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纳实务》——杨令芝第二章 出纳人员的基本业务技能
《出纳实务》——杨令芝
第二章 出纳人员的基本业务技能
查找更多

第一节珠算操作技能

出纳工作每天要处理大量的货币收付业务,自始至终离不开计算。熟练地掌握与簿记有关的计算技能,就可以缩短计算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现代化计算技术有了很大发展,计算器、电脑等新式计算工具得到了广泛使用和推广。然而,在某些计算方面,尤其是加减计算,如凭证汇总、账面余额的确定等,算盘显得更为简捷、方便,可以说,就加减计算来说较计算机更为优越。这宛若现代“空中客车”终难以取代陆上巴士、列车等交通工具,两者各有其妙,并行不悖。因此,出纳人员练好珠算技术,掌握电脑知识是其重要的基本功。本节就我国传统计算工具——珠算技术做一简要介绍。

一、珠算的基础知识

(一)算盘的结构

算盘一般是木制的,也有塑料制成的,由框、梁、档、珠四部分构成。

框:框也叫“边”,即算盘四周的木框。

梁:梁是连接在左右框上的一条横木,将算盘隔成两部分。有的算盘在梁上嵌有“记位点”,做记位用。

档:档是连接上下边框并穿过横梁的杆,用以串珠;同时,不同的档还表示不同的数位。

珠:珠是串在档上的算珠,用以表示数字。位于梁上的叫做上珠,一个上珠表示五个单位数,位于梁下的叫下珠,一个下珠表示一个单位数。

(二)置数法

珠算是以算珠表示数,以档表示位。位数的记法与笔算相同,高位在左,低位在右,每差一档即增大十倍或缩小十分之一,即自右向左依次是个、十、百、千、万、……个位定在哪一档,可视运算的便利而定。一般进行多位数的加减运算时,最好将个位定在右侧档上,个位定好后,向左每隔二至三档再熟记两三个位数,如百位档、千位档或万位档、十万位档,这样在进行多位数计算时,可迅速找出位置的位数来。有人往往因数位不易认清,在梁上用字条标明个、十、百、千、万、……数位,以便识记。这是一个不良习惯,所以不要养成在梁上标记数位的习惯。

进行加减法的运算时,要从左逐个向右拨珠,亦即从高位起逐步向低位运算。其他运算要视其具体的方法而定。

(三)拨珠法

拨珠方法的巧拙,直接关系着各项运算的准确度和速度。

拨珠时,指尖要准确地触及珠的刃边,不可深入珠间,拨珠用力要适度,不可用腕或臂来带动手指拨珠,应靠指关节的活动,使手指或曲或伸地来拨动算珠。拇指、食指和中指有一定的分工:

拇指:从下往上拨下珠。

食指:从上往下拨下珠。

中指:专管上珠的上下拨动。

为了避免影响视线和妨碍三指拨珠,无名指和小指应向手心自然卷曲。在熟练三指分工拨珠的基础上,为了加快速度要运用两指同时拨珠。如拇指和中指、食指和中指、拇指和食指联拨等。然后,可以进一步练习三指联拨。

(四)握笔法

握笔打算盘是提高计算与记数速度的有效办法。通常有两种握笔法:

(1)横夹在无名指和小指之间。

(2)用无名指和小指握笔。

(五)清盘法

在每次运算之前,要使所有算珠都离开横梁各靠上、下边,使全盘为空档,这叫作清盘。

(1)单指清盘法。需要清盘时,用左手将算盘上部抬起,使算珠落下,放平算盘,然后用食指由左至右划上珠的下部使其离梁,轻划下珠的上部使其离梁。

(2)双指清盘法。清盘时,将拇指和食指尖合拢,食指在梁上,拇指在梁下,顺着算盘横梁由右到左(或反向)迅速移动,用指尖把算珠推回原处。

(3)算盘上的原数不去,改作需要运算的数字,此法可以节省清盘时间。

(4)自动清盘法,算盘置于桌面上,用右手食指按下清盘按钮,右手拇指按着梁,拇指和食指同时用力,即完成清盘工作。

(六)算盘的位置和操作方法

1.账簿本页合计数的运算

左手持算盘,随着拨珠的进行,不断移动算盘,使放在算盘下边的运算资料中要运算的数字随时出现在算盘的上沿,离算珠最近。

2.票据合计数的运算

将所要加计的一叠票据下边和左边对整齐,左上端用大头针(或铁夹等)别住,然后轻轻捻开,使下沿成扇状放在算盘的下方,用左手中指、无名指、小指三指轻轻按住,用拇指翻起票据,随翻随用食指拨住。这样可以用一只手完成翻凭证的全部动作,腾出右手完全可以用于打算盘。操作时要把看数、拨珠、翻页三个动作配合好,以保证拨珠的不间断进行。对较软的或较薄的凭证,拇指动作须适当改变,才能翻起。

(七)打算盘的姿势与看数

打算盘时的姿势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计算的准确与速度。一般在打算盘时,身要正、腰要直、头稍低、脚平放,肘部摆动的幅度不宜过大。

打算盘要学会看数。看数绝不等于念数,也不是默诵。看数时不是逐个看,而是像摄像机一样,一次把若干数全摄下来。这些数字不需念出,只需直接用算珠拨打。否则,拨珠速度永不能超过口念速度,实际上练到一定程度,拨珠速度要快得多。

二、珠算的加减运算方法

(一)珠算加法

1.加法的基础知识

加法是最基本的计算方法,把两个数或几个数合并一个数的计算方法叫做“加法”。例如:9+7=16,6+10+3=19。算式中第一个数为被加数,其余的数为加数,合并成的数叫做“和数”。两个以上的加数相加,叫“连加”。相加的符号是“+”,读作“加上”。加法运算用算式表示为:被加数+加数=和。被加数和加数的位置可以互换,例如:9+6=15,6+9=15,结果都一样。

(1)加法的运算法则。加法运算的基本法则是:数位对齐,按位相加,满十进一。运算顺序,笔算一般从低位算起,珠算一般从高位算起,实际计算时从哪一位算起均可,可以灵活掌握。

加法运算的主要性质有“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几个加数相加,交换被加数或加数的位置其和不变,这一性质叫做“加法交换律”,例如:a+b+c=b+c+a=b+a+c=c+b+a,应用加法交换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例如:158+793+642=158+642+793=1593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相加,其和不变,即:(a+b)+c=a+(b+c),加法的这一性质,叫做“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可以推广到若干个数相加,先把其中任意几个数结合起来成一组相加,再与其余的数相加,其和不变。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是建立加法运算的基础,可以简化计算。例如:257+641=(200+50+7)+(600+40+1)=(200+600)+(50+40)+(7+1)=800+90+8=898

(2)加法的类别。珠算加法有不同的类别,按计算时是否使用口诀有“口诀加法”和“无口诀加法”,在运算形式中又分为“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等。

(3)加(减)法的运算顺序。珠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一般是从左到右,由高位算起,运算时先确定个位挡,然后按相同的数位加(减),即“同位相加,同位相减”的原则进行。但人们在实际计算中,为了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也采用有先从高位到低位(即从左到右),再从低到高位(从右到左)来回穿梭地进行运算,有的还把每一符要加或要减的数字分成几段,首段从上而下数位对齐进行计算,然后,再从第二段、第三段依次进行计算。

(4)加法运算的基本步骤。在多位加法具体运算中,其基本步骤和方法是:①先在算盘上选定个位档;②再拨上被加数;③在相加时,要从高位向低位(即从左到右)依次加,这与笔算由低向高的方向相反;④加数要和被加数的档位对齐,然后进行同位数加法运算,百位对百位,十位对十位,个位对个位……;⑤要从左至右三位或四位一节看数拨珠,熟练后边看边打;⑥在初学时要运用口诀,熟练以后就不用口诀。

【例2-1】3255+173=3428先定好个位档,将被加数3255拨在算盘上。

计算时认准个位档,按照“同位相加”的原则,把加数173从左到右,用一上一,七上二去五进一,三上三的口诀,依次加到相应的各档上,便得出和3428。

【例2-2】7317+1826=9143先定好个位档,将被加数7317拨在算盘上。

计算时认准个位档,按照“同位相加”的原则,把加数1拟6从左到右,用一上一,八去二进一,二上二,六上一去五进一的口诀,依次加到相应的各档上,便得出和9143。

【例2-3】37475+64709=102184

先定好个位档,将被加数37 475拨在算盘上。

计算时认准个位档,按照“同位相加”的原则,把加数64709从左到右,用六上六,四去六进一,七去三进一,零上零,九上四去五进一的口诀,依次加到相应的各档上,便得到和102 184。

 2. 口诀加法

口诀加法是运用一套完整的口诀来指导拨珠动作,进行运算,口诀始见于明代,珠算口诀是根据算盘位数、档位和五升十进位等特点,结合加减数字的内容,科学地概括、总结出来的,传统珠算加法,用口诀指导拨珠计算。珠算加法口诀有26句,如表2-1所示。

口诀中第一个字表示加数,后面的字表示拨珠的动作,在口诀中,“上”表示拨下珠靠梁,“下”表示拨上珠靠梁,“去”表示把靠梁的珠拨去,“进一”表示向前档(左档)拨入一颗下珠。

珠算是五升下进制,即算盘中下一珠当一,上一珠当五,遇下就要进位,这就必然会出现“凑五”和“补十”的问题,凑五数是把一个小于5的自然数,凑成5所要加上的数,叫做这个自然数的“凑五数”。如3的凑五数是2,4的凑五数是1 等。补十数也叫凑十数,是把一个10的自然数凑成10所要加上的数叫做这个自然数的“补十数”或“凑十数”。如7的补十数是3,4的补十数是6,2的补十数是8等。

在珠算加法运算中,有的“先加后减”,因此出现了“先十法”和“后十法”两种运算顺序。

先十法:两数相加,当某一数位上的和满10时,先拨进位数叫“先十法”,规律是“和满十,进一减补”。用先十法计算时必须算本位看下位才能减少拨珠次数。如27+46,在十位应加4,但两个个位数字较大,所以直接在十位上加5,相当于在个位上加10,而原来的数是6,多加了4,所以在个位上再减4,得73。

后十法:在某一档两数相加,和满10,先在本档减去加数的补十数,然后向前一档进1,这种方法叫做“后十法”。旧珠算加法口诀都按后十法编制的。例如:7+6 = 7(-4)十10,口诀:六上一去五进一。

对初学者来说,只要正确掌握口诀,按口诀的拨珠法进行运算,就能很快计算出所需要的数据。熟练后,可不用口诀直接运算。珠算加法在运算形式中可分为“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

1)不进位加法。两数相加的和小于10,在算盘上本档的上珠和下珠都够使用,这种加法叫做不进位加法,就是“本档够加就加”,包括直接的加、凑五的加两种类型。

(1)直接的加。在同一数位上两数相加,只需拨动本档的上珠或下珠或上、下珠就可以加的叫“直接的加”。用“上几的”口诀,共九句。直接的加有两种拨珠法,如表2-2所示。

 

例如:算盘上已经有数码2,现要加2,直接拨加二颗下珠就行,即“二上二”成为四。

(2)凑五的加。也叫“升五加”、“满五加”,在同一数位上两数相加,如果两个加数都小于5,它们的和等于或大于5,那么相加时可加上5,同时减去多加了的数(就是第二个加数的凑五数)。这类加法叫做“凑五加”或“升五加”或"满五加”。其口诀是“几下五去几”,共四句,凑五的加有两种拨珠法,如表2-3所示。

例如:算盘上已经有数码4,现要加2,这时两数相加已经满了5,而本档下珠不够用,就需要拨加一个上珠,再去掉多余的三个下珠,即“二上五去三”。

2)进位的加法。在同一数位档上两数相加,其和满10,要向左边一档进1(就是加10),同时在本档减去多加了的数(就是本档加数的补十数),这样的加法,叫做“进位加法”,包括直减进位加、破五进位加、连续进位加。

(1)直减进位加。进位加法中,能够用直接从本档减去第二个加数的补十数的,叫“直减进位加”。这类加法口诀是“几去几进一”。共九句。直减进位加有两种拨珠法,如表2-4所示。

例如:算盘上已经有数码8,现要加4,这时本档上的上下珠都不够用了(一般老式算盘也不用顶珠和底珠),应向左档进1 (进十),就要在本档上拨去多加的数(上珠一颗,下珠一颗),并在左一档拨加一颗下珠,即“四去六进一”。

(2)破五进位加。进位加法中,要用破五减从本档减去第二个加数的补十数的,叫“破五进位加”。当两个数相加时,本档上的被加数是5或大于5,同时加数也是5或大于5,这样,两个数相加后一定等于或大于10,因此必须将加数中的5和被加数中的5合并为10,进到前一档,并将加数中超5的数拨在本档,这类加法口诀的结构是:“几上几去五进一”。破五进位加共四句,有两种拨珠法,如表2-5所示。

例如:算盘上已经有数码6,现要加6,这时,本档珠不够用(一般老式算盘也不用顶珠和底珠),必须破五进十,就是在本档拨加一颗下珠,去掉一颗上珠,同时在左一档拨加一颗下珠(进十),即“六上一去五进一”。

(3)连续进位加。在同一数位上相加,和满10,要向左档进1,如果左档或连续前几档的数都是9,则左档或连续前几档的数都要满10进1,在这种情况下的进位,叫做“连续进位”,用口诀“一去九九……(连续有几个9,就用几个9) 进一”。

(二)珠算减法

1.减法的基础知识

基本减法是加减中的常规运算方法,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或几个数,求出它们的差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减法的算式是:被减数-减数=差。珠算减法,应该遵守下面三个基本规则:

(1)应将被减数与减数相同的数位对齐,同位数与同位数才能相减,计算小数减法时,必须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相减。

(2)应按从高位数到低位数的顺序相减。

(3)减数与减数不可交换位置。

珠算减法也有不同的类别,按计算时是否使用口诀分为“口诀减法”和“无口诀减法”两种,在运算形式中又分为“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等。

 2. 口诀减法

口诀减法同口诀加法一样是运用一套完整的口诀指导拨珠动作,进行运算。

对初学者来说,只要正确掌握口诀,按口诀的拨珠法进行运算,就能很快计算出所需要的数据。熟练后,可不用口诀直接运算,减法口诀同加法口诀一样共26句,如表2-6所示。

口诀中第一个字表示减数,后面的字表示拨珠的动作,在口诀中,“退十”表示从前档借一颗下珠,“还”表示退去左档的数后应在本档上加,“上”表示拨下珠靠梁,“去”表示将靠梁的算珠拨去靠边框。根据口诀,减法运算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不退位的减法和退位的减法。

1)不退位的减法。本档的被减数够减去减数,用不着向前位借一,这种减法叫不退位减法,就是“本位够减就减”。不退位减法,有两种情况:“直接减”和“破五减”。

(1)直接减是指两个数相减时,只要将上珠或下珠拨去,或将上下珠同时拨去,以减去减数。用“去几的”口诀,共九句,直接减有两种拨珠法,如表2-7所示。

【例2-4】9 876-6 815 = 3 061 先定好个位档,将被减数9 876拨在算盘上。

计算说明:认准档位,按“同位相减”原则从左到右,用六去六、八去八、一去一、五去五的口诀,依次从相应的各档上减去6815,便得出差3061。

(2)破五减。是指本档的被减数虽然够减,但下珠不够减,要拨去上珠,同时把多拨去的数用下珠补上,用“上几去五”的口诀,共四句,破五减拨珠方法如表2-8所示。

【例2-5】75.76-32.42=43.34

计算说明:定好个位档,并注意留出个位后小数需占用的档数,将被减数75. 76拨在算盘上。

认准档位,按“同位相减”的原则,用三上二去五、二上三去五、四上一去 五、二上三去五依次从被减数相应的各档上减去减数32. 42,便得出差43.34。

2)退位减法。本档的被减数不够减去减数,必须向左边一档借一才够减, 就是“本位不够减就退一加补”,叫做退位减法,退位减法有两种情况:“退十减” 和“退十还五减”。

(1)退十减。是指向前档借一当十相减后,把差数加在本档上,用“退十还几”口诀,共九句,退十减有两种拨珠法,如表2-9所示。

【例2-6】22716-8 937=13 779

计算说明:先定好个位档,然后拨上被减数22 716,认准档位,按“同位相 减”的原则,将减数自左到右依次相减,在减数时,都要同时把减数的补数在本档加上,最后得出差13 779。

(2)退十还五减。是指本档不够减,向前档借一当十相减后所差的数与 本档被减数相加,满五或大于五,要拨下一颗上珠,同时要把多加的数从下珠中拨去,用“退十还五去几的” 口诀,共四句,退十还五减拨珠方法如表2-10 所示。

第二节数字书写技能

出纳人员要不断地填制凭证、记账、结账和对账,经常要书写大量的数字,迸行规范的财务书写是出纳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如果数字书写不正确、不清晰、不符合规范,就会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客观上要求出纳人员掌握一定的书写技能,使书写的数字清晰、整洁、正确并符合规范化的要求。

一、小写金额数字的书写

小写金额是用阿拉伯数字来书写的。具体书写要求如下:

(1)阿拉伯数字应当从左到右一个一个地写,不得连笔。在书写数字时,每一个数字都要占有一个位置,这个位置称为数位。数位自小到大,是从右向左排列的,但在书写数字时却是自大到小,从左到右的。书写数字时字迹工整,排列整齐有序且有一定的倾斜度(数字与底线应成60度左右的倾斜),并以向左下方倾斜为好;同时,书写的每位数字要紧靠底线但不要顶满格(行),一般每格(行)上方预留1/2空格位置,用于以后修订错误记录时使用。

(2)阿拉伯数字前面应当书写货币币种符号或者货币名称简写。币种符号与阿拉伯金额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凡阿拉伯数字前写有币种符号,数字后面不再写货币单位。人民币符号为“¥”。

(3)角分书写情况。所有以元为单位的阿拉伯数字,除表示单价等情况外,一律填写到角分;无角分的,角位和分位可写(00),或者符号“—”;有角无分的,分位应当写“0”,不得用符号“—”代替“0”。

(4)各个小写数字的书写要求如下:

 字不能写得比其他数字短,以免篡改; 

 字不能写成“2”,以免改作3;

 字要使起笔处到转弯处距离稍长,不应太短,同时转弯处要光滑,避免被误认为5;

 字的要写成死折,使其不易改作6;

  字的短横与“称钩”必须明显,以防与8混淆;

   字起笔要伸至上半格1/4处,下圈要明显,使其不易改作4或8;

 字上端一横要既明显又平直,折划不得圆滑,易与1和9相区别;

字要注意上下两圈儿明显可见,且上圈比下圈稍小;

   字的小圈儿要闭合,并且一竖要稍长,略出行,使其不易改成0或与1、4混淆;

  字不要写小,并要闭合,以免改作9,连写几个“0”时,不要连笔写。

小写金额数字的规范书写如表2-11所示。

二、大写金额数字的书写

大写金额是用汉字大写数字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等来书写的。具体书写要求如下:

(1)以上汉字大写数字一律用正楷或者行楷体书写,不得用另、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等简化字代替,不得任意自造简化字。

(2)大写金额数字到元或者角为止的,在“元”或者“角”字之后应当写“整”或“正”字。

(3)大写金额数字前未印有货币名称的,应当加填货币名称,货币名称与金额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如“人民币伍佰元正”。

(4)阿拉伯金额数字中间有“0”时,汉字大写金额要写“零”字,阿拉伯金额数字中间连续有几个“0”时,汉字大写金额中可以只写一个“零”字;阿拉伯金额数字元位是“0”,或者数字中间连续有几个“0”、元位也是“0”,但角位不是“0”时,汉字大写金额可以只写一个“零”字,也可不写“零”字。

(5)大写金额中“壹拾几”、“壹佰(仟、万)几”的“壹”字,一定不能省略,必须书写。因为,“拾、佰、仟、万、亿”等字仅代表数位,并不是数字,数位前要有数字。

大写金额数字的规范书写如表2-12所示。

      

第三节真假人民币的识别及处理技能

一、当前流通的人民币

鉴别假币首先应了解目前使用的人民币的特点。自1948年12月1日发行第一套人民币至今先后发行了五套人民币,其中第一套、第二套、第三套已不再使用,目前正在使用的是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币,其中以第五套人民币为主。

第五套人民币于1999年开始流通,在基本图案不变的情况下,2005年又开始发行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所以当前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币有1999年和2005年两种版别。2005年8月31日起发行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包括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纸币和1角硬币,与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纸币同时流通。

二、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的防伪特征

人民币上采用印钞专用纸张、水印、凹印、安全线、对印、多色接线、磁性油墨、荧光油墨等多种防伪措施,不同时期发行的人民币其防伪特征有所不同。从面额上讲,也以100元面额的防伪措施最为完备。

目前流通的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的防伪特征如下。

1.100元券人民币的票面特征及防伪特征

票面主色调为红色,票幅长155mm,宽77mm。票面正面主景为毛泽东头像,左侧为“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阿拉伯数字为“100”,面额“壹佰元”和椭圆形花卉图案。票面左上角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票面右下角为盲文面额标记,票面正面印有横竖双号码。票面背面主景为“人民大会堂”图案,左侧为人民大会堂内圆柱图案。票面右上方为“中国人民银行”的汉语拼音字母和蒙、藏、维、壮四种民族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和面额(如图2-1所示)。

其防伪特征如下:

(1)固定人像水印:位于票面正面左侧空白处,迎光透视,可见与主景人像相同、立体感很强的毛泽东头像水印。

(2)红、蓝彩色纤维:在票面上可看到纸张中有红色和蓝色纤维。

(3)磁性缩微文字安全线:钞票纸中的安全线,迎光透视,可见“RMB100”微小文字,仪器检测有磁性。

(4)手工雕刻头像:票面正面主景毛泽东头像,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艺,形象逼真、传神,凹凸感强,易于识别。

(5)隐形面额数字:票面正面右上方有一椭圆形图案,将钞票置于与眼睛接近平行的位置,面对光源作水平旋转45度或90度角,即可看到面额“100”字样。

(6)胶印缩微文字:票面正面上方椭圆形图案中,多处印有胶印缩微文字,在放大镜下可看到"RMB”和“RMB100”字样。

(7)光变油墨面额数字:票面正面左下角“100”字样,与票面垂直角度观察为绿色,倾斜一定角度则变为蓝色。

(8)阴阳互补对印图案:票面正面左下方和背面右下方均有一圆形局部图案,迎光观察,正、背图案重合并组成一个完整的古钱币图案。

(9)雕刻凹版印刷:票面正面主景毛泽东头像、“中国人民银行”行名、盲文及背面主景人民大会堂等均采用雕刻凹版印刷,用手指触摸有明显凹凸感。

(10)横竖双号码:票面正面采用横竖双号码印刷(均为两位冠字,八位号码)。横号码为黑色,竖号码为蓝色。

2.50元券人民币的票面特征及防伪特征

票面主色调为绿色,票幅长150mm、宽70mm。正面主景为毛泽东头像,左侧为“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阿拉伯数字“50”,面额“伍拾圆”字样和花卉图案,左上角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右下角为盲文面额标记,票面正面印有横竖双号码。背面主景为“布达拉宫”图案,右上方为“中国人民银行”汉语拼音字母和蒙、藏、维、壮四种民族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和面额(如图2-2所示)。

其防伪特征如下:

(1)固定人像水印:位于正面左侧空白处,迎光透视,可以看到与主景人像相同、立体感很强的毛泽东头像水印。

(2)红、蓝彩色纤维:在票面上,可以看到纸张中有不规则分布的红色和蓝色纤维。

(3)磁性缩微文字安全线:钞票纸中的安全线,迎光透视,可以看到缩微文字“RMB50”字样,仪器检测有磁性。

(4)手工雕刻头像:正面主景毛泽东头像,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艺,凹凸感强,易于识别。

(5)隐形面额数字:正面右上方有一装饰图案,将钞票置于与眼睛接近平行的位置,面对光源作平面旋转45度或90度角,即可以看到面额数字“50”字样。

(6)胶印缩微文字:正面上方图案中,多处印有胶印缩微文字“50”、“人民币”、"RMB50”字样。

(7)光变油墨面额数字:正面左下方面额数字“50”字样,与票面垂直角度观察为金色,倾斜一定角度则变为绿色。

(8)阴阳互补对印图案:正面左下角和背面右下角均有一圆形局部图案,迎光透视,可以看到正背面图案重合并组成一个完整的古钱币图案。

(9)雕刻凹版印刷:正面主景毛泽东头像、“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面额数字、盲文面额标记及背面主景“布达拉宫”图案等均采用雕刻凹版印刷,用手指触摸有明显凹凸感。

(10)横竖双号码:正面采用横竖双号码印刷,竖号码为红色,横号码为黑色。

3.20元券人民币的票面特征及防伪特征

票面主色调为棕色,票幅长145mm,宽70mm。正面主景为毛泽东头像,左侧为“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阿拉伯数字“20”,面额“贰拾圆”和花卉图案,票面左上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左下方印有双色横号码,右下方为盲文面额标记。背面主景为“桂林山水”图案,右上方为“中国人民银行”汉语拼音字母和蒙、藏、维、壮四种民族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和面额(如图2-3所示)。

其防伪特征如下:

(1)固定花卉水印:在20元人民币正面左侧空白处,迎光透视,可见立体感很强的荷花水印。

(2)红、蓝彩色纤维:在票面上,可看到纸张中有红色和蓝色纤维。

(3)安全线:迎光观察,钞票纸中有一条明暗相间的安全线。

(4)手工雕刻头像:人民币正面主景毛泽东头像,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艺,形象逼真、传神,凹凸感强,易于识别。

(5)隐形面额数字:正面右上方有一装饰图案,将票面置于与眼睛接近平行的位置,面对光源做平面旋转45度或90度角,可看到面额“20”字样。

(6)胶印缩微文字:正面右侧和下方及背面图案中,多处印有缩微文字“RMB20”字样。

(7)雕刻凹版印刷:票面上“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面额数字、盲文面额标记等均采用雕刻凹版印刷,用手指触摸有明显凹凸感。

(8)双色横号码:20元人民币正面采用双色横号码(两位冠字、八位号码)印刷。号码左半部分为红色,右半部分为黑色。

4.10元券人民币的票面特征及防伪特征

票面主色调为蓝黑色,票幅长140mm、宽70mm。正面主景为毛泽东头像,左侧为“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阿拉伯数字“10”、面额“拾圆”字样和花卉图案,左上角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左下角印有双色横号码,右下方为盲文面额标记。背面主景为“长江三峡”图案,右上方为“中国人民银行”汉语拼音字母和蒙、藏、维、壮四种民族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和面额(如图2-4所示)。

其防伪特征如下:

(1)固定花卉水印:位于正面左侧空白处,迎光透视,可以看到立体感很强的月季花水印。

(2)白水印:位于双色横号码下方,迎光透视,可以看到透光性很强的图案“10”水印。

(3)红、蓝彩色纤维:在票面上,可以看到纸张中有不规则分布的红色和蓝色纤维。

(4)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正面中间偏左,有一条开窗安全线,开窗部分可以看到由缩微字符“¥10”组成的全息图案,仪器检测有磁性(开窗安全线,指局部埋人纸张中,局部裸露在纸面上的一种安全线)。

(5)手工雕刻头像:正面主景毛泽东头像,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艺,凹凸感强,易于识别。

(6)隐形面额数字:正面右上方有一装饰图案,将钞票置于与眼睛接近平行的位置,然后,面对光源作平面旋转45度或90度角,可以看到面额数字“10”字样。

(7)胶印缩微文字:正面上方胶印图案中,多处印有缩微文字"RMB10”、“人民币”字样。

(8)阴阳互补对印图案:正面左下角和背面右下角均有一圆形局部图案,迎光透视,可以看到正背面图案合并组成一个完整的古钱币图案。

(9)雕刻凹版印刷:正面主景毛泽东头像、“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面额数字、盲文面额标记和背面主景“长江三峡”图案等均采用雕刻凹版印刷,用手指触摸有明显凹凸感。

(10)双色横号码:正面印有双色横号码,左侧部分为红色,右侧部分为黑色。

5.5元券人民币的票面特征及防伪特征

票面主色调为紫色,票幅长135mm、宽63mm。正面主景为毛泽东头像,左侧为花卉图案,左上角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左下角印有双色横号码,右下角为盲文面额标记(如图2-5所示)。其防伪特征如下:

(1)固定花卉水印:位于正面左侧空白处,迎光透视,可以看到立体感很强的水仙花水印。

(2)白水印:位于双色横号码下方,迎光透视,可以看到透光性很强的水印图案“5”。

(3)红、蓝彩色纤维:在票面上,可以看到纸张中有不规则分布的红色和蓝色纤维。

(4)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正面中间偏左,有一条开窗安全线,开窗部分可以看到由缩微字符“5”组成的全息图案,仪器检测有磁性。

(5)手工雕刻头像:正面主景毛泽东头像,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艺,形象逼真、传神,凹凸感强,易于识别。

(6)隐形面额数字:正面右上方有一装饰图案,将票面置于与眼睛接近平行的位置,面对光源作平面旋转45度或90度角,可看到面额数字“5”字样。

(7)胶印缩微文字:正面胶印图案中,多处印有缩微文字“RMB5"和“人民币”字样。

(8)雕刻凹版印刷:正面主景毛泽东头像、“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面额数字、盲文面额标记和背面主景泰山图案等均采用雕刻凹版印刷,用手指触摸有明显的凹凸感。

(9)双色横号码:正面印有双色横号码,左侧部分为红色,右侧部分为黑色。

6.1元券人民币的票面特征及防伪特征

票面主色调为橄榄绿色,票幅长130mm、宽63mm。正面主景图案为毛泽东头像,左侧为“中国人民银行”、阿拉伯数字“1”、“壹圆”字样和花卉图案,左上角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左下角印有双色横号码,右下角为盲文面额标记。背面主景图案为杭州西湖,左下方印有阿拉伯数字“1”,左下方印有面额"1YUAN”,右上方为“中国人民银行”汉语拼音和蒙、藏、维、壮四种民族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面额,右下方为年号和“行长之章”印鉴(如图2-6所示)。

其防伪特征如下:

(1)固定花卉水印:位于正面左侧空白处,迎光透视,可以看到立体感很强的兰花水印。

(2)手工雕刻头像:正面主景毛泽东头像,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艺,形象逼真、传神,凹凸感强,易于识别。

(3)隐形面额数字:正面右上方有一装饰图案,将票面置于与眼睛接近平行的位置,面对光源作上下倾斜晃动,可看到面额数字“1”字样。

(4)胶印缩微文字:背面下方胶印图案中,印有缩微文字“人民币”和"RMB1”字样。

(5)雕刻凹版印刷:正面主景毛泽东头像、“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面额数字、盲文面额标记等均采用雕刻凹版印刷,用手指触摸有明显凹凸感。

(6)双色横号码:正面印有双色横号码,左侧部分为红色,右侧部分为黑色。

三、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的票面特征及防伪特征

(一)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

1.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的2005年版与1999年版的相同点

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规格、主景图案、主色调、“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和汉语拼音行名、面额数字、花齐图案、国徽、盲文面额标记、民族文字等票面特征,固定人像水印、手工雕刻头像、胶印缩微文字、雕刻凹版印刷等防伪特征,均与现行流通的1999年版的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相同。

2.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的2005年版与1999年版的区别

(1)调整防伪特征布局。正面左下角胶印对印图案调整到正面主景图案左侧中间处,光变油墨面额数字左移至原胶印对印图案处。背面右下角胶印对印图案调整到背面主景图案右侧中间处。

(2)调整以下防伪特征。①隐形面额数字:调整隐形面额数字观察角度。正面右上方有一装饰性图案,将票面置于与眼睛接近平行的位置,面对光源做上下倾斜晃动,可以看到面额数字“100”字样。②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将原磁性缩微文字安全线改为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背面中间偏右,有一条开窗安全线,开窗部分可以看到由缩微字符“¥100”组成的全息图案,仪器检测有磁性。③双色异形横号码:将原横竖双号码改为双色异形横号码。正面左下角印有双色异形横号码,左侧部分为暗红色,右侧部分为黑色。字符由中间向左右两边逐渐变小。

(3)增加以下防伪特征。①白水印:位于正面双色异形横号码下方,迎光透视,可以看到透光性很强的水印“100”字样。②凹印手感线:正面主景图案右侧,有一组自上而下规则排列的线纹,采用雕刻凹版印刷工艺印制,用手指触摸,有极强的凹凸感。

(4)取消纸张中的红、蓝彩色纤维。

(5)背面主景图案下方的面额数字后面,增加人民币单位元的汉语拼音“YUAN”;年号改为“2005”。

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如图2-7所示。

(二)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

1.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的2005年版与1999年版的相同点

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规格、主景图案、主色调、“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和汉语拼音行名、面额数字、花卉图案、国徽、盲文面额标记、民族文字等票面特征,固定人像水印、手工雕刻头像、胶印缩微文字、雕刻凹版印刷等防伪特征,均与现行流通的1999年版的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相同。

2.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的2005年版与1999年版的区别

(1)调整防伪特征布局。正面左下角胶印对印图案调整到正面主景图案左侧中间处,光变油墨面额数字左移至原胶印对印图案处。背面右下角胶印对印图案调整到背面主景图案右侧中间处。

(2)调整以下防伪特征。①隐形面额数字:调整隐形面额数字观察角度。正面右上方有一装饰性图案,将票面置于与眼睛接近平行的位置,面对光源做上下倾斜晃动,可以看到面额数字“50”字样。②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将原磁性缩微文字安全线改为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背面中间偏右,有一条开窗安全线,开窗部分可以看到由缩微字符“¥50”组成的全息图案,仪器检测有磁性。③双色异形横号码:取消原横竖双号码中的竖号码,将横号码改为双色异形横号码。正面左下角印有双色异形横号码,左侧部分为暗红色,右侧部分为黑色。字符由中间向左右两边逐渐变小。

(3)增加以下防伪特征。①白水印:位于正面双色异形横号码下方,迎光透视,可以看到透光性很强的水印“50”字样。②凹印手感线:正面主景图案右侧,有一组自上而下规则排列的线纹,采用雕刻凹版印刷工艺印制,用手指触摸,有极强的凹凸感。

(4)取消纸张中的红、蓝彩色纤维。

(5)背面主景图案下方的面额数字后面,增加人民币单位元的汉语拼音“YUAN”;年号改为“2005”。

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如图2-8所示。

(三)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20元纸币

1.第五套人民币20元纸币的2005年版与1999年版的相同点

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20元纸币规格、主景图案、主色调、“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和汉语拼音行名、面额数字、花卉图案、国徽、盲文面额标记、民族文字等票面特征,固定花卉水印、手工雕刻头像、胶印缩微文字、双色横号码等防伪特征,均与现行流通的1999年版的第五套人民币20元纸币相同。

2.第五套人民币20元纸币的2005年版与1999年版的区别

(1)调整以下防伪特征。①雕刻凹版印刷:背面主景图案桂林山水、面额数字、汉语拼音行名、民族文字、年号、行长章等均采用雕刻凹版印刷,用手指触摸,有明显凹凸感。②隐形面额数字:调整隐形面额数字观察角度。正面右上方有一装饰性图案,将票面置于与眼睛接近平行的位置,面对光源做上下倾斜晃动,可以看到面额数字“20”字样。③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将原安全线改为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正面中间偏左,有一条开窗安全线,开窗部分可以看到由缩微字符“¥20”组成的全息图案,仪器检测有磁性。

(2)增加以下防伪特征。①白水印:位于正面双色横号码下方,迎光透视,可以看到透光性很强的水印“20”字样。②胶印对印图案:正面左下角和背面右下角均有一圆形局部图案,迎光透视,可以看到正背面的局部图案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古钱币图案。③凹印手感线:正面主景图案右侧,有一组自上而下规则排列的线纹,采用雕刻凹版印刷工艺印制,用手指触摸,有极强的凹凸感。

(3)取消纸张中的红、蓝彩色纤维。

(4)取消正面原双色横号码下方的装饰性图案;背面主景图案下方的面额数字后面,增加人民币单位元的汉语拼音“YUAN";年号改为“2005”。

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20元纸币如图2-9所示。

(四)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元纸币

1.第五套人民币10元纸币的2005年版与1999年版的相同点

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元纸帀规格、主景图案、主色调、“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和汉语拼音行名、面额数字、花卉图案、国徽、盲文面额标记、民族文字等票面特征,固定花卉水印、白水印、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手工雕刻头像、胶印缩微文字、胶印对印图案、雕刻凹版印刷、双色横号码等防伪特征,均与现行流通的1999年版的第五套人民币10元纸币相同。

2.第五套人民币10元纸币的2005年版与1999年版的区别

(1)调整隐形面额数字观察角度。下面右上方有一装饰性图案,将票面置于与眼睛接近平行的位置,面对光源做上下倾斜晃动,可以看到面额数字“10”字样。

(2)增加凹印手感线:正面主景图案右侧,有一组自上而下规则排列的线纹,采用雕刻凹版印刷工艺印制,用手指触摸,有极强的凹凸感。

(3)取消纸张中的红、蓝彩色纤维。

(4)背面主景图案下方的面额数字后面,增加人民币单位元的汉语拼音“YUAN”;年号改为“2005”。

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元纸币如图2-10所示。

(五)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元纸币

1.第五套人民币5元纸币的2005年版与1999年版的相同点

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元纸币规格、主景图案、主色调、“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和汉语拼音行名、面额数字、花卉图案、国徽、盲文面额标记、民族文字等票面特征,固定花卉水印、白水印、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手工雕刻头像、胶印缩微文字、胶印对印图案、雕刻凹版印刷、双色横号码等防伪特征,均与现行流通的1999年版的第五套人民币5元纸币相同。

2.第五套人民币5元纸币的2005年版与1999年版的区别

(1)调整隐形面额数字观察角度。下面右上方有一装饰性图案,将票面置于与眼睛接近平行的位置,面对光源做上下倾斜晃动,可以看到面额数字“5”字样。

(2)增加凹印手感线:正面主景图案右侧,有一组自上而下规则排列的线纹,采用雕刻凹版印刷工艺印制,用手指触摸,有极强的凹凸感。

(3)取消纸张中的红、蓝彩色纤维。

(4)背面主景图案下方的面额数字后面,增加人民币单位元的汉语拼音“YUAN”;年号改为“2005”。

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元纸币如图2-11所示。

四、常见假钞的特点与类型

单位出纳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的人民币真伪鉴别知识。

目前在流通中常见的假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伪造币;一种是变造币。

1.伪造币

伪造币是模仿真票币非法制作、印刷的票币,欺骗性强,极易以假乱真,稍不注意,就会上当受骗。一旦伪造币投入流通,其带来的恶劣影响显而易见,它不仅扰乱了金融市场的秩序,而且损害了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危害极大。

2.变造币

变造币是将真币拼凑、涂改面额等手段制作的货币。主要类型有三:第一种,涂改变造币,即使用消字、消色等方法,将小面额票币的金额消去,涂改成大面额的票币。这种变造币,钞票金额数字部位有涂改或用力刮过的痕迹,花纹、图案、颜色、尺寸都与真钞不符。第二种,拼凑变造币,即用剪贴的方法,将多张钞票进行剪剪拼拼,从而多拼出钞票的张数。这种变造币,纸幅比真钞短一截,花纹不衔接,钞票背面有纸条或叠压粘贴痕迹。第三种,揭张变造币,是将真钞正、背两面揭开,再贴上其他纸张而成。这种变造币,与真钞相比纸质薄,挺度差,易辨别。

五、假钞鉴别的常用技巧

1.纸张识别

人民币纸张采用专用钞纸,主要成分为棉短绒和高质量木浆,具有耐磨、有韧度、挺括、不易折断,抖动时声音脆响等特点;而假币纸张绵软、韧性差、易断裂,抖动时声音沉闷。

2.水印识别

人民币水印是在造纸中采用特殊工艺使纸纤维堆积而形成的暗记。分满版和固定水印两种。如现行人民币1元、2元、5元券为满版水印暗记;10元、ESO元、100元券为固定人头像水印暗记。其特点是层次分明、立体感强、透光观察清晰。而假币特点是水印模糊,无立体感,变形较大,用浅色油墨加印在纸张正、背面,不需迎光透视就能看到。

3.凹印技术识别

真币的技术特点是图像层次清晰,色泽鲜艳浓郁,立体感强,触摸有凹凸感,如1元、2元、5元、10元券人民币在人物、字体、国徽、盲文点处都采用了这一技术。而假币图案平淡,手感光滑,花纹图案较模糊,并由网点组成。

4.荧光识别

1999年版50元、100元券人民币分别在正面主景图两侧印有在紫外光下显示纸币面额阿拉伯数字“100”或“50”和汉语拼音“YIBAI”或“WUSHI”的金黄色荧光反应,但整版纸张无任何反应,而假币一般没有荧光暗记,个别的虽有荧光暗记但与真币比较,颜色有较大差异,并且纸张会有较明亮的蓝白荧光屏反应。

5.安全线识别

真币的安全线是立体实物与钞纸融为一体,有凸起的手感。假币一般是印上或画上的颜色,如加入立体实物,会出现与票面皱褶分离的现象。此外,还可借助仪器进行检测,可用紫外光、放大镜、磁性等简便仪器对可疑票券进行多种检测。

六、发现假钞的处理

出纳人员收付现金如怀疑为假币,应立即送交附近银行鉴别,如是假币由银行开具没收凭证,予以没收处理,如有追査线索的应及时报告就近公安部门,协助侦破;出纳人员发现可疑币不能断定真假时,不得随意加盖假币戳记和没收,应向持币人说明情况,开具临时收据,连同可疑币及时送当地中国人民银行鉴定。经中国人民银行鉴定,确属假币时,应按发现假币后的办法处理,如确定不是假币时,应及时将钞票退还持币人。

假币没收权属于银行、公安和司法部门。其他单位和个人如发现假币按上述办法处理或按当地反假币法规所规定的办法办理。

第四节手工点钞技能

掌握正确的点钞技巧是出纳人员必备的素质,出纳人员要通过刻苦锻炼,掌握一种或几种手工点钞方法,做到点钞快而准。

一、点钞的基本程序

出纳员在办理现金收付业务时,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办理。

(1)应审査现金收、付款凭证及其所附原始凭证的内容,看其是否填写齐全、清楚,两者内容是否一致。

(2)依据现金收、付款凭证的金额,先点整数(即大数),再点零数(即小数),具体说就是先点大额票面金额,再点小额票面金额,结合先点成捆的(暂不拆捆)、成把、卷(指铸币)的(暂不拆把、卷),再点零数。在点数过程中,一般应边点数,边在算盘或计算器上加计金额,点数完毕,算盘或计算器上的数字和现金收、付款凭证上的金额应相同。

(3)从整数至零数,逐捆、逐把、逐卷地拆捆点数,在拆捆、拆把、拆卷时应暂时保存原有的封签、封条和封纸,点数无误后才可扔掉。

(4)点数无误后,即可办理具体的现金收付业务。

二、点钞的常用方法

点钞可分为手工点钞和机具点钞,机具点钞易学易懂,本章第五节将专门介绍点钞机的使用。目前,虽然许多单位配备了点钞机,但由于种种原因,机器点完后,出纳人员往往还要用手工再行点验。这就要求出纳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几种手工点钞的方法,刻苦训练,以达到能够既快又准的点验钞票的目的。手工点钞的方法很多,但常用的主要有如下几种。

(1)手持式点钞技术。它又分为单指单张点钞法、单指多张点钞法、四指拨动等几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单指单张点钞法。单指操作要领为:左手中指和无名指夹住钞票的一端,食指伸直托住钞票背面,大拇指轻按在钞票正面,将钞票呈半扇面形,大拇指尖压在钞票侧面某一适当位置。右手大拇指在票上(相对于面部位置而言),食指、中指在票下,用右手大拇指指尖向下捻动钞票,每捻出一张,就用右手无名指将其弹拨下来,这样连续动作,并同时采用1、2、3、4、5、6、7、8、9、1,1、2、3、4、5、6、7、8、9、2,1、2、3、4、5、6、7、8、9、3,...自然记数法。使用此种点钞法,可看到钞票的大部分,易于识别假币和挑出残票,优点很多。其缺点是一次记一个数,比较费力。在单指单张点钞法的基础上,可相应发展为单指多张的点钞技术。

(2)扇面式点钞法。把钞票捻成扇面形状进行清点的方法就叫扇面式点钞法。其操作要领为:左手持票,把钞票打成一个扇面,每张钞票间隔要均匀,右手中指、无名指托住钞票背面,用右手大拇指一次按下某一固定张数作为组,然后用右手食指压住,随后大拇指继续向前按第二次,如此反复,直至完成,并同时采用分组记数法。这种点钞法速度快,是手工点钞中效率最高的一种方法。但它只能确认张数,不能看清票面,而且也不利于清点新、旧、破混合钞票,一般适合于真钞数量的清点。

(3)整点硬币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整点硬币一般有两种方法:手工整点硬币和工具整点硬币。在这里主要讲一下手工整点硬币。

手工整点硬币一般常用在收款、收点硬币尾数零款,以100枚为一卷,一次可清点5枚、12枚、14枚或16枚,最多的可一次清点18枚,主要是依个人技术熟练程度而定。其操作方法如下:

拆卷。右手持硬币卷的1/3部位,放在待清点包装纸的中间,左手撕开硬币包装纸的一头,然后右手大拇指向下从左到右端开包装纸,把纸从卷上面压开后,左手食指平压硬币,右手抽出已压开的包装纸,这样即可准备清点。

点数。按币值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清点,用左手持币,右手拇指食指分组清点。为保证准确,用右手中指从一组中间分开查看,如1次点18枚为一组,即从中间分开一边9枚;如1次点10枚为一组,一边为5枚。记数方法,分组计数,一组为1次,如点10枚即10次(如点18枚为5次加10枚,其他以此类推)为一卷叠放在包装纸上。

包装。硬币清点完毕后,用双手的无名指分别顶住硬币的两头,用拇指、食指、中指捏住硬币的两端,将硬币取出放入已准备好的包装纸1/2处,再用双手拇指把里半部的包装纸向外掀起掖在硬币底部,再用右手掌心用力向外推卷,然后用双手的中指、食指、拇指分别将两头包装纸压下均贴至硬币,这样使硬币两头压三折,包装完毕。

第五节常用出纳机具的使用技能

出纳机具是出纳人员必须掌握和运用的工具,特别是作为现代的会计工作者,必须充分了解有关先进电子工具的使用,这将对于其所从事的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帮助。下面重点介绍多功能防伪点钞机、保险柜、电子支付密码器的使用。

一、多功能防伪点钞机的使用

(一)多功能防伪点钞机外部介绍

下面是一款多功能防伪点钞机的外形结构,如图2-12所示。

(二)多功能防伪点钞机的辨伪原理

我国现金流通规模庞大,银行出纳柜台现金处理工作繁重,点钞机已成为不可缺少的设备。点钞机集计数和辨伪于一身,随着印刷技术、复印技术和电子扫描技术的发展,伪钞制造水平越来越高,必须不断提高点钞机的辨伪性能。按照钞票运动轨迹的不同,点钞机分为卧式和立式点钞机。卧式点钞机釆用面出钞连续分张的,以每秒15张以上的速度对钞票进行清点、辨伪,通常还具有自动开停机、预置数、防双张、防粘张和防夹心等辅助功能。辨伪手段通常有荧光识别、磁性分析、红外穿透三种方式。

下面重点介绍多功能防伪点钞机的结构原理。

多功能防伪点钞机由捻钞、出钞、接钞、传动、机架和电子电路、辨伪等七部分组成。

1.捻钞部分

主要由滑钞板、送钞舌、阻力橡皮、落钞板、调节螺丝、捻钞胶圈等组成。将要清点的钞票逐张捻出是保证计数准确的前提。该机釆用面出钞连续分级的:捻钞胶圈捻走处于表面的一张钞票,下面的钞票被阻力橡皮粘住,使表面的钞票与下面的钞票分开,实现分张。这个过程不断重复进行,直到捻完最后一张钞票。

由于更换麻烦,捻钞胶圈和阻力橡皮的磨损一直是困扰人们的两大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外是:①提高使用寿命;②更换方便。对捻钞胶圈,可以采用加大外径,在外圆中间开一圈凹槽,来提高捻钞胶圈的耐磨性,并将胶圈轴向截面改为锯齿形,使胶圈齿面相对钞票的接触面加大,提高胶圈齿面对钞票的附着力。对阻力橡皮,比较简单方法是采用阻力橡皮快换结构,用手压下滑钞板的后端,可很容易取出阻力橡皮进行更换。

2.出钞部分

主要由出钞胶轮、出钞对转轮组成。其作用是出钞胶圈以捻钞胶圈两倍的线速度把连续送过来先到的钞票与后面的钞票有效地分开,送往计数器与检测传感器进行计数和辨伪。钞票离开捻钞胶圈进人出钞胶圈。TD系列点钞机由于捻钞轴与出钞轴之间的距离(60mm)小于被清点钞票的宽度(最大77mm),钞票的剩余宽度会导致捻钞胶圈与钞票间的相对摩擦,降低捻钞胶圈的使用寿命。出纳工作中广泛使用3EC系列点钞机采用加宽出钞与捻钞轴之间距离的方式(出钞轴与捻钞轴之间距离为80mm)来避免这一系摩擦现象的发生。由于捻钞轴与出钞轴之间的距离加宽,为了确保钞票从捻钞轮顺利运动到出钞轮,增加了一对过轮,过轮外缘的线速度等于捻钞胶圈外缘的线速度,出钞胶圈外缘的线速度是捻钞胶圈外缘线速度的两倍。当出钞胶圈外缘捻到钞票后,钞票即以原来速度的两倍运动,这样就将捻钞胶圈的磨损转移到过轮上,而过轮采用耐磨材料,初步证明,捻钞胶圈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几倍。

虽然增加一对过轮可以提高捻钞胶圈的使用寿命,但随之带来的问题是成本增加,结构复杂,维修不方便。如果在不增加一对过轮的情况下,而采用的捻钞轴上装一个超越离合器(俗称单向轴承),也可起到相同的作用,原理是:单向轴承装在捻钞传动轮内,可以相对于捻钞轴逆时针转动。捻钞时,捻钞传动轮顺时针转动,单向轴承不转动,起传递动力的作用,当钞票到出钞胶轮时,即以两倍于原来的速度运动,在钞票的拖动下,由于单向轴承的作用,捻钞胶圈外缘以和钞票相同的速度运动,钞票和捻钞胶圈间没有相对滑动,因而可延长捻钞胶圈的使用寿命。

3.接钞部分

主要由接钞爪轮、脱钞板、挡钞板等组成。点验后的钞票一张张分别卡入接钞爪轮的不同爪,由脱钞板将钞票取下并堆放整齐。飞钞现象在点钞机中比较常见,要解决这个问题,须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接钞叶轮中心位置;二是叶爪形状;三是叶轮转速。

(1)接钞叶轮中心位置的确定:接钞叶轮中心应尽量靠近出钞轴,当钞票离开出钞胶圈时,必须尽量卡入叶爪的深部,这样就能保证钞票不致因为卡人过浅而飞钞。

(2)叶爪的形状:曲线应使钞票插人后有一个弯曲变形,钞票变形越大则越不易脱出。

(3)叶轮转速:叶轮转速越快则越易飞钞,但太慢钞票会撞击叶爪底部。叶轮转速与点钞速度和叶爪数量有关。

4.传动部分

传动部分可采用单电机或双电机驱动,由电动机通过传动带、传动轮,将动力输送给各传动轴。采用双电机驱动易于实现预置数功能。电机可采用交流或直流电机,由于电机和变压器的重量较大,如采用直流电机配合开关电源,可大大减轻整机重量。

5.机架组件

实践证明采用冲压力边板效果较好。采用这种设计的好处是机架的左、右边板中相对应精度较高的部分可以采用同一模具一次加工完成,提高了机架的装配精度,降低了成本,也为运动中的钞票得到有效识别提供了所需的定位精度。

6.电子电路部分

由主控部分、传感器部件、驱灯组件、电源板等组成一个单片机控制的系统,通过多个接口把紫光、磁性、红外穿透、计数信号引人主控器。把正常钞票在正常清点中在各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统计取样、识别,并寄存起来,作为检测的依据。当清点纸币时,把在各通道接口接收到的信号参数与原寄存起来的信号参数进行比较、判断,若有明显差异时就立即送出报警信号并截停电机,同时送出对应的信号提示。

7.辨伪

辨伪是通过检测人民币的固有特性来分辨真假。点钞机是机电一体化产品,涉及机械、电、光、磁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需要各方面互相配合。

(1)荧光检测。荧光检测的工作原理是针对人民币的纸质进行检测。人民币采用专用纸张制造(含85%以上的优质棉花),假钞通常采用经漂白处理后的普通纸进行制造,经漂白处理后的纸张在紫外线(波长为365nm的蓝光)的照射下会出现突光反应(在紫外线的激发下衍射出波长为420~460nm的蓝光),人民币则没有荧光反应。所以,用紫外光源对运动钞票进行照射并同时用硅光电池检测钞票的荧光反映,可判别钞票真假。为排除环境光对辨伪的干扰,必须在硅光电池的表面安装一套透过波长与假钞荧光反应波长一致的滤色片。

在荧光检测中,需要注意两个问题:①检测空间的遮光。外界光线进入检测空间会造成误报。②紫外光源和光电池的防尘。在点钞过程中有大量粉尘,这些粉尘黏附在光源表面会削弱检测信号,造成漏报。

对第五版人民币,可同时检测荧光字(无色荧光油墨印刷,用另一硅光电池检测,滤色片的透过波长和真钞荧光反应波长一致)以提高辨伪效果。

(2)磁性检测。磁性检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大面额真钞(20元、50元、100元)的某些部位是用磁性油墨印刷,通过一组磁头对运动钞票的磁性进行检测,通过电路对磁性进行分析,可辨别钞票的真假。

在磁性检测中,要求磁头与钞票摩擦良好。磁头过高则冲击信号大,造成误报;磁头过低则信号弱,造成漏报。通过控制磁头的高度(由加工和装配保证)和在磁头上方装压钞胶轮可满足检测需要。

人民币的磁性检测方法可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检测有无磁性。市场上的点钞机多采用此种方法,由于制造容易,故此种方法伪钞辨出率低。

第二种是按磁性分布检测磁性。采用两组或三组磁头分路检测磁性,辨伪水平可提高一个档次,市场上部分点钞机采用此种方法。

第三种是检测第五版人民币金属丝磁性。目前水平停留在检测有无磁性。根据在示波器的观测,金属丝的磁性是很有规律的矩形波,且量值也很准确,由于很难仿制,在磁性检测中如能利用这个特性,将大大提高辨伪水平。

第四种是检测第五版人民币横号码磁性。目前水平停留在检测有无磁性。由于横号码是ー组带有一定磁性的数字,如对横号码的磁性数量和大小进行检测,辨伪水平可大大提高。

(3)红外穿透检测。红外穿透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人民币的纸张比较坚固、密度较高以及用凹印技术印刷的油墨厚度较高,因而对红外信号的吸收能力较强来辨别钞票的真假。人民币的纸质特征与假钞的纸质特征有一定的差异,用红外信号对钞票进行穿透检测时,它们对红外信号的吸收能力将会不同,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实现辨伪。需要注意的是,油墨的颜色与厚度同样会造成红外穿透能力的差异。因此,必须对红外穿透检测的信号进行数学运算和比较分析。

(4)激光检测。用一定波长的红外激光照射第五版人民币上的荧光字,会使荧光字产生一定波长的激光,通过对此激光的检测可辨别钞票的真假。由于仿制困难,故用于辨伪很准确。

(5)防夹心检测。所谓防夹心检测就是在一沓钞票里剔出不同面额的钞票。根据不同面额的钞票具有不同的特征,如纸质、磁性、幅面大小等,可进行防夹心检测。目前的点钞机只检测钞票的纸质、磁性的宽度尺寸,因此对于纸质、磁性和宽度相同或相近的钞票如第四版的1元和2元、5元和10元,第五版的10元和20元很难区分,如果增加一组红外管,同时检测钞票的长度,这个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多功能防伪点钞机十二条专业术语

(1)安全线磁编码。安全线磁编码是灌充在第五套人民币安全线中的特殊信号,每种券别(10元、20元、50元、100元)所灌充的信号都不尽相同,由若干个“单信号”构成一“组”,再由若干“组”结成“链”,这种信号必须由特殊的专用设备灌充,灌充之后难以抹掉,伪钞很难做到这一点。而真钞灌入了这种编码信号后,就如同人有了“指纹”一样,不但可以利用这些“钞票指纹”来分辨真伪,而且可以准确无误地分辨“夹张”与“分版”。

(2)磁性鉴伪。磁性鉴伪能检测出微弱磁性油墨,鉴别出伪币。

(3)记忆功能。点钞机每次点数都保持在预置窗口记忆显示,以便于数量上的核实。

(4)累加点钞。点钞机将显示出各次点钞的累加数。

(5)三线防伪。第五套人民币有三个层次的防伪特征,简称为“三线防伪”。第一线防伪特征:即对外张贴公布的十个防伪特征,供全民大众识别真伪时使用。第二线防伪特征:供银行内部专业人员识别真伪时使用,使用一些仪器(如静态鉴伪仪等),或辨伪点钞机来识别真伪。第三线防伪特征:即最隐蔽、最稳定及最难以仿造的防伪特征。这些特征是在一线、二线防伪特征都无法分辨钞票真伪时才用来供鉴别使用的,以最后确定需鉴别钞票的真伪,如安全线中的磁编码、含特殊元素的无色荧光油墨俗称“光斑”记印等。

(6)吸尘功能。配有吸尘器的点钞机有此功能,能自动吸走清点过程中的灰尘。

(7)预置点钞。设置好预置数(例如100张),点钞机将自动清点到预置数停机,拿出接钞架上纸币,点钞机又将自动点钞,上述步骤重复进行。

(8)智能故障报警。在点钞过程中,对于重张、连张、叠张,点钞机将自动报警;对于自身各部件的故障,点钞机将自动检测、报警,提示排除。

(9)紫外光鉴伪。紫外光鉴伪利用紫外光检查纸的质量,配上模糊技术电路进行监控,只要有细微的变化,也能鉴别出伪币。此种方式通常备有几档识伪灵敏度可选择。

(10)自动点钞。把纸币放入进钞台,显示器自动清零,并开始快速点钞。

(11)自动分拣残币。对于半张纸币、残币将自动区分拣出。

(12)自动面额识别。点钞过程中如发现不同面值的纸币,点钞机将自动停机报警。

(四)多功能防伪点钞机的使用

无论使用任何设备,首先是要仔细阅读该产品的使用说明书,点钞机也是如此。在说明书中,会有该类型点钞机的使用环境介绍、基本操作方法和日常维护等必要信息,要仔细阅读它。其次是要检査机器的外观。要检查一下机器是否存在物理损伤,尤其是电源线、电源开关等处要着重检査一下是否有破皮的情况,了解了这些信息后才能将机器放置在桌面上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接下来就是将电源线插在机器上,然后将插头插在该产品说明书允许的电源插座上,要注意的是这个插座的供电标准必须严格遵守说明书上允许的范围,例如说明书注明了AC2200V±10%、50Hz±5%的就要将插头插在俗称为“市电”的插座上,千万不要插在UPS电源上,否则可能会导致机器性能的不稳定。然后,就可以打开开关进行操作使用了。

正式操作的第一步是观察机器开机后的信息,看这些信息是否有故障提示在内;第二步是参照说明书,进行功能的设置。如果是智能型的机器,那么此步骤就可以省略了;第三步是下钞使用,下钞的时候,建议将成摞的钞票按照机器下钞部分的外形抢成一个微小的斜面,这样可以使机器橡胶件的使用寿命延长一些。键盘是对点钞机进行功能设置和实现基本操作的部分,现在机器的键盘设置一般都设有“启动键”、“清零键”和其他功能设置键。其中启动键是当机器遇到伪钞报警停机后,用来启动机器继续工作的;清零键是用来清除屏幕显示的,其他键则是设置相应功能或机器相应工作状态的按键,一般有设置磁检功能的“磁检键”,设置光检功能的“光检键”,设置预置数功能的“预置键”等。总之,如果操作者能够认真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执行,就可以比较好地使用点钞机。

(五)多功能防伪点钞机的保养及故障排除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仅仅能使用好点钞机还是不够的,还应注意对点钞机进行日常的保养和维护。保养点钞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除尘。在潮湿地区,如果灰尘积留得比较多,会对机器的强电部分产生很大影响。在干燥地区,灰尘中带有大量自由电荷,而点钞机在清点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部分自由电荷,这样就会造成自由电荷在钞票上积累,最终产生尖端放电,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静电”。静电产生放电现象就会对机器产生影响,轻则影响鉴伪,重则对机器的集成电路造成无法补救的损害。抛开这些对机器的不利影响不说,灰尘多了对人体也是有害的。所以保养机器的最重要任务就是除尘。在机器内灰尘积累较多的地方是紫外灯管。紫外灯管是点钞机利用光学技术进行鉴伪的光源,当它被遮挡时,光源的强度就要下降,这样鉴伪的灵敏度也要随之下降。在多数情况下,光学传感器距离光源很近,如果灯管的积灰多,也会将传感器遮盖住,这样鉴伪的灵敏度就更低了。这里的灰尘可以用毛刷或者抹布进行清理,不过一定要记住必须先将机器的电源线拔下来,以免触电!清除了灯管上的灰尘后就要对机器的积尘盒进行清理了。带有吸尘装置的点钞机,其吸尘装置吸取的灰尘都装在积尘盒里,可以将它拆下来进行清理。点钞机的结构是很复杂的,用毛刷或者抹布不能碰到的地方就不要非得去碰,否则容易损坏机器。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更换易损件。点钞机的易损件主要包括橡胶器件和紫光灯管。点钞机是模仿人类点钞的机器,它主要模仿的是摩擦作用,因此使用了部分橡胶器件。橡胶器件使用一段时间后会由于磨损而导致摩擦力下降,从而导致机器的性能也随之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更换相应的橡胶器件了。另外,紫外灯管工作一段时间后紫外光的发射能力也要下降,从而导致机器鉴伪能力下降,这样也需要更换紫外灯管。更换它们的方法一般是很容易的,只要按使用说明书要求的方法拆下相应的部分,然后再将新的器件安装上就可以了。

最后一项保养工作是调节点钞的间隙。点钞机有一个调节摩擦力的机构,大多数点钞机的这个机构都设在机器的后部,其外形类似于圆形的钮,可称它为“旋钮”。旋钮的调整一般符合这样的规律——“顺时针调整,摩擦力增加;逆时针调整,摩擦力减小”,知道这个规律后调整起来就方便多了,一般调节两圈就可以了。

定期的保养,可以使点钞机处在很好的工作状态下,工作效率也会得到大大地提高。

二、保险柜的使用

防盗保险柜采用先进技术制造而成,生产材料选用优质冷轧钢板和经国家质量部门认证的密码锁、防钻锁等重要元件,生产流程在专家指导监督下,由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产品经公安部鉴定检验合格,外形美观,坚固耐用,具有防盗、防火、防撬、保险性能可靠等特点,适合存放机密文件、重要票证、金银首饰和现金等。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保险柜有机械式保险柜和电子式保险柜两种。下面分别介绍。

(一)机械式保险拒的外形结果及使用方法

下面是一款机械式保险柜的外形结构,如图2-13所示。

下面介绍上面这款机械式保险柜的使用方法。

1.开启方法

(1)防钻锁开启:依照标记插钥匙向右转90度,锁即开启。

(2)密码锁开启:转动密码盘使其相应刻度对准底盘基准点。①先顺时针转,对三次相应刻度;②反时针转,对二次相应刻度;③顺时针转,对一次相应刻度。

(3)手柄开启:转动手柄并外拉,门即开。

2.关闭方法

(1)闭合门板,转动手柄至关闭状态。

(2)任意转动密码盘。

(3)转动防钻锁钥匙至锁闭状态,拔出钥匙即可。

3.报警器使用方法

保险柜装备的报警器一般为吸粘式,报警器使用方式按报警器使用说明操作。

4.更换密码方法

(1)打开柜门,拆下门后板。

(2)卸掉防拉螺母,拿下齿轮变号盘。

(3)打开齿轮变号盘,任意调动齿轮位置。

(4)重新安装齿轮号盘,上好防拉螺母。

(5)按开启方法转动密码盘,使各齿轮变号盘上的缺口对准刻度板再按密码盘刻度,确认各新密码。

(6)用新密码进行开启试验,以便确定新密码是否正确开启试验时,绝对不准关闭柜门。

(7)新密码确定后再将门板重新安装。

5.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机械式保险柜常见简单故障及排除方法如表2-13所示。

6.注意事项

(1)保险柜放置干燥处,经常上蜡保持清洁。

(2)若需固定安装,先开启柜门,从保险柜背部预留的固定装置孔用膨胀螺丝固定在混凝土结构的墙面上。

(3)保险柜使用前,必须熟记密码数字。在未熟记密码数字前,切勿将说明书放入保险柜内。保险柜使用期间,钥匙及说明书切勿丟失。

(4)转动密码锁时,需静心顺势缓转,记清方向及次数,如不慎转动超过了标记线不能回转,必须重新开始转动。

(5)保险柜应轻开轻关,以免磕破漆膜,影响外观。

(6)保险柜出厂档案编号,记录在随产品附件资料上并印在保险柜背部或侧面处。

(二)电子式保险拒的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

1.电子式保险柜的基本结构图

下面以先导保险柜(FDG-A1/D-70)为例介绍电子式保险柜的基本结构,如图2-14所示。

 

2.电子式保险柜的使用方法

(1)出厂的统一密码为个人码“1234”,管理码“123456”。

(2)操作键板上“#”键为启动键,上电后密码锁自动扫描,扫描后屏显“already"并进入睡眠状态,按“#”键可开启液晶屏及线路板进入工作状态。

(3)操作键板上“*”键为清除键,用于输入错误数字的清除,每按一次“*”清除一位数,长按2秒钟所有数字消除。

(4)每按一次数字键蜂鸣器滴一声,液晶屏显示该数字,表示数字已输入。任何键按下10秒左右,无后续操作,电脑板自动进入睡眠"sleep”状态。一旦进入“sleep”状态则所有操作终止,须按下“#”唤醒重新进入功能操作。

(5)个人密码的设置与更改:按“#”键启动,输入正确的个人码后,按“#”键确认,蜂鸣器“嘀”三声,屏显“open”表示密码正确,电磁铁吸合10秒,在10秒内按下“*”键会进入初级密码的修改状态同时显示“——”,表示可设置初级密码,任意输入1~8位的密码后,按“#”键确认,屏显示“into”,表示初级密码输入成功。如果已设置了密码,则再进行的密码设置将只是对原有密码的更改。

(6)管理码的设置与更改:按“#”键启动电脑板,输入正确的管理码后,按“#”键确认,蜂鸣器“滴”三声,屏显“open”表示密码正确,电磁铁吸合10秒,在10秒内按下“*”键会进入管理密码的修改状态同时显示“——”,表示可设置管理密码,任意输入1~8位的密码后按“#”键确认,同时显示“into”,表示管理密入成功。如果已设置了密码,则再进行密码设置将只是对原有密码的更改。

(7)开门:先按“#”键启动,输人正确的个人码或管理码后,蜂鸣器“嘀”三声,屏显“open”表示密码正确,电磁铁吸合10秒,10秒内可进行开门、锁门动作。如密码输入不正确,则屏显“error”,并重新切换到待输入状态,若三次输入错误,报警两分钟。输入正确密码可解除报警。

(8)隐码功能:按“#”键启动,输人密码前按“*”键一次,则所输入的密码不显示数字。开门后自动恢复不隐数。

(9)先导保险柜(FDG-A1/D-70)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如表2-14所示。

三、电子支付密码器的使用

随着银行电子化的发展,传统的银行票据验证方式由于效率低、安全性差,已成为制约银行业务发展的障碍。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企业资金流通的安全性、便捷性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因此,企业对银行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实现银行的通收通付、实时清算,满足企业的需求,一直是银行致力解决的问题。

电子支付密码系统是近年来在金融领域广泛使用的高科技实用技术,它的核心技术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联合管理。它为银行和企事业单位加快资金的周转、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

(一)电子支付密码简介

电子支付密码又称电子印鉴,是一种先进的防伪及身份识别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银行支票防伪、同城实时清算等系统中。

电子支付密码器外形如电子计算器,是一种小巧、便于携带的小型设备。当用户要开具票据时,只要在电子支付密码器上输入票据的号码、日期、金额等要素,电子支付密码器就会计算出一串数字并且显示出来,用户将这串数字抄写在票据上交给银行,银行将票据上的同样的要素输入计算机,并且根据用户账号找到相对应的用户预留密钥,然后执行与电子支付密码器相同的加密计算,将计算出的结果与票据上的数字串进行比较就可知票据的真伪。

(二)电子支付密码系统实现的基本原理

电子支付密码系统实现的基本原理是:用户在银行开设账户的同时,配备一个电子支付密码器,银行在电子支付密码器中设置了与银行校验机数据库中一致的加密算法和密钥。用户在日常开具兑付票据时,将票据上的票据种类、票据号码、账号、签发日期、金额诸要素输入到电子支付密码器中计算出一组数字密码即支付密码,并抄录或打印在票据上表明签发人的身份。票据受理银行收到票据时,把票据的诸要素和支付密码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迅速传送到该用户的开户银行的校验计算机中进行正确性和合法性校验,将校验结果送回受理银行,若结果正确则立即进行自动转账或兑付。为了便于管理,银行将设立专人和使用专用管理软件对电子支付密码器的发放、回收、挂失、解挂、冻结、解冻及用户的预留密码进行有序管理。完整的支付密码系统由电子支付密码器、银行校验卡、银行校验辅助软件、银行管理软件等部分组成。

(三)电子支付密码系统的业务流程

电子支付密码系统的业务流程主要有如下三步。

1.客户申请使用电子支付密码器

根据客户的申请,经开户行审核后,对发放给客户的电子支付密码器进行初始化,由开户行支付密码校验机的校验卡将加密算法参数、密码器程序解密密钥、密码器浮动调用参数等公有参数和开户账号设置在密码器内并产生银行账户密钥注入电子支付密码器,客户在电子支付密码器中预留密钥并上送支付密码校验机的校验卡。

2.客户签发结算票据

客户签发结算票据时,将票据的诸要素输入电子支付密码器,由电子支付密码器计算出该票据的支付密码,将支付密码填写在结算票据的特定位置。

3.支付密码的认证

受理行受理该结算票据后,将票据的诸要素及支付密码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将所有输入要素送交该结算票据的开户行票据校验机,进行票据的真伪核验,并返回票据的核验结果。

(四)电子支付密码系统的模式

在使用电子支付密码系统方面,各银行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不同的应用模式。主要有下列几种。

1.密码签模式

由银行按照支票号码、用户账号等参数进行一次加密计算得到一组支付密码,并将其打印出来交给用户。在使用时,用户将这些支付密码抄写到支票上即可。其优点是简单,成本低;缺点是防伪能力差。

2.单一的电子支付密码器

这种模式已经具备了典型的电子支付密码器应用的各种要素。用户使用电子支付密码器,输人支票号码、金额、日期等要素,将电子支付密码器计算出的结果抄写到支票上,然后由银行执行同样的运算以验证真伪。

在这种模式中,用户的预留密钥以及加密算法均存放于电子支付密码器中。由于成本和工艺技术的限制,电子支付密码器本身的安全防卫能力有限,这些核心机密能够被掌握一定技术的人获得。如果用户密钥甚至银行的加密算法失密,其后果不堪设想。

这种使用单一的电子支付密码器模式应用比较广泛,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并且由于其自身潜在的不安全性,必然会被一种更安全、更方便的应用模式替代。

3.使用IC卡的电子支付密码器

IC卡也称智能卡,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兴起的一种先进的存储技术。在一张名片大小的卡片内安装了一小片集成电路,这片电路能够存储数据,进行复杂的数学计算,其功能相当于一台超小型的计算机。具备运算能力的IC卡也称为CPU卡。

在使用IC卡的电子支付密码器模式中,采用了双重加密手段。由于IC卡具有强大的加密计算能力和堡垒式的防止非授权访问能力,使用IC卡的加密运算功能对由电子支付密码器计算出的结果进行第二次加密计算。可以看出,即使电子支付密码器的用户密钥以及银行加密算法被攻破,犯罪分子仍然无法获得所有的核心机密数据,也无法达到伪造支票数据的目的。而想要攻破IC卡的安全防卫体系,从现有的技术能力来看,需要付出的代价是非常高的。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IC卡的成本也迅速下降,高成本已经不再是IC卡电子支付密码器推广使用的主要障碍。IC卡电子支付密码器代表了电子支付密码系统的发展方向。

(五)电子支付密码器的结构图

中国工商银行现在常用的一种支付密码器,如图2-15所示。

(六)电子支付密码器的主要功能

中国工商银行这款常用支付密码器的主要功能如图2-16所示。

(1)出纳:主要完成计算支付密码、所签票据的査询及出纳密码的修改功能。

(2)主管:主要完成支付密码器上签发票据信息的查询、核对及审计工作,它主要有票据查询、修改主管密码以及限额的设置功能。

(3)出纳和主管的密码口令为6位定长。

(4)进入编制密码功能需要输入出纳口令,当口令输入连续出错5次后,出纳功能会自动锁死,必须到支付密码机具的开户银行去进行解锁操作,此方式主要是防止有人无意或恶意的尝试口令,主管也有此保护功能,其口令尝试连续5次错误后,就会锁死,同样必须到支付密码机具的发行银行进行解锁操作。

(七)电子支付密码器的出纳功能操作方法

1.进入出纳功能菜单前的操作步骤

(1)出纳员从会计处拿到支付密码器后,按“开/关”键打开电源。

(2)按任意键,屏幕显示:(▲代表当前运行状态及位置)

(3)按“出纳”确认键后,屏幕显示:

 

按提示输入出纳密码,密码正确后,进入出纳功能菜单,否则会提示“口令不正确”。

2.进入出纳功能菜单后的操作步骤例如:

1)签发一张支票。

(1)进入出纳功能,选择计算支付密码,屏幕显示:

(2)确认后,用“↑↓”键选择要签发支付密码的账号。

(3)账号选定后,使用“↑↓”键选择要签票据的类型(标准类型:支票、银行汇票申请书、银行本票申请书、汇兑凭证、其他)。

(4)按“确认”键,屏幕显示:

显示最近一次签发日期,可用退格键“←”删除无效的日期,再输入新日期,日期相符后按“确认”键;若输入日期不合法,则按“确认”键无效。

(5)屏幕显示:

显示最近一次签发凭证号码,可用退格键“←”删除无效的号码,再输入新号码。输入凭证号码后按“确认”键。

(6)屏幕显示:

此时,直接按“确认”键时,按不定额处理产生支付密码,此支付密码对支票上的任意金额均有效。若输入票据金额,金额不正确时,支付密码验证不能通过。注意:当票据种类非支票时,屏幕显示:

不定额只对支票类型的票据有效。

(7)确认后,屏幕显示:

这时按“确认”键,将生成16位的支付密码,也可以用“↑↓”键浏览,修改票据要素。

(8)确认后,当签发不定额票据(金额为:不定额)或超过主管设定的限额时,屏幕显示:

需要将支付密码机具给主管,主管可以按返回键进入浏览状态,浏览整个票据参数,确认无误后,输入主管口令。

(9)确认后,屏幕显示:

把生成的支付密码写在票面指定位置,即完成了一次签发,支付密码将以上的内容存入历史记录中。

2)出纳口令修改。

(1)选择出纳口令修改,屏幕显示:

(2)按确认键后屏幕显示:

(3)输入新设置口令,又提示输入新设置口令,两次口令相同时,即完成修改,屏幕显示:

出纳口令已修改成新的口令。下次再进入时需要使用新的口令,才能进入出纳功能。

3)历史査询。

以出纳为例,进入出纳功能,选择“历史记录查询”,使用“确认”键,选择下一笔数据,使用“↑↓”键浏览每笔票据信息,最新签发的票据在最前面,即第001笔。

(八)使用电子支付密码器应注意的事项

中国工商银行这款常用支付密码器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如表2-15所示。

(九)电子支付密码器的异常情况处理

(1)若在使用中发生故障,请尽快送银行更换或维修,切勿自行拆卸。

(2)屏幕显示“请更换电池”时,请更换电池后再使用。电力不足时,容易引起其他问题。

(3)屏幕出现乱码时,请重新开机或更换电池。

(4)不能将电池正负极置反。

(十)电子支付密码器的作用

1.有效防释了金融风险

由于每个企业的电子支付密码器的设备序列号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唯一的,用户密钥与电子支付密码器设备序列号之间有着严格的对应关系。所以,只有在本单位使用的电子支付密码器上开具的票据才能够在银行合法地使用。在填写好支付密码以后,任何人对票面的任何要素的更改都无法在银行验证通过,包括票据在传递过程中发生了丢失,因为拾到票据的人不知道随票密码也无法在银行验证通过,从而保障了企业资金的安全。

2.加强了企业的内部财务监督

在每台电子支付密码器上可以容纳15个账户,企业的法人可以对不同的账户授权给不同的人员进行管理,各个财务管理人员的授权金额还可以不同;同时可以利用电子支付密码器建立财务的共签机制,为法人对财务的管理监督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

3.加快了资金的周转速度

在银行的配合下,企业用电子支付密码器签发出来的票据提交银行后在验证票据合法、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可以当场抵用。无需见票付款,票据可以作为事后监督使用,解决了原来支票提交后等待资金到账的现象,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