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学教程》——乔志敏第三章 机器设备评估
《资产评估学教程》——乔志敏
第三章 机器设备评估
查找更多

第一节机器设备评估概述

一、机器设备含义及其特点

(一)机器设备的含义

机器设备是指一台(辆)、一套或一组由金属及其他材料制成,由若干零部件装配起来的,在一种或几种动力驱动下,能够完成生产、加工、化学反应、运行等功能或效用的装置。在资产评估中,一般是指具备固定资产条件的机器、设备、仪器、工具或器皿等。机器设备作为评估对象,在整个资产价值评估中,与房地产一样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不同的机器设备,组成其构造的零部件各不相同,功能、性能也不同。但就其组成部分来看,一般都必须有外界输入的能量动力部分,履行机器功能的执行部分,介于原动部分和工作部分之间的传动部分以及控制部分构成。

(二)机器设备的特点

通过对机器设备的一般了解,可以看出机器设备有以下特点:(1)机器设备属于固定资产,是一种劳动手段,具有单位价值高、使用年限长的特点。(2)机器设备属于动产类资产,相对于固定资产中的房地产来说,它又具有可移动性的特点。基于这一点,在评估前清点资产数量和范围时,应该特别仔细,防止遗漏和重复。(3)机器设备属于有形资产,相对于无形资产来说,它具有有形的特点。但是,无形资产的价值常常寓于有形资产价值之中。评估人员如能时刻把握这一特点,考虑问题会更全面,评出的结果会更准确。

二、机器设备的分类

企业生产中所用的机器设备,由于其形状、大小、性能、用途等方面各不相同,种类极其繁多。为了设计制造、管理及工作方便,我们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目的对设备进行分类。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按其在再生产中的作用分类

1.生产工艺类设备。

生产工艺类设备是生产加工类企业的主力设备。它直接改变产品原材料的物理状况或化学性能,使其成为半成品或产成品。例如,机械加工设备中的车、铣、锻、镗、刨、磨、拉床等;纺织机械中的梳棉、粗纺、细纺、织布等机床;化工设备中的各种换热器、蒸发器、结晶器、结晶罐、洗涤器等。

2.辅助生产设备。

辅助生产设备是保护生产工艺设备完成生产任务的二线设备。例如,空气压缩机、蒸汽锅炉、水泵、变压器等供风、供热、供水、供电设备;车辆、船舶、装卸机、吊车等交通运输装卸设备。

3.服务设备。

服务设备是指例如通讯设备、计算机、测试用仪器、仪表等。

(二)按其适用范围分类

1.通用设备。

通用设备是指没有专门用途,产品或加工对象不确定,具有综合加工能力的设备。例如普通车床、万能铣床、磨床等。

2.专用设备。

专用设备是指专门对一种或一类产品具有生产、加工能力的设备。例如纺织、造纸、焊接、通讯等设备。

3.非标准设备。

非标准设备是指国家不予定型的自制设备。

(三)按国家固定资产分类标准分类

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4年1月24日颁布了《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GB/T14885-94)。根据该标准可将机器设备分为以下六种:

1.通用设备。

2.专用设备。

3.交通运输设备。

4.电气设备。

5.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

6.仪器仪表、计量标准器具及量具、衡器。

(四)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分类

1.生产用机器设备。

生产用机器设备是指直接生产经营服务的机器设备,包括生产工艺设备、辅助生产设备、动力能源设备等。

2.非生产用机器设备。

非生产用机器设备是指在企业所属的福利部门、教育部门等非生产部门使用的设备。

3.租出机器设备。

租出机器设备是指企业出租给其他单位使用的机器设备。

4.未使用机器设备。

未使用机器设备是指企业尚未投入使用的新设备、库存的正常周转用设备、正在修理改造尚未投入使用的机器设备等。

5.不需用机器设备。

不需用机器设备是指已不适合本单位使用的待处理机器设备。

6.融资租入机器设备。

融资租入机器设备是指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使用的机器设备。为了资产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作为一个过硬的资产评估人员,应该了解机器设备分类的有关知识,以便能够针对不同对象的所属类别,迅速收集、查询有关资料和信息。

三、机器设备的评估特点

(一)性能用途各不相同

由于机器设备种类繁多,单位价值量较大,性能用途各不相同,所以,评估应根据评估目的和要求,分门别类、逐项逐件逐台地进行核实和评估,以保证评估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技术情况千差万别

由于机器设备分布在各行各业,情况千差万别,技术性较强,因此,评估应以技术检测为基础,正确确定机器设备的使用寿命、技术寿命、经济寿命及其损耗程度。

(三)价值特点必须把握

必须把握机器设备的价值特点,包括对机器设备的价值构成要素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和了解。

四、机器设备评估的程序

机器设备评估作为一个重要的专业评估领域,情况复杂、作业量大,在进行评估时,应分步骤、分阶段实施。一般而言,机器设备评估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一)评估准备阶段

评估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和数据。具体包括:(1)指导委托方填写和准备与评估事项有关的资料及文件。如反映待评估资产情况的资料(包括机器设备的原价、净值、使用年限、规格型号等),以及证明待评估资产产权状况的证明文件等。(2)收集与评估活动相关的价格资料,包括待评机器设备的现行市价,可比资产或参照物的现行价格资料,以及国家公布的有关物价指数,评估人员自己收集整理的物价指数等。(3)制定评估方案,落实人员安排,设计评估技术路线。

(二)现场工作阶段

现场工作是机器设备评估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步骤。它要求评估人员进行现场实地勘察,核定待评设备数量,并进行技术鉴定。

1.逐台(件)核实评估对象。

评估人员对已被列入评估范围的机器设备进行现场清査核实,以确保评估对象真实可靠,同时要求委托方根据现场清查核实的结果,调整或确定其填报的待评机器设备清册及相关表格,并以清査核实后的待评机器设备作为评估对象。

2.对待评设备进行必要的分类。

根据评估目的、评估报告的要求,以及评估的工程技术特点,一般按设备重要性划分为A、B、C三类,把单位价值大的重要设备作为A类;把单位价值小且数量较多的设备作为C类;把介于A类与C类之间的设备作为B类。也有按设备性质分为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进行分类,以便有效地收集数据资料,合理地配备评估人员。

3.设备鉴定。

对设备进行鉴定是现场工作的重点。对设备进行鉴定包括对设备的技术鉴定、使用情况鉴定、质量鉴定以及磨损鉴定等。设备的生产厂家、出厂日期、设备负荷和维修情况等,是进行鉴定的基本素材。

(1)设备技术状况的鉴定。主要是对设备满足生产工艺的程度、生产精度和废品率,以及各种消耗和污染情况的鉴定,从而判断设备是否有技术过时和功能落后情况存在。

(2)设备使用情况鉴定。主要了解设备是处于在用状态还是闲置状态,使用中的设备的运行参数、故障率、零配件保证率,以及设备闲置的原因和维护情况等。

(3)设备质量鉴定。主要是了解设备的制造质量,设备所处环境、条件对设备质量的影响,设备现时的完整性、外观和内部结构情况等。

(4)设备的磨损程度鉴定。主要是了解和掌握设备的有形损耗,如锈蚀、损伤、精度下降,以及无形损耗如功能不足及功能过剩等。

现场工作特别是设备的鉴定工作要有详细完整的工作或鉴定记录。这些记录将是评估机器设备价值的重要数据,也是工作底稿的重要组成内容。

(三)确定设备评估经济技术参数阶段

根据评估的目的和评估项目对评估价值类型的要求,以及评估所选择的途径和方法,科学合理地确定评估所需要的各类经济技术参数。

(四)评定估算阶段

做完上述基础工作后,评估人员应根据评估目的、评估价值类型的要求以及评估对象的具体情况,科学地选用评估计算方法进行评定估算。

(五)撰写评估报告及评估说明阶段

在评定估算过程结束后,应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及时撰写评估报告书及评估说明。

(六)评估报告的审核和报出阶段

评估报告完成以后,要有必要的审核,包括复核人的审核、项目负责人的审核和评估机构负责人的审核。在三级审核确认评估报告无重大纰漏后,再将评估报告送达委托方及有关部门。

第二节机器设备的成本法评估

机器设备的成本法评估,是指通过估算全新机器设备的重置成本,减去机器设备的各种贬值,即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以后所确定的机器设备价值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评估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一、机器设备重置成本的测算

机器设备的重置成本有两种:(1)复原重置成本;(2)更新重置成本。复制一个与被评估设备一模一样的全新设备所需现时成本,叫做设备的复原重置成本。而在效用上与被评估设备最接近的类似新设备的现行购置成本,就是设备的更新重置成本。

机器设备的重置成本构成内容,具体包括:设备的购置成本、运杂费、安装调试费等直接费用,以及购置或建造设备而发生的各种管理费用、总体设计制图费用、资金成本等间接费用。

在评估实践中,重置成本的测算可根据被评估机器设备的具体情况,选用重置核算法、指数调整法、功能价值法等具体方法。

(一)重置核算法

重置核算法是指按现行市价标准,核算机器设备重置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从而确定机器设备的重置成本的一种方法。一般而言,非标准设备和自制设备多采用此法。

1.按复原重置成本评估。

如果设备的购建成本资料保存完整,可直接将其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调整为现时价格或费用标准来确定其重置成本。如果没有设备的购建成本资料,就要对设备成本项目先行分解,然后按现时价格计算所费的材料及人工费用来确定其重置成本。

【例1】某机床按现行市价购置,每台为50000元,运杂费为800元,安装调试费中原材料400元,人工费600元。按同类设备安装调试的间接费用分配,间接费用为每天人工费用的75%。试计算该机床的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重置直接费用+重置间接费用

直接费用:机床重置购价                 50000元

                    运杂费                                  800元

                    安装调试费                        1000元

                    直接费用总额                  51800元

间接费用:                           600×0.75=450元

该机床的重置成本=51800+450=52250(元)

2.按更新重置成本评估。

对于经过重大技术改革的设备,或者结合大修理采用新型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几经更新使设备技术性能有较大提高,接近或基本接近先进技术水平的设备,应按更新重置成本计算。设备更新重置成本的总额,等于将更新重置的各种直接消耗量按照现行价格或费用标准计算,加上按现行价格计算的间接费用之和。

【例2】某企业一台自制设备成本为30万元,其中钢材占40%,铸铁占20%,人工费占30%,管理费占10%。按现行技术条件更新自制设备,钢材和铸铁均可节约20%,人工节省10%。通过市场调查得知,自制设备自制造以来,钢材价格上升80%,铸铁价格上升50%,工时成本上涨100%,管理费按工时分摊的额度上升40%。试计算该自制设备的重置成本。

钢材30X40%X(1-20%)X(1+80%)=17.28(万元)

铸铁30X20%X(1-20%)X(1+50%)=7.2(万元)

材料成本17.28+7.2=24.48(万元)

人工成本30 X 30% X(1-10%)X(1+100%)=16.2(万元)

管理费用30X10%X(1-10%)X(1+40%)=3.78(万元)

该自制设备的更新重置成本=24.48+16.2+3.78=44.46(万元)

3.综合估价法。

这种方法以主要材料费为基础,根据其与成本费用的关系指标估算出相应的成本,再考虑一定的利润、税金和设计费,从而求得设备的重置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RCN=(C1÷Km+C2)X(1+Kp)X (1+Kd÷N)÷(1-Kt)

式中:RCN为非标准设备的重置成本

C1为主材费

Km为成本主材费率

C2为主要外购件费

Kp为成本利润率

Kd为非标准设备设计费率

N为非标准设备生产量

Kt为综合税率

(1)主材费。主材费是由工艺设备专业人员提出或按图纸估算出的主要材料净消耗量,根据各种主要材料的利用率求出各种材料的总消耗量,然后按照评估基准日的材料市场价格(不含税价)计算主要材料费用。其计算公式如下:

C1=Σ[(某主材净消耗量+该主材利用率)X含税市场价÷(1+增值税率)]

(2)主要外购件费。主要外购件价值所占比重很小时,可在成本主材费率Km中予以综合考虑,不再单列为主要外购件。外购件价格按照不含税的市场价格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C2=Σ[某主要外购件数量X含税市场价÷(1+增值税率)]

(3)综合税率。综合税率包括增值税税率、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和教育附加费率。

【例3】某非标准自制设备的主材净消耗量为3.8吨,该主材评估基准日的市场价格为3800元/吨,设备制造所需主要外购件的不含税费用为21470元。其主材利用率为90%,成本主材费率为47%,成本利润率为16%,设计费率为15%,同样设备的产量2台。现行增值税税率17%,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7%,教育附加费率3%。求该设备的重置成本。

主材费=3.8+90%X3800=16044(元)

综合税率=17%X(1+7%+3%)=18.7%

重置成本==(16044÷47%+21470)X(1+16%)X(1+15%÷2)÷(1-18.7%)=85290(元)

(二)指数调整法

指数调整法是指以机器设备原始购买价格为基础,考虑同类机器设备的价格上涨指数,予以确定机器设备重置成本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例4】某机器设备1978年购建,账面原值为10万元,当时该类设备定基物价指数为120%。1990年对该设备进行评估,当年定基物价指数为180%。试评估该台设备的重置全价。

设备重置成本=10X180%/120%=15(万元)

运用指数调整法计算机器设备的重置成本简便易行,因而是评估中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具体运用时评估人员应注意:(1)慎重选取切合实际的分类产品价格指数,避免使用综合物价指数。(2)用指数调整法估测进口设备重置成本时,应将受设备生产国物价指数变动影响部分与受国内价格变动影响部分分开,分别运用设备生产国的价格变动指数与国内价格变动指数。(3)指数调整法通常只适用于技术进步速度不快、技术进步因素对设备价格影响不大的设备的重置成本估测。

(三)功能价值法

功能价值法运用的前提条件,是机器设备的生产能力与其成本之间呈线性关系,即生产能力越大,成本越高,且呈正比关系。

【例5】重置全新机器设备一台其价值为5万元,年产量为500件,现知被评估机器设备年产量为400件。试计算该机器设备的重置成本。

被评估机器设备重置全价=5X400/500=4(万元)

(四)规模经济效益指数法

当机器设备的生产能力与其成本之间呈非线性关系时,不能直接选用功能价值法进行计算,而必须应用规模效益指数进行调整。

【例6】重置全新机器设备一台其价值为6万元,年产量为600件,现知被评估机器设备年产量为400件,设x值为0.8。试计算该机器设备的重置成本。

被评估机器设备重置成本=(400+600)^0.8X6=4.3(万元)

二、机器设备实体性贬值的估算

机器设备的实体性贬值也就是有形损耗。它是由于使用磨损或受自然力侵蚀而产生的损耗。有形损耗属一般意义上的损耗。它用有形损耗率来表示,可以理解为机器设备实体损耗状况与全新状态的比率。

机器设备实体性贬值率的估测通常采用三种方法:使用年限法、观察法、修复费用法。

(一)运用使用年限法估测设备的实体性贬值率

该方法假设机器设备在整个使用寿命期间,实体性损耗是随时间线性递增的,设备价值的降低与其损耗大小成正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中涉及三个基本参数:设备的总使用年限、设备的尚可使用年限和设备的已使用年限。正确理解和确定这三个参数是运用使用年限法估测设备的实体性贬值率的关键。

1.机器设备的总使用年限。

机器设备的总使用年限也就是机器设备的使用寿命。一般来说,机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可分为物理寿命、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设备的物理寿命是指机器设备从开始使用到报废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其大小取决于机器设备本身的质量、使用状况、保养和正常维修情况。设备的技术寿命是指机器设备从开始使用到技术过时所经历的时间。其大小取决于社会技术进步及更新的速度和周期。设备的经济寿命是指机器设备从开始使用到因经济上不合算而停止使用所经历的时间。评估中使用最多的是资产的经济寿命,它取决于维持机器设备继续使用所需费用与机器设备继续使用所带来的收益间的关系。

2.机器设备的已使用年限。

机器设备的已使用年限是指机器设备从开始使用到评估基准日所

经历的时间。考虑机器设备在使用中负荷程度的影响,可以分为名义已使用年限和实际已使用年限。在运用使用年限法估测设备的实体性贬值率时,应特别注意机器设备的使用班次、使用强度和维修保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据实估测其实际已使用年限。

3.机器设备的尚可使用年限。

机器设备的尚可使用年限,也可称为机器设备的剩余使用寿命,它是根据机器设备的有形损耗和可预见的各项无形损耗因素,预计机器设备继续使用的年限。机器设备的尚可使用年限是通过技术检测和专业技术鉴定来确定的。事实上,实际评估中难以对每一台机器设备进行技术检测和专业技术鉴定,故一般采用替代法计算,亦即尚可使用年限等于总使用年限减去实际已使用年限,但必须注意的是上述替代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适用于较新的机器设备的估算,对于使用时间过长或超期服役的老设备,应根据设备的实际状态和评估人员的专业经验,直接估算其尚可使用年限。对于国家明文规定限期淘汰、禁止超期使用的设备,不论设备的现时技术状态如何,其尚可使用年限不能超过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日期。对于经过大修理、技术更新改造或追加投资的机器设备,应考虑计算其加权投资年限来确定其实体性贬值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实体性贬值率=加权投资年限/(加权投资年限+尚可使用年限)

加权投资年限=Σ(已投资年限X权重)

=Σ(巳投资年限X原始投资的更新成本/Σ更新成本)

【例7】某企业1985年购入一台设备,账面原值为30000元,1990年和1992年进行两次更新改造,当年投资分别为3000元和2000元,1995年对该设备进行评估,假定:从1985年至1995年年通货膨胀率为10%,该设备的尚可使用年限经检测和鉴定为7年。试估算设备的实体性跃值率。

第一步,调整计算更新成本。如图表3-1所示:

 

第二步,计算加权投资年限。

加权投资年限=10X78000/85490+5X4830/85490+3X2660/85490≈9.5(年)

第三步,计算实体性贬值率。

实体性贬值率=9.5/(9.5+7)=57.58%

(二)运用观察法估测设备的实体性贬值率

观察法是评估人员到评估现场对被评估机器设备进行现场观察和现场技术检测,并结合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如使用时间、使用强度、技术状况、制造质量等经济技术参数,经综合分析估测设备的实体性贬值率的一种方法。

运用观测法应观测分析的主要指标。它包括:设备的现时技术状态;设备的实际已使用时间;设备的正常负荷率及原始制造质量;设备的维修保养及技改情况;设备重大故障(事故)经历;设备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设备的外观和完整性等。如图表3-2所示:

 

上述机器设备实体性贬值率评估参考表中所给定的标准实为经验数据,在实际评估活动中只能作为参考,不可作为唯一的标准生搬硬套。评估人员进行评估时,还应广泛听取各专家组及一线人员的介绍和评判,并进行综合分析后判断设备的实体性贬值率。

(三)运用修复费用法估算设备的实体性贬值率

修复费用法是指按修复磨损部件所需的开支,来确定机器设备有形损耗的一种方法。资产的有形磨损可分为可修复磨损和不可修复磨损。修复费用法只适用于可修复的有形损耗的确定。这是因为可修复的有形损耗不仅在技术上具有修复的可行性,并且这种修复在经济上也是合算的。运用修复费用法确定实体性贬值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实体性贬值率=设备修复费用/设备重置成本

【例8】某机器的原始价值为10000元,当修理后才能正常使用,这种修理在经济上是合算的。假设其修理费用为3000元,设备的重置成本为7000元。试计算实体性贬值率。

实体性贬值率=(3000÷7000)X100%=43%

在运用修复费用法估测机器设备的实体性贬值率时,必须注意该修复费用是否包括被评估机器设备的技术更新或改造支出,以便在考虑设备功能性贬值时,避免重复计算或漏评。

三、机器设备功能性贬值的估算

机器设备的功能性贬值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它具体存在两种表现形式:由超额投资成本所致的功能性贬值时,由超额运营成本所致的功能性贬值。

(一)由超额投资成本所致的功能性贬值的估算

超额投资成本的产生是因为技术进步引起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得重置与原设备同样功能设备所需成本降低,从而造成原有设备的价值贬值。从理论上讲,设备的超额投资成本应等于该设备的复原重置成本与其更新重置成本的差额,即:

设备超额投资成本=设备复原重置成本-设备的更新重置成本

【例9】某设备复原重置成本为10000元,更新重置成本为8000元,则功能性贬值如下:

10000-8000=2000(元)

在实际评估中,因设备的复原重置成本难以直接获取,故评估直接采用设备的更新重置成本,就不必再刻意考虑设备超额投资成本的估算,以免重复计算。另外,对于现已停产的机器设备,评估时只能参照其替代设备,而这些替代设备的性能通常要比被评估设备更好,其价格也会高于被评估设备。对此,也不应机械地套用上述公式,而应利用参照物设备的价格,采用类比法估测被评估设备的更新重置成本。

(二)由超额运营成本所致的功能性贬值的估算

超额运营成本的产生是由于技术进步出现了新的、性能更优的备,使原有设备相对于新设备来说,在功能、性能方面落后,从而引起在能源、动力、人力、原材料等方面的消耗增加,即产生了一部分超额运营成本。估算由超额运营成本所致的功能性贬值的关键是必须找到一技术先进的现代化设备作为参照物,并考虑因超额运营成本而抵减的所得税,从而得出被评估设备的年超额运营成本净额。

【例10】某被评估对象是一生产控制装置,其正常运行需5名操作人员。目前同类新式控制装置所需操作人员定额为3名。现假设新、旧控制装置在运营成本的其他项目支出大致相同,操作人员人均年收入为12000元,被评估控制装置尚可使用三年,所得税率为25%,适用的折现率为10%。试测算被评估控制装置的功能性贬值额。

根据上述资料,被评估控制装置的功能性贬值测算过程如下:

(1)计算被评估控制装置的年超额运营成本:

(5-3)X12000=24000(元)

(2)计算被评估控制装置的年净超额运营成本:

24000X(1-25%)=18000(元)

(3)将被评估控制装置的年净‘超额运营成本,在其剩余使用年限内折现求和,以确定其功能性贬值额:

18000X(P/A,10%,3)=18000X2.4869=44764(元)

四、机器设备经济性贬值的估算

机器设备的经济性贬值,是由于设备自身以外的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设备在价值上的贬值。引起经济性贬值的原因很多,主要有:(1)市场竞争对手增加,对产品需求量减少;(2)原材料价格上升,工资或管理费用增加;⑶通货膨胀;(4)利率上升;(5)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的变化;(6)经济紧缩等。其最终表现为设备利用率下降,收益额减少。

设备的经济性损耗并不是设备本身所固有的,而是外部环境带来的。因此,很难量化到设备内部的某一具体构成部分。对设备经济性损耗的估测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通过计算设备利用率下降带来的损失,间接计算设备的经济性贬值额;通过计算因外部因素变化造成的收益减少额来直接测算。

(一)由于设备利用率下降造成的经济性贬值

因设备利用率下降,使得设备相对闲置而产生的最终收益减少,由此所导致经济性贬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x为规模效益指数,实践中多为经验数据。对机器设备,x—般取0.6〜0.7之间。经济性贬值额为:

(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X经济性贬值率

【例11】某企业电视机生产线,原设计年生产能力为10万台,由于市场疲软,市场对电视机的需求减少,该企业不得不将生产量减至年产量7万台(假设销售价格和其他条件不变)。试估测该生产线的经济性贬值率。

经济性贬值率=[1-(70000+100000)^0.6]X100%=19%

(二)由于外界因素变化造成设备收益额减少所致经济性贬值的测算

因收益额减少所致经济性贬值额的计算,可直接按设备继续使用期间每年收益损失额扣除因此所抵减的所得税以后得到的余额部分,按适当的折现率折现累加求得。其计算公式如下:

经济性贬值额=设备年收益损失额X(1-所得税率)X(P/A,r,n)

式中:(P/A,r,n)为年金现值系数

【例12】承上例,如企业不是通过降低生产量来顺应市场变化,而是通过降低其电视机价格。假设原销售价为2000元/台,要使10万台电视机能够卖掉,其销售价格需降至1900元/台。又经估测,该生产线还可继续使用三年,企业所在行业投资报酬率为10%。试估算该生产线的经济性贬值额。

根据上述有关资料得出:

该生产线每年收益损失额=(2000-1900)X10=1000(万元)

经济性贬值额=1000X(1-33%)X(PM,r,n)=670X2.4869=1666.22(万元)

第三节机器设备的市场比较法评估

机器设备评估的市场比较法评估,是指通过寻找市场上与待评估设备相类似的参照物设备,分析比较待估设备和参照物设备之间的差异,以其作为价格差异的基础,并在参照物交易价格基础上进行价格调整,求得待评估设备价值的一种方法。

一、市场比较法评估机器设备价值的步骤

(一)鉴定被评估对象

通过对待评估设备的性能结构、现时技术状况、预估尚可使用年限、新旧程度等进行必要的技术鉴定,并收集有关待评估设备的规格型号、生产厂家、出厂日期、安装情况等资料,为市场数据资料的收集及参照物的选择提供依据。

(二)选择参照物

在市场中选择参照物,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可比性。机器设备的可比性因素具体包括:设备的规格型号;设备的生产厂家;设备的制造质量;设备的附件、配件情况;设备的实际使用年限;设备的实际技术状况;设备的出售目的和出售方式;设备的成交数量和成交时间;设备交易时的市场状况;设备的存放和使用地点。要认真分析上述可比因素,确认其成交价具有代表性和合理性,才可以将其作为参照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照物最好能有多个。

(三)对可比因素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对待评估设备与参照物之间,在各种可比因素方面的差异分析,判断其对价值的影响程度,确定价值差异的调整量。它们之间的差异调整因素主要表现为销售时间、结构及性能、新旧程度、付款方式等方面。

(四)计算确定评估结果

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参照物的市场交易价格进行调整,确定评估值。评估时所选择的参照物一般不只一个,因而就会出现若干个评估价值。这就需要估价师结合每个比准价值及其参照物的情况,分析给出最终评估结论。

二、市场比较法评估案例

【例13】有一组5台刨床(设为A)需评估其价值,经市场调査有基本相同的一组10台刨床(设为B),在近期已出售,全部售价(收货即付)为20万元。试运用市价法评估A的价值。

(1)调查B组刨床销售情况,得知平均每年只能销售2.5台。这里,卖主为获得10台刨床价款,作了降价处理,否则,这10台刨床将分4次,即到第三年末才能售完。

(2)现时零售价(即把20万元分4次收取,每次应收取的价格)为X。

 

取折现率r为10%,则:

20=X+X÷1.1+X÷1.21+X+1.331

X=5.74(万元)

计算A评估值。

5.74+5.74÷1.1=5.74+5.22=10.96(万元)

【例14】被评估对象为生产一种化工原料的设备,经市场调査,参照物选定为生产相同产品的另一设备。该类设备的生产规模效益指数为0.65。参照物购置时间为2个月前,可视为全新设备,但经分析,评估时价格上升了5%,其他因素比较如图表3-3所示: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如下:

(1)计算生产能力差异修正系数。

(2.5/2)^0.65=1.1561

(2)计算成新率差异修正系数。

80%/100%=0.8

(3)计算自动化程度差异修正系数。

(2.5/35)/(2/40)=1.4286

(4)计算时间修正系数。

1+5%=1.05

(5)计算评估值。

75X1.1561X0.8X1.4286X1.05=104.0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