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财务分析概述
一、财务分析的意义
(一)财务分析的概念
中外学者对于财务分析定义有多种表述,主要的观点有七种:
(1)技术论。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Water B. Neigs认为,财务分析的本质是搜集与决策有关的各种财务信息,并加以分析与解释的一种技术。
(2)判断论。美国纽约市立大学Lepold A. Bernstein认为,财务分析是一种判断的过程,旨在评估企业现在或过去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其主要目的在于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进行最佳预测。
(3)过程论。我国台湾地区国立政治大学教授洪国赐等认为,财务分析以审慎选择财务信息为起点,以探讨其依据;以分析信息为重心,以揭示其相关性;以研究信息的相关性为手段,以评核其结果。
(4)评价论。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孙铮认为,财务报告分析是通过收集财务报告的数据以及企业管理当局、投资顾问、行业工会、商业刊物、政府机构等提供的补充信息,而对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作的综合比较与评价。财务分析的目的在于说明、评价、预测企业的财务状况、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等,以利决策。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荆新认为,财务分析是一定的财务分析主体以企业的财务报告等财务资料为依据,采用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信用和财务风险,以及财务总体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与评价。
(5)经济应用学科论。东北财经大学教授张先治认为,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作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
(6)活动论。北京工商大学教授谢志华认为,财务分析是指公司利益相关者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利用财务报告及会计、统计、市场等相关经济信息资料,对公司财务运行的结果及其形成过程原因进行分析,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为财务控制和财务决策提供基础的活动。
(7)过程论。厦门大学教授陈少华认为,财务报表分析是信息分析在会计信息领域的应用,是通过搜集并系统地分析财务报表数据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使用者(包括分析者)提供其原先不具备的信息的过程。
尽管各位学者对于财务分析的定义表述不同,但总结起来,财务分析可以概括为: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及其变动趋势的过程。通过财务分析将大量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可以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
(二)财务分析的目的
财务分析的目的是将财务报表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帮助报表使用人改善决策。最早的财务分析主要是为银行服务的信用分析。由于借贷资本在公司资本中的比重不断增加,银行家需要对贷款人进行信用调查和分析,逐步形成了偿债能力分析等有关内容。
资本市场出现后,财务报表分析由为贷款银行服务扩展到为各种投资人服务。社会筹资范围扩大,非银行债权人和股权投资人增加,公众进人资本市场。投资人要求的信息更为广泛,逐步形成了盈利能力分析、筹资结构分析和利润分配分析等新的内容,发展出比较完善的外部分析体系。
公司组织发展起来以后,经理人员为获得股东的好评和债权人的信任,需要改善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逐步形成了内部分析的有关内容,使财务报表分析由外部分析扩大到内部分析。内部分析的目的是找出管理行为和报表数据的关系,通过管理来改善未来的财务报表。
由于财务报表使用的概念越来越专业化,许多报表使用者尤其是非专业的报表使用者想从报表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日益困难,于是开始求助于专业人士,并促使财务分析师成为专门职业。专业财务分析师的出现,对于报表分析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逐步扩展成为包括经营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分析等四个部分组成的更完善的体系。其中,财务分析的目的是运用财务数据评价公司当前和过去的业绩并评估其可持续性,包括比率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等内容。
(三)财务报表的使用人
对外发布的财务报表是根据所有使用人的一般要求设计的,并不适合特定报表使用人的特定目的。报表使用人要从中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重新组织并研究其相互关系,使之符合其特定决策的要求。财务报表的使用人包括以下几种:
(1)投资者。投资者购买公司的股票或向公司投资,其基本目的有两个:一是追求股利收益;二是追求股票升值带来的资本收益。基于这两个目的,投资者利用财务报表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状况、股价变动和发展前景,分析资产盈利水平、破产风险和竞争能力,分析筹资状况等。
(2)债权人。债权人借钱给企业或购买企业债券,其最基本的目的不外乎希望取得一定的利息收益,使自己暂时闲置的资金能够增值。因此,债权人需要分析贷款的报酬和风险,分析债务人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其资金流动状况,分析债务人的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其盈利状况和资本结构。
(3)经营者。经营者是受所有者之托经营企业的专业人士,其利益来源与完成受托责任的好坏相关。受托责任是所有者赋予的,与保证所有者的利益实现相关。所有者的利益与企业价值相关,自然经营者的利益也就与企业价值相关。所以经营者为改善财务决策,需要进行内容广泛的财务分析,几乎包括外部使用人关心的所有问题。
(4)供应商。企业的供应商为选择赊销企业,决定赊销规模、标准和条件需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信用和风险情况进行分析。
(5)政府。政府主要是指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与监督部门,主要包括工商、物价、财政、税务以及审计等部门。他们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一是监督检查党和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法规、制度在企业单位的执行情况;二是保证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和财务分析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为宏观决策提供可靠信息。
(6)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为减少审计风险,需要评估公司的盈利性和破产风险;为确定审计的重点,需要分析财务数据的异常变动。
二、财务分析的基础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会计核算资料为基础,通过对会计所提供的核算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得出一系列科学的、系统的财务指标,以便进行比较、分析和评。这些会计核算资料包括日常核箅资料和财务报告,但财务分析主要是以公开发布的财务报告为基础,日常核算资料只作为财务分析的一种补充资料。因此,要做好财务报表分析工作,首先要了解企业财务报表的体系。企业的财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四张基本报表构成。以下是商运公司2011年的三张基本报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略。
三、财务分析的方法
开展财务分析,需要应用一定的方法,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一)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对比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表中相同指标,确定其增减变动方向、数额和幅度,用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现金流量变动趋势的一种方法。趋势分析法可以分析引起变化的重要原因、变动性质,并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
比较分析法按比较对象可以分为:与本公司历史比较,即不同时期指标比较,也称“趋势分析”;与同类公司比较,即与行业平均水平或竞争对手比较,也称“横向比较”;与计划预算比较,即实际执行结果与计划预算指标比较,也称“预算差异分析’’。
1.绝对数比较分析法
绝对数比较分析法是将连续数期财务报表的数据并列起来,比较其相同指标金额变动差异及变动幅度,据以判断企业发展变动趋势的一种方法。比较时既要计算其变动的差额,又要比较其变动的百分比。常见的有资产负债表比较、利润表比较、现金流量表比较等。
2.相对数比较分析法
相对数比较分析法是将企业不同时期的重要财务指标进行对比,观察其变动差异及变动幅度,考察其发展趋势,预测其发展前景的一种方法。具体可以采用定基动态比率和环比动态比率。
定基动态比率是以报告期数值与某一固定基期数值相比较计算的动态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环比动态比率是以报告期数值与上一期为基期数值相比较计算的动态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3.指标构成比较分析法
指标构成比较分析法是以企业财务报表中某个总体指标为100%,计算该总体各个组成部分占该总体指标的百分比,从而比较各个项目百分比的增减变动,以此来判断有关财务活动变化趋势的一种方法。资产负债表以资产总额定为100%,利润表以营业收入定为100%,现金流量表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定为100%。这种分析方法既可用于不同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也可用于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这种比较方法可以消除企业不同规模差异的影响。纵向分析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编制共同比财务报表。它不用金额表示,仅用百分比来表示财务报表的构成,它能更好地揭示各构成项目的变动差异和变动趋势。
运用比较分析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用于进行对比的各个时期的指标在计算口径上必须一致;②剔除一些偶发因素的影响,使分析数据能反映正常经营状况;③运用例外原则,对某些有显著变动的指标作重点分析,追究其产生的原因,以便采用相应对策。
(二)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种比率指标来确定经济活动变化的分析方法。比率是一种相对数指标。在一定条件下,比率分析法可以把不可比指标转换为可比指标,以便于进行分析。常用的比率一般有构成比率、效率比率和相关比率。
1.构成比率分析法
构成比率也称结构比率,是指部分占总体的比率,反映各部分占总体的比率是否适当,总体的构成是否协调、合理。
2.效率比率分析法
效率比率是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也是所得与所费的比率。利用效率比率可以进行得失比较,考察经营成果,评价经济效益。
3.相关比率分析法
相关比率是将两个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项目加以对比得出的比率,相关比率能反映经济业务活动的相互关系。
运用比率分析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对比指标的相关性,即计算比率的分子与分母必须具有相关性,把不相关的指标进行对比是毫无意义的;②对比指标口径的一致性,分子、分母计算口径必须保持一致;③衡量标准的科学性,运用比率分析需要选用一定的标准与之进行对比,这些用于对比的指标必须具有科学性。
(三)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从数量上确定各种因素的变动对某一个指标所产生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的出发点是:当有若干因素对某一分析对象具有影响作用时,假定其他因素都无变化,再按顺序逐一确定每一因素单独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因素分析法具体又分为连环替代法和差额分析法,后者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种简化形式。下面举例说明。商运公司2011年材料费用的预算数与实际数资料如表2-4所示。
资料中各项目与指标的关系为:
材料费用=产量×单耗×单价
预算数=1000×6×8=48000(元)
实际数=1100×5.50×9=54450(元)
材料费用实际超过预算数=54450-48000=6450(元)
1.连环替代法
第一步:按照产量、单耗、单价的顺序逐个项目进行替代。
预算数=1000×6×8=48000(元) ①
替代产量=1100×6×8=52800(元) ②
替代单耗=1100×5.50×8=48400(元) ③
替代单价=1100×5.50×9=54450(元) ④
第二步:计算各因素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
产量变动的影响=②-①=52800-48000=+4800(元)
单耗变动的影响=③-②=48400-52800=-4400(元)
单价变动的影响=④-③=54450-48400=+6050(元)
三个因素共同影响=4800-4400+6050=6450(元)
从上述计算可以看出,由于三个因素共同影响,使得实际数超过预算数6450元。
在第二步计算中“+”或“-”表示影响方向(若为“+”也可简略不写),“+“表示超支,是不利差异;“-”表示节约,是有利差异。金额表示影响程度。
在运用连环替代法时,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①构成指标各因素间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本例中有“材料费用=产量×单耗×单价”这样的关系。②因素替代的顺序性。在各因素替代时,要注意各因素替代的先后顺序,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不同的理解,会有不同的排列顺序。其顺序一般为:先数量指标后质量指标;先基础指标后派生指标;先主要指标后次要指标。不同的排列顺序,计算分析的结果不同,所以连环替代法具有一定的假定性。在分析时,应力求这种顺序的假定具有实际的经济意义和合理性。③顺序替代的连环性。每一因素变动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都是在上一次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并采用连环替代的方法确定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只有保持顺序替代的连环性才能使各因素影响之和等于分析指标的差异金额。
2.差额分析法
差额分析法直接用各因素实际数与预算数的差额来计算确定各因素对综合指标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
根据表2-4商运公司资料可知:
产量变动的影响=(1100-1000)×6×8=+4800(元)
单耗变动的影响=1100×(5.5-6)×8=-4400(元)
单价变动的影响=1100×5.5×(9-8)=+6050(元)
三个因素共同影响=4800-4400+6050=6450(元)
在采用差额分析法时,连环替代法中的原则仍然适用并应遵循。
四、财务分析的原则和局限性
(一)财务分析的原则
(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主观臆断,结论先行。
(2)要全面看问题,兼顾有利与不利因素、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3)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局部和全局的关系、风险和报酬的关系。
(4)要发展地看问题,注意过去、现在和将来之间的联系。
(5)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要透过数字看本质。
(二)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1.资料来源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的很多资料来自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会计核算的产物,是按照会计基本假定与会计准则编制的。它不可能反映企业所有的实际情况,例如,一些不能用货币计量反映的资料就无法在报表中得到反映;一些已经签订合同但尚未完成的交易也不能在会计上确认、计量、记录和反映等。
财务报表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根据币值稳定的假设,财务报表不反映通货膨胀率和物价水平调整的影响。
(2)根据会计规范的要求,按年度分期报告。只报告短期信息,不提供反映长期潜力的信息。
(3)根据谨慎性原则,会计核算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对可能发生的费用或负债不能低估,而资产或收益不能高估。因此,可能出现夸大费用和负债而少计收益和资产的情况。
(4)会计准则规定对同一会计事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予以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不同的会计估计。例如,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对外投资收益确认方法,这些都会对财务报表产生影响。
(5)财务报表本身真实可靠程度对财务分析也有影响。只有在真实、可靠的财务报表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才有意义,才能得出科学的、符合实际的结论,一些失实的会计信息会产生误导的分析。财务报表真实性要靠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来发现和调整。但是,注册会计师不能保证财务报表没有任何错报和漏报,而且并非所有注册会计师都是尽职尽责的。因此,分析人员必须自己关注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对于可能存在的问题保持应有的谨慎。
另外,财务报表的数据是过去经济活动的结果,对于预测未来只能提供参考。由于报表本身的问题,其提供的数据也是有限的,不一定满足所有投资者的需要。
2.财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对于比较分析法来说,在实际操作时,比较的双方必须具备可比性才有意义。比率分析法是针对单个指标进行的,综合程度较低,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比率指标的计算一般都是建立在以历史数据为基础的财务报表之上的,这使比率指标提供的信息与决策之间的相关性大打折扣。对于因素分析法来说,在计算各因素对综合经济指标的影响额时,主观假定各因素的变化顺序而且规定每次只有一个因素发生变化,这些假定往往与事实不符。并且,无论何种分析法均是对过去经济事项的反映。随着环境的变化,这些比较标准也会发生变化。而在分析时,分析者往往只注重数据的比较,而忽略经营环境的变化,这样得出的分析结论也是不全面的。
3.财务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1)财务指标体系不严密。每一个财务指标只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或经营状况的某一方面,每一指标都过分强调本身所反映的内容,导致整个指标体系不严密。
(2)财务指标所反映的情况具有相对性。在判断某个具体财务指标是好还是坏,或根据一系列指标形成对企业的综合判断时,必须注意财务指标本身所反映情况的相对性。因此,在利用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时,必须掌握好对财务指标的“信任度”。
(3)财务指标的评价标准不统一。比如,对流动比率,人们一般认为指标值为2比较合理,速动比率则认为1比较合适,但许多成功企业的流动比率都低于2,不同行业的速动比率也有很大差别,如采用大量现金销售的企业,几乎没有应收账款,速动比率大大低于1是很正常的。相反,一些应收账款较多的企业,速动比率可能要大于1。因此,在不同企业之间用财务指标进行评价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不便于不同行业间的对比。
(4)财务指标的计算口径不一致。比如,对反映企业营运能力指标,分母的计算可用年末数,也可用平均数,而平均计算又有不同的方法,这些都会导致计算结果不一样,不利于评价比较。
五、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进行的总结、考核和评价。它以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分析资料为依据,注重对企业财务分析指标的综合考核。运用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手段,实施财务绩效综合评价,不仅可以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状况,判断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而且有利于适时揭示财务风险,引导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第二节 基本财务比率计算及分析
财务报表中有大量数据,可以组成涉及企业活动各个方面的财务比率,包括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等。由于债务按到期时间可以分成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也就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两部分。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也称变现能力指标,反映企业短期内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和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这些指标主要包括营运资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和现金流量比率等指标。
(一)营运资本
营运资本是指流动资产超过流动负债的部分,即:
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根据表2-1商运公司2011年财务报表:
年初营运资本=146196-33123=113073(万元)
年末营运资本=201457-57546=143911(万元)
如果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相等,并不足以保证偿债,因为债务的到期与流动资产的现金生成,不可能同步同量。而且为了维持经营,企业不可能清算全部流动资产来偿还流动负债,必须维持最低水平的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况且,流动资产中的某些项目并不能转化为可用来偿债的现金,如预付账款等。因此,企业必须保持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即保有一定数额的营运资本作为安全边际,以防止流动负债“侵蚀”掉流动资产。以上营运资本143911万元是流动负债“侵蚀”流动资产的缓冲。营运资本越多,流动负债的偿还越有保障,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营运资本还可以写成:
营运资本=(总资产-非流动资产)-(总资产-股东权益-非流动负债)
=(股东权益+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资产
=长期资本-长期资产
也就是说,当营运资本为正数时,长期资本大于长期资产,超出的部分用于流动资产。营运资本越大,财务状况越稳定。如果全部流动资产都由长期资本提供资金来源,则企业没有任何短期偿债压力。当然,营运资本是绝对数,不便于不同企业之间比较,需要结合其他比率来评价。
(二)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根据商运公司2011年财务报表,该公司流动比率指标为:
一般来说,企业流动比率高,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强。企业能否偿还短期债务,一方面要看流动负债的多少,另一方面要看能变现偿债的流动资产有多少。流动比率中,假设全部流动资产都可用于偿还流动负债。流动资产越多,流动负债越少,则流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就越有保障。商运公司的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年末流动比率比年初有所下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有所下降。
一般认为,生产企业合理的流动比率为2。但近几十年,由于经营方式和环境的改变,流动比率有下降的趋势。企业计算出的流动比率高低应与同行业的平均数相比,与本企业的历史资料相比,才能判断该指标水平的高低,也才更有意义。营业周期越短的行业,合理的流动比率越低。流动比率是相对数,便于不同企业不同时期比较,计算简单,应用广泛。
运用该指标时,必须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流动比率假设全部流动资产都可以变为现金并用于偿债,全部流动负债都需要还清。实际上,有些流动资产的账面金额与变现金额有较大差异,如产成品等;经营性流动资产是企业持续经营所必需的,不能全部用于偿债;经营性应付项目可以滚动存续,无需动用现金全部结清。因此,流动比率是对短期偿债能力的粗略估计。
(2)从短期债权人的角度看,自然希望流动比率越高越好。但从企业经营角度看,过高的流动比率通常意味着企业闲置资金过多,必然造成企业机会成本的增加和获利能力的降低。因此,企业应尽可能将流动比率维持在适度水平。
(三)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也称酸性测试比率,是速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的比值。所谓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减变现能力较差且价值不稳定的存货、预付款项、1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和其他流动资产等之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速动资产=货币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流动资产-存货-预付款项-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其他流动资产
由于剔除了存等变现能力较弱且不稳定的资产,所以速动比率提供的偿债能力信息更可靠、更稳妥。
根据表2-1商运公司资产负债表,计算的速动比率指标为:
速动比率假设速动资产是可以用于偿债的资产,表明每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速动资产作为偿还保障。商运公司年末的速动比率比年初低,说明为每1元流动负债提供的速动资产保障降低了0.8元。
根据西方企业的经验,正常企业的速动比率应为1,低于1的速动比率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偏低,企业面临较大的偿债风险。高于1的速动比率,虽然表明企业偿债的安全性较好,但未必是好事。因为该比率过髙,意味着企业的闲置资金较多,企业的机会成本较高,获利水平将下降。另外,不同行业的速动比率有很大差别。例如,采用大量现金销售的商店,几乎没有应收账款,速动比率大大低于1是很正常的。相反,一些应收账款较多的企业,速动比率可能要大于1。
(四)现金比率
速动资产中,流动性最强、可直接用于偿债的资产称为现金资产。现金资产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它们与其他速动资产有区别,其本身就是可以直接偿债的资产。现金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称为现金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现金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
根据表2-1商运公司资产负债表,计算的现金比率指标为:
现金比率假设现金资产是可以直接偿债的资产,表明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现金资产作为偿还保障。商运公司本年的现金比率比上年下降0.2,说明企业为每1元流动负债提供的现金资产保障降低了0.2元。
(五)现金流量比率
现金流量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经营现金净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人量与流出量的差额。它代表了企业产生的现金流入量,扣除经营活动自身所需的现金流出之后可以用来偿债的净现金流量。
根据表2-1和表2-3商运公司2011年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计算的现金流量比率指标为;
现金流量比率能更好地反映企业即时偿债能力。当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时,此项指标的计算就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它克服了可偿债资产未考虑未来变化及变现能力问题,而实际用以支付债务的通常是现金而不是其他可偿债资产。一般来说,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多,企业即时偿债风险越小。但与速动比率一样,该比率过高,企业的机会成本也会加大,企业的获利能力将降低。
(六)影响短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
上述短期偿债能力比率,都是根据财务报表中资料计算的。还有一些表外因素也会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甚至影响相当大。企业财务报表中未能反映的,但会影响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有:
(1)增强短期偿债能力的因素,包括随时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偿债能力的声誉。
(2)减弱短期偿债能力的因素,包括账面未反映的由于担保责任引起的或有负债;经营租赁合同中承诺的付款是很可能需要偿付的债务;建造合同、长期资产购置合同中的分阶段付款也是一种承诺,应视同需要偿还的债务。
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也称负债能力指标,反映企业偿付长期债务本息的能力,也是反映企业财务安全与稳定程度的主要指标。计算和分析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流量债务比等。
(一)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也称负债比率,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说明企业的资产总额有多少是通过负债资金筹集的。该指标不仅反映企业资金结构,也反映企业清算时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根据表2-1商运公司2011年资产负债表,计算的资产负债率指标为:
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小,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但是,并不是说该指标对谁都是越小越好。从企业投资者角度来说,企业举债经营,借人的资金和自有资金在经营中发挥着相同的作用,只要全部资金利润率髙于借入资金的利息率,企业所有者就能享受到比全部使用自有资金的情形更高的收益率。因而该比率越大越好。当然,与此相反,如果全部资金利润率低于借人资金的利息率,所有者享受到的利润份额就会更少,收益率就会更低。因而该比率越小越好。从债权人的角度来说,他们最关心的是能否按期足额收回本金和利息,企业负债比例越低,其贷款风险则越小。因此,该比率越小越好。保守的观点认为,资产负债率不应高于50%,而国际上通常认为资产负债率在60%左右较为适当。
资产负债率还代表企业的举债能力。企业资产负债率越低,举债越容易。如果资产负债率高到一定程度,没有人愿意提供贷款,表明企业举债能力用尽。
(二)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也称资本负债率,是负债总额与股东权益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根据商运公司2011年财务报表,计算的产权比率指标为:
该指标反映负债资金与权益资金的比例关系,即股东权益对债务的承受能力,它揭示了企业基本财务结构的稳定程度。产权比率高,是髙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产权比率低,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
该指标表明1元股东权益借人的债务数额,还反映债权人权益受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该指标越低,债权人的保障程度越高,因为在企业清算和分配剩余财产时,债权人的求偿权在股东之前•,反之,则债权人的保障程度低。
(三)已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也称利息保障倍数,是指息税前利润总额为利息费用的倍数。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费用
=净利润+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是指企业全部利息费用,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和计入固定资产、存货、投资性房地产中已经资本化的利息。
根据表2-2商运公司2011年利润表,并假设财务费用均为利息费用,计算的已获利息倍数指标为:
已获利息倍数是从企业收益角度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已获利息倍数若小于1,说明企业丧失付息能力,负债将越还越大,债务将永远还不清。已获利息倍数等于1也很危险,因为息税前利润受经营风险影响很不稳定,而利息支付却是固定的。已获利息倍数越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障。究竟指标值应达到多少才是合理的,这要根据往年经验结合行业特点来判断。我国目前通行的指标值是不低于3。已获利息倍数一般应计算连续几年的数据,并选择最低指标年度为标准,这样计算出的偿债能力更稳健。
(四)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是指经营现金净流量为利息费用的倍数。其计算公式为:
根据表2-2和表2-3商运公司2011年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计算的2011年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指标为:
以现金流量为基础计算的利息保障倍数表明,1元的利息费用有多少倍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做保障。它比前面以收益基础计算的利息保障倍数更可靠,因为实际用以支付利息的是现金,而不是收益。
(五)现金流量债务比
现金流量债务比是指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负债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根据表2-1和表2-3商运公司2011年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计算的2011年现金流量债务比指标为:
式中的负债总额,一般情况下使用年末和年初的加权平均数,为了简便,也可以使用期末数。
该比率表明企业用经营现金净流量偿付全部债务的能力。该比率越高,承担债务总额的能力越强。
(六)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
除上述有关指标可以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外,还有一些财务报表上不反映,但能影响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因素,这些因素有:
(1)长期经营租赁。企业的经营租赁既不作为资产处理又不作为负债处理,若有长期的数额较大的经营租赁时,实际上形成企业的一种长期筹资,并要支付固定的租赁费用,此时会减弱企业长期偿债能力。
(2)或有事项。或有事项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状况,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因素不能由企业控制其最终结果,只能由未来发生的事项确定。例如,企业为其他单位提供借款的担保,若借款单位到期无法偿债,则担保企业将负连带责任。在提供担保时,企业是否会承担连带责任,当时是无法确定的。这些也会影响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3)未决诉讼。未决诉讼一旦败诉,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在评价长期偿债能力时要考虑其潜在影响。
三、营运能力指标
营运能力指标也称资产管理比率,是反映企业资产管理效率即资产周转使用效率高低的比率。企业常用的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非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
(一)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是企业营业收入(或销售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率,即企业应收账款在一定时期(一般为1年,1年一般按360天计算)内周转的次数。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余额年初数+应收账款余额年末数)/2
式中的应收账款余额应为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之和。用时间表示的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公式也可以写为: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应收账款余额×360/营业收入
=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从理论上讲应该用赊销收人除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这样可以保持公式中分子、分母口径上的一致性,且更容易为分析者理解与接受。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外部使用人员无法取得赊销收人数据,即使企业内部使用人员也不容易取得。故在实务中,将营业收人额代替赊销收入来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只要保持分析中的一贯性,不会影响该指标的使用价值。
根据表2-1和表2-2商运公司2011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及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指标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体现了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效率与水平。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企业平均收账期(也称平均收现期)越短,应收账款回收变现的速度越快,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坏账损失,降低收账费用。
在计算和使用应收账款周转率时还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应收账款的减值准备问题。统一财务报表上列示的应收账款是已经提取减值准备后的净额,而销售收入并没有相应减少。其结果是,提取的减值准备越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少。这种周转天数的减少不是好的业绩,反而说明应收账款管理欠佳。如果减值准备的数额较大,就应进行调整,使用未提取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计算周转天数。报表附注中应披露应收账款减值的信息,可作为调整的依据。
(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否越少越好。应收账款是赊销引起的,如果赊销有可能比现金销售更有利,周转天数就不是越少越好。收现时间的长短与企业的信用政策有关。信用政策的评价涉及多种因素,不能仅仅考虑周转天数的缩短。
(3)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的可靠性问题。应收账款是特定时点的存量,容易受季节性、偶然性和人为因素影响。在应收账款周转率用于业绩评价时,最好使用多个时点的平均数,以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
(二)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平均存货余额=(存货余额年初数+存货余额年末数)/2
存货周转期(周转天数)=平均存货余额×360/营业成本
=360/存货周转次数
根据表2-1和表2-2商运公司2011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计算的存货周转率及存货周转天数指标为:
另外,计算存货周转率亦可以使用营业收人作为周转额。其计算公式为:
根据商运公司财务报表,以营业收入为基础计算的存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天数指标为:
计算存货周转率时,使用“营业收人”还是“营业成本”作为周转额,要看分析的目的。在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中,为了评估资产的变现能力需要计量存货转换为现金的数量和时间,应采用“营业收入”。在分解总资产周转率时,为系统分析各项资产的周转情况并识别主要的影响因素,应统一使用“营业收入”计算周转率。如果是为了评估存货管理的业绩,应当使用“营业成本”计算存货周转率,使其分子和分母保持口径一致。实际上,两种周转率的差额是毛利引起的,用哪一个计算都能达到分析目的。
存货周转率指标反映企业存货管理的总体状况,存货的周转速度是企业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存货销售各环节管理水平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它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一般来说,存货周转速度快,说明存货占用的资金少,存货的流动性强,即存货转化为货币资金或应收账款的时间短。存货周转速度慢,说明存货可能存在呆滞、积压、销小存大等问题。当然存货周转天数不是越低越好。存货过多会浪费资金,存货过少不能满足流转需求。在特定的生产经营条件下,企业都存在一个最佳存货水平。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存货的不同计价方法会对存货周转率的计算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销售增加时会使应收账款、存货和应付账款增加,不会引起周转率的明显变化。但当企业接受大订单时,往往先增加存货,然后应付账款增加,最后才引起应收账款的增加。所以在订单没有实现前,存货周转率的增加是正常的。反之,当销售萎缩时,存货减少,存货周转率下降,并非是存货管理效率的提高。同时,要关注存货中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的构成。正常情况下.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如产成品大量增加,其他存货项目减少,可能是销售不畅,放慢了生产进度。但这时的存货总量或周转率可能并没有显著变化。因此,在分析时既要重点关注变化大的项目,也不能忽视变化不大的项目。
(三)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指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与平均流动资产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平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资产年初数+流动资产总额年末数)/2
流动资产周转期(周转天数)=平均流动资产总额×360/营业收入
=360/流动资产周转率
根据表2-1和表2-2商运公司2011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计算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及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指标为:
流动资产周转率表明流动资产1年中周转的次数,或者说是1元流动资产所支持的营业收入。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表明流动资产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流动资产转换成现金平均所需要的时间。
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高,说明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的速度快,经营效率高,即生产经营中供、产、销各环节流动资产的管理水平高,它能促使企业偿债能力的提高和盈利能力的增强。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的提高也意味着流动资产周转天数的缩短,流动资金的利用效率提高。
(四)非流动资产周转率
非流动资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非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指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与非流动资产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根据表2-1和表2-2商运公司2011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计算的非流动资产周转率及非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指标为:
非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管理效率,在分析时,其主要是针对企业的投资预算和项目管理,分析投资与其竞争战略是否一致,收购和剥离政策是否合理等。
(五)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简称资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总资产周转速度的指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人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可以用来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平均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年初数+资产总额年末数)/2
总资产周转期(周转天数)=平均资产总额×360/营业收入
= 360/总资产周转率
根据商运公司2011年财务报表,计算的总资产周转率及总资产周转天数指标为: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总资产周转率高(即总资产周转天数少),说明企业资产结构合理并且企业全部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反之,则说明企业全部资产营运效率低下,全部资产提供的经营成果不多。
在分析该项指标时,若总资产全年波动较大,平均资产总额可在各季平均资产总额的基础上计算,以便更准确地反映总资产的年度平均占用额。
四、获利能力指标
获利能力指标也称盈利能力指标,是反映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运用经济资源获取利润能力高低的指标。企业常用的获利能力指标有: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每股现金流量、每股股利、股利发放率、每股净资产、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
(一)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利润与营业收人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根据表2-2商运公司2011年利润表,计算的营业利润率指标为:
从上面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商运公司年营业利润率比2010年有所提高。营业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获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从利润表来看,企业的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种形式。而营业收入又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收人来源有商品销售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资产使用权让渡收人等。因此,在实务中也经常使用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等指标来分析企业经营业务的获利水平。此外,通过考察营业利润占整个利润总额比重的升降,可以发现企业经营理财状况的稳定性、面临的危险或者可能出现的转机迹象。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的计算公式为:
(二)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息税前利润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果的指标,也是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和股东权益总额所取得盈利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净利润+所得税+利息支出
根据表2-1和表2-2商运公司2011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假设表中财务费用全部为利息支出,计算的总资产报酬率指标为:
总资产报酬率全面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水平,企业所有者和债权人对该指标都非常关心。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高,说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获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因为决定股东报酬的另一因素财务杠杆提高有限制,增加企业风险同时往往不增加企业价值。因此,提高股东报酬率的基本动力是总资产报酬率。
(三)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也称权益净利率或自有资金收益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它是反映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的指标,是企业获利能力指标的核心。可以提高企业总体盈利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根据表2-1和表2-2商运公司2011年度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计算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为:
该指标侧重于从股东权益的角度来考察和分析企业获取净利的能力,是净获得报酬的能力。该指标通用性强,适应范围广,不受行业局限,在国际上的企业综合评价中使用率非常高。通过对该指标的综合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获利能力在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与同类企业的差异水平。该指标分母是股东的投入,分子是股东的所得。对股权投资者来说,概括了全部经营业绩和财务业绩。一般来说,该比率越高,说明所有者投入所获得的回报水平将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四)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也称每股利润或每股盈余,反映企业普通股股东持有每一股份所能享有的企业利润或承担的企业亏损,是衡量上市公司获利能力时最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一般来说,每股收益越高,说明公司的获利能力越强。可以用来判评价管理层的经营业绩。
每股收益的计算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企业应当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股数计算基本每股收益。其计算公式为:
企业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应当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和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股数,据以计算稀释每股收益。其中,稀释性潜在普通股是指假设当期转换为普通股会减少每股收益的潜在普通股,主要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和股票期权等。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对基本每股收益分子的调整项目有: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稀释性普通股的利息和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时将产生的收益或费用。
同时,将基本每股收益分母调整为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股数与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之和。
假设商运公司没有优先股,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40000万股,根据表2-2商运公司2011年利润表计算的每股收益指标为:
每股收益=36896/40000=0.92(元)
对投资者来说,每股收益是一个综合性的盈利概念,能比较恰当地说明收益的增长和减少。人们一般将每股收益视为企业能否成功地达到其利润目标的计量标志,也可以看作是企业管理效率、盈利能力、股利来源的标志。每股收益这一指标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上市公司之间具有相当大的可比性,因此在各上市公司之间的业绩比较中广泛应用。该指标越大、盈利能力越好、股利分配来源越充足、资产增值能力越强。
(五)每股现金流量
每股收益的高低虽然与股利分配有密切的关系,但它不是决定股利分配的唯一因素。如果某一公司的每股收益很高,但是因为缺乏现金,那么也无法分配现金股利。因此,还有必要分析公司的每股现金流量。每股现金流量越高,说明公司越有能力支付现金股利。每股现金流量是经营现金净流量扣除优先股股利后的余额,再除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所得的商。其计算公式为:
假设商运公司没有优先股,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40000万股,根据2011年财务报表计算的每股现金流量指标为:
每股现金流量=1828/40000=0.05(元)
在计算每股收益和每股现金流量时,公式中的分母用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如果年度内普通股的股数未发生变化,则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就是年末普通股总数;如果年度内普通股的股数发生变化,则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应当使用按月计算的加权平均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其计算公式为:
(六)每股股利
每股股利是普通股分配的现金股利总额除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所得的商,它反映了普通股股东获得现金股利的多少。其计算公式为:
每股股利的髙低,不仅取决于公司获利能力的强弱,还取决于公司的股利政策和现金是否充裕。倾向于分配现金股利的投资者,应当比较分析公司历年的每股股利,从而了解公司的股利政策。
(七)股利发放率
股利发放率也称股利支付率,是普通股每股股利与每股收益的比率。它表明公司的净收益中有多少用于股利的分派。其计算公式为:
假定商运公司2011年度分配的普通股每股股利为0.2元,则公司的股利发放率指标为:
商运公司的股利发放率为22%,说明该公司将利润的22%用于支付普通股股利。股利发放率主要取决于公司的股利政策,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来判断股利发放率是大好还是小好。一般而言,如果一家公司的现金流量比较充裕,并且目前没有更好的投资项目,则可能会倾向于多发放现金股利;如果公司有较好的投资项目,则可能会少发现金股利,而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
(八)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也称每股账面价值,是股东权益总额除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所得的商。其计算公式为:
根据表2-1商运公司2011年资产负债表,计算的每股净资产指标为:
每股净资产指标反映了在会计期末每个股份在企业账面到底值多少钱,它与股票面值、发行价值、市场价值乃至清算价值往往都有较大差距。通过横向、纵向对比,可以衡量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每股净资产越高,则企业发展潜力与股票的投资价值越大。但在市场投机气氛较浓时,每股净资产指标往往不太受重视。
每股净资产的高低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但是,投资者可以比较分析公司历年的每股净资产的变化趋势,来了解公司的发展趋势和获利能力。
(九)市盈率
市盈率也称价格盈余比率或价格与收益比率,是上市公司普通股每股市价相当于每股收益的倍数,反映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每元净利润愿意支付的价格,可以用来估计股票的投资报酬和风险。其计算公式为:
市盈率是反映上市公司获利能力的一个重要财务比率,投资者对这个比率十分重视,是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市盈率高,说明投资者对该公司的发展前景看好,愿意出较高的价格购买该公司股票,所以一些成长性较好的髙科技公司的股票的市盈率通常要高一些。但是,也应注意,如果某一种股票的市盈率过高,则意味着这种股票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
假定商运公司2011年年末的股票价格为17元/股,则其市盈率指标为:
影响股票市盈率的因素有:一是公司盈利能力的成长性。如果上市公司预期盈利能力不断提高,说明企业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即使目前市盈率较高,也值得投资者投资。二是投资者所获取报酬的稳定性。如果公司经营效益良好且相对稳定,则投资者也会获得较高的稳定收益,投资者就愿意持有该公司的股票,该公司的股票市盈率就会由于众多投资者的普遍看好而相应提高。三是市盈率也受到利率变动水平的影响。当市场利率水平变化时,市盈率也会做相应的调整。所以,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一直是广大投资者进行中长期投资的重要决策指标。
(十)市净率
市净率也称市账率,是指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反映普通股股东愿意为每元净资产支付的价格,表明市场对公司资产质量的评价。是投资者用以衡量分析个股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工具之一。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代表的是全体股东共同享有的权益,是股东拥有公司财产和公司投资价值最基本的体现,它可以用来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一般来说,市净率较低的股票,投资价值较高。但有时较低的市净率反映的可能是投资者对公司前景的不良预期。因此,判断某只股票的投资价值时,还要综合考虑当时的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经营情况、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等因素。
第三节 财务综合分析
财务分析的最终目的在于全面、准确、客观地揭示和披露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借以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做出合理的评价。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单凭几个简单、孤立的财务比率,彼此毫无关联地分析,是很难得出合理的综合评价的。因为局部不能替代整体,某些指标的好坏不能说明整个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只有将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各项分析指标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相互配合使用,做出系统综合评价,才能真正从总体上、本质上把握企业的真实状况。
财务综合分析就是将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各项指标统一起来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相互关联的分析,从而对企业整体经济效益、财务状况、偿债能力作出较为完整和综合的评价。本书介绍两种常用的综合分析方法:沃尔比重评分法和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一、沃尔比重评分法
沃尔比重评分法也称财务比率综合评分法,最早是在20世纪初,由亚历山大•沃尔选择七项财务比率对企业的信用水平进行评分所使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对选定的几项财务比率进行评分,计算出综合得分,并据此评价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的。它解决了人们在进行财务分析时遇到的困难,即让人们在计算出财务比率之后,能够判断它是偏高还是偏低。
沃尔将流动比率、产权比率、固定资产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自由资金周转率等七项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并分别给定各自的分数比重,然后通过与标准比率进行比较,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从而对企业的信用水平作出评价。我们现在使用沃尔比重评分法不能照搬他的七项指标,而要把偿债能力、运营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各项指标均考虑进去。一般采用沃尔比重评分法应遵循如下程序:
(1)选定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财务比率。在选择财务比率时,需要把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的三大类财务比率都包括在内,并且选择能够说明问题的重要财务比率。
(2)根据各项财务比率的重要程度,确定其标准评分值,即重要性系数。各项财务比率的标准评分值之和应等于100分。各项财务比率评分值的确定应根据企业经营活动的性质、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市场形象和分析者的分析目的等因素来确定。
(3)确定各项财务比率的标准值。财务比率的标准值是指各项财务比率在本企业现实条件下最理想的数值,亦即最优值。财务比率的标准值,通常可以参照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并经过调整后确定。
(4)计算企业在一定时期各项财务比率的实际值,并计算各财务比率实际值与标准值的关系比率。
(5)计算各项财务比率的实际得分。各项财务比率的实际得分是关系比率和标准评分值的乘积,每项财务比率的得分都不得超过设定的上限或下限,各项财务比率实际得分的合计数就是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得分。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得分就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是否良好。如果综合得分等于或接近100分,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是良好的,达到了预先选定的标准;如果综合得分远低于100分,就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很差,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改善;如果综合得分大大超过100分,就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很理想。
下面采用沃尔比重评分法对商运公司2011年的财务比率进行综合评分,如表2-5所示。
二、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也称杜邦财务诊断体系,是美国杜邦公司研究开发并首先运用的财务分析方法。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从权益净利率出发,利用财务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逐层分解,对企业经营理财活动和经济效益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的一种财务综合分析体系。对该指标的分析运用可以发现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存在的问题,并可逐步深入分析。分析得越具体,越深入,则发现的问题越详细。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将有关分析指标按内在关系呈“金字塔”排列,如图2-1所示。杜邦财务分析图通常被称作“杜邦图”。
该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的财务比率分解体系。各项财务比率,可在每个层次上与本企业历史或同行财务比率比较,比较之后向下一级分解。通过逐级向下分解,逐步覆盖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以实现系统、全面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目的。
(一)权益乘数
1.权益乘数的概念
权益乘数表示企业的负债程度,权益乘数越大,表示企业负债程度越高。通常的财务比率都是除数,除数的倒数叫乘数。权益除以资产是资产权益率,权益乘数是其倒数,即资产除以权益,表明1元股东权益拥有的总资产。其计算公式为:
2.权益乘数与资产负债率的关系
权益乘数与资产负债率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资产负债率可以用平均数计算,也可以用期末数计算。若连续几期进行分析时,用期末数计算较好。若计算1年,且年末、年初变化较大时,可用平均数计算。
根据上述公式,整理后可以得到:
若把看成是自有资金比率(即自有资金占总资产的比率),则:
资产负债率+自有资金比率=1
3.权益乘数与产权比率的关系
权益乘数与产权比率都能反映企业的负债程度、偿债能力与财务结构的稳定程度。权益乘数是从总资产是股东权益的多少倍的角度,反映企业的负债程度和财务结构的稳定程度的。产权比率是股东权益用以偿还负债的保证程度,即从股东权益对债权人权益保障程度的角度,反映企业负债程度及财务结构的稳定程度。两个指标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即: 权益乘数-1=产权比率
(二)权益净利率
权益净利率也称净资产收益率或自有资金净利率。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把权益净利率指标分解为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三项的乘积。其计算公式为:
权益净利率=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权益净利率是所有指标中综合性最强、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指标,是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理财目标的实现程度。企业理财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该比率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可用于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由于资本具有逐利性,总是流向投资报酬高的行业和企业,因此各个企业的权益净利率就会比较接近。同时它还有很强的综合性。权益净利率综合反映了股东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该指标说明了企业投资、筹资、资金营运各项财务活动及其管理活动的效率。
营业净利率是获利能力的指标,反映了企业销售获取净利的能力。它的高低取决于营业收入及成本费用的高低及其对比关系,还取决于其他业务利润与营业外收支的髙低。
总资产周转率是营运能力的指标,直接反映了总资产营运效率。它的高低一方面反映了营业收入与总资产间的对比关系,另一方面反映了企业内部各种资产构成及比例关系。通过各种周转率与周转天数的分析,可以判断企业各项资产使用的合理性及其效率。
权益乘数反映了企业的负债程度和财务结构,也包含了企业偿债能力的水平。权益乘数小则企业用总资产和股东权益偿债的保证程度高;反之则低。另外,权益乘数的高低反映了企业的经营进取性,以及是否敢于承担风险经营的策略。因为较高的权益乘数既可能带来获取财务杠杆收益的机会,同时,也可能带来较大财务风险。
决定权益净利率高低的因素有三个:权益乘数、营业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这三个比率分别反映了企业的负债比率、盈利能力比率和资产营运能力比率。通过这样分解之后,权益净利率这一综合指标发生升降的原因得以具体化,从而更明确地告诉分析者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到底是财务结构不合理,还是盈利水平不高,还是资产营运效率有问题。
总之,通过杜邦财务分析,分析者可以了解财务指标变动的原因和变动的趋势,从而明确下一步采取措施的方向。值得指出的是,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提供的是一种方法,即将财务比率逐层分解,而不是去建立一些新的财务指标。实务当中,分析者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另外一些财务比率进行分解,达到解释财务状况变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