据。
1、账户:就是在会计内容划分会计要素的基础上,按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分类,以分门别类地记录和汇集经济业务数据的工具。
账户一般可分为左右两方,一方反映增加,另一方反映减少。如果规定在左方记录增加额,就应该在右方记录减少额。反之,如果在右方记录增加额,就应该在左方记录减少额。在具体账户的左、右两方中究竟规定哪一方记录增加额,哪一方记录减少额,取决于各账户所记录的经济内容和所采用的记账方案。
除此之外,账户的格式还应包括:
(1)账户名称及编号
(2)经济业务发生日期和摘要
(3)凭证号数,即账户记录的来源和依据
(4)增加减少的金额,每个账户都有四个金额要素,即期初余额、期末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其左方和右方登记的增减金额称为本期发生额,到期末应结算出期末余额。本期期末余额转入下期即为下期的期初余额。四个金额之间的关系为: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
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反映一定时期内该账户核算内容的增减变动情况,而期末余额则反映其变动的结果。账户的余额一般与记录的增加额在同一方向。
会计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及利润六大要素。相应地,账户也可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益类、成本费用类、利润类等六大类。利润类账户包括"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等账户,它们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具有相同的性质,因则可以并入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所以在会计实践中,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益类及成本费用类五大类账户。
2、设置帐户的依据:
(1)经济业务的性质和内容,是分类的主要依据,满足经济业务的需要是设置帐户的基本要求。
(2)管理要求也是分类和设置账户时的一个依据。
(3)为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以及金融、税务、政府机关等部门提供有用的数据和信息的需要,也是分类和设置帐户的依据。
二、会计科目的含义、内容和级次,了解会计科目与帐户的关系。
1、会计科目:是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也是账户的名称。
2、会计科目的级次:分为总分类科目、明细分类科目、明细科目几个级次。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性质上是从属的关系,在数量上是相等的关系。
3、会计科目与帐户的关系:
(1)会计科目与帐户的联系在于:会计科目的内容、分类和方法,决定了帐户的内容、分类和方法,帐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因此会计科目与帐户的内容相同、分类相同、方法相同。
(2)会计科目与帐户的区别在于:核算范围不完全相同;提供资料不完全相同;作用不完全相同;制定的权限不同。
三、双重性质帐户
由于“借”、“贷”记账符号对会计等式两方的会计要素规定了增减相反的含义,因此,可以设置既有资产性质的账户,又有负债性质的具有双重性质的账户。比如,“收账应款”和“预收账款”可以合并为一个账户,“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也可以合并为一个账户。
双重性质账户的性质不是固定的,应根据账户余额的方向来判断。如果余额在借方就是资产类账户,如果余额在贷方就可确认为权益类账户。具有双重性质的账户只是少数,绝大多数账户的性质仍是固定的。
四、各类账户的特点列示:
帐户名称 |
借方 |
贷方 |
余额方向 |
资产类 |
增加 |
减少 |
借方 |
负债类 |
减少 |
增加 |
贷方 |
所有制权益类 |
减少 |
增加 |
贷方 |
收入类 |
减少 |
增加 |
一般无余额 |
费用类 |
增加 |
减少 |
一般无余额 |
五、帐户分类表
第五章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记账规则,是指运用记账方法正确记录会计事项时必须遵守的规律。记账规则是记账的依据,也是对账的依据。
(一)记账规则的内容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具体说明:
第一,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同时分别记录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
第二,所记录的账户可以是同类账户,也可以是不同类账户,但必须是两个记账方向,既不能都记入借方,也不能都记入贷方;
第三,记入借方的金额必须等于记入贷方的金额。
(二)记账规则的应用记账规则也称为借贷平衡原理,可以检验会计分录、过账、结账等一系列会计处理的正确性。以编制会计分录为例说明记账规则的应用。
1、会计分录的格式
记账凭证中最主要的内容是会计分录。
所谓的会计分录,就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应记入账户的名称、借贷方向和增减金额多少的记录。会计分录是记账凭证的简化形式,有时也被称为“记账公式”。
会计分录的一般格式是:
借:现金1000
贷:银行存款1000
2、会计分录的分类
会计分录按所涉及账户的多少,可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
简单分录为一借一贷,复合分录为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多借多贷。
采用借贷记账法,根据记账规则登记每项经济业务时,在有关账户之间就发生了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账户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叫做账户的对应关系。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叫做对应账户。简单分录只涉及两个账户,复合分录涉及两个以上的账户。
实际上,复合分录是由若干个简单分录合并组成的。
第六章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方法
试算平衡就是指在某一时日(如会计期末),为了保证本期会计处理的正确性,依据会计等式或复式记账原理,对本期各账户的全部记录进行汇总、测算,以检验其正确性的一种专门方法。
通过试算平衡,可以检查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并可查明出现不正确会计记录的原因,进行调整,从而为会计报表的编制提供准确的资料。
在借贷记账法下,根据借贷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埋,试算平衡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本期发生额平衡法和余额平衡法。
(一)本期发生额平衡法
本期发生额平衡法,是指将全部帐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和本期贷方发生额分别加总后,利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来检验本期发生额帐户处理正确性的一种试算平衡方法,其试算平衡公式如下:
全部帐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帐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这种试算平衡方法的原理是:在平时编制会计分录时,都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将其记入有关帐户经汇总后,也必然是“借贷必相等”。
本期发生额平衡法主要是用来检查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在进行各种帐户帐户处理时的正确性。
(二)余额平衡法
余额平衡法是指在会计期末帐户余额在借方的全部数额和在贷方的全部数额分别加总后,利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原理来检验会计处理正确性的一种试算平衡方法。
其试算平衡公式如下:
全部帐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全部帐户的贷方期末余额
余额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在借贷记账法下、,资产帐户的期末余额在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帐户的期末余额在贷方,由于存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所以全部帐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应当等于全部帐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数。
余额平衡法主要是通过各种帐户余额来检查、推断帐户处理正确性的。如果试算不平衡,说明帐户的记录肯定有错,如果试算平衡,说明帐户的记录基本正确,但不一定完全正确。这是因为有些错误并不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如果发生某项经济业务在有关帐户中被重记、漏记或记错了帐户等错误,并不能通过试算平衡来发现。但试算平衡仍是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有效方法。
第七章 借贷记账法的主要优点
借贷记账法优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科学地运用了“借”和“贷”的记帐符号,充分体现出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这一对立统一关系,记帐方法体系科学严谨。
(二)“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帐规则,应用起来十分方便。在编制每笔会计分录时,都能清晰地看出帐户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及时检查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从而为进一步的会计处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由于每笔会计分录中借贷自求平衡,为日常的会计处理自检和期末的试算平衡提供了方便。试算平衡方法易于理解、方便简单、便于操作。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借贷记账法的难点是,“借”和“贷”不能单一地表示账户内容的增加和减少。其实,这个难点并不难克服,只要能熟记“借”和“贷”所表示的增减含义,再进行适量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就完全可以掌握。我们应该明确,在借贷记账法下,将“借”和“贷”这两个记账符号全都赋予了增加和减少的双重含义,才使得借贷记账法具有上述优点,从而成为最科学的复式记账方法。
第八章 借贷记账法的方法运用
要学习借贷记帐法,首先要知道借贷记账法的对象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过程和结果,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又是主要的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个公式是借贷记账法的基础
在会计实务上以“借”表示资产的增加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以“贷”表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及资产的减少。具体地说,资产的增加应记在资产类的有关账户的借方,资产的减少应记在资产类的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应记在其有关帐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记在其有关账户的借方。凡账户若借方有余额,表示为资产的余额。凡账户贷方有余额,表示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余额。
主要业务说明:
1.资金流入企业的业务。即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产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
2.资金在企业内部流动的业务。即资产、收入和费用之间或资产要素内部的增减。资产和费用的增加以及收入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收入增加以及资产和费用的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
3.权益转化的业务。即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三者之间或一个要素内部有增有减。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增加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减少则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
4.资金退出企业的业务。即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资产减少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减少则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由此可以看出,每类业务都要同时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些账户的贷方,且记入双方的金额相等。
第九章 簿记之歌
这是1850年美国一本叫做《亨特商业杂志》读物上刊载的簿记之歌,可以从另一角度去理解簿记,全文是:
请聆听我言,我会透露给你
什么是会计的艺术
据我所知,会计的规则是明晰的。
我给予,所以我在借方
我拥有股票,我对所有债务负责,
经营的效果记在贷方。
买进的存货,放在借方,
对于那些卖给我存货的人
除非我用现金偿还,
否则这个贷方永远存在;
损失和收获都很明了
损失为贷,收获为借。
借方在我左手
贷方在我右手。
留意了上述原理
簿记之法就能快快掌握。
而且你会觉得:复式记账法
正和你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