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财政补助收入与财政专户返还收入
一、财政补助收入
(一)财政补助收入的概念和管理要求
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按照核定的部门预算和经费申报关系,直接从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它来源于政府财政预算,是政府对发展各项事业的投入,是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的经常性资金来源。它相当于行政单位的拨入经费。
(1)按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申请取得财政补助收入。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年度部门预算和分月用款计划申请取得财政补助收入。如果由于事业发生变动而需要增加或减少财政补助收入,事业单位应编制追加或追减预算,经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审核批准后,按变更后的预算申请取得财政补助收入。
(2)按规定的用途申请取得和使用财政补助收入。事业单位应当按照部门预算规定的资金用途申请取得和使用财政补助收入,未经财政部门同意,不可擅自改变财政补助收入的用途。按部门预算的规定,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大类。事业单位申请取得财政补助收入时,首先需要分清基本支出财政补助收入和项目支出财政补助收入进行申请,基本支出财政补助收入还需要分为人员经费财政补助收入和日常公用经费财政补助收入进行申请。基本支出财政补助收入和项目支出财政补助收入应当分别进行核算,不能相互混淆。基本支出财政补助收入中的人员经费财政补助收入和日常公用经费补助收入也需要分别进行核算,不能相互混淆。
(3)按预算级次申请取得财政补助收入。事业单位应当按照预算级次逐级申请取得财政补助收入,不可越级申请取得财政补助收入。同级主管会计单位之间不可发生财政补助收入的业务,没有预算管理关系的不同级别事业单位之II也不可发生财政补助收入的业务。
(4)事业单位的各项事业收入全部纳入单位预算,实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事业单位发生的事业支出,是统筹安排各项事业收入的结果。
(二)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
为核算财政补助收入业务,事业单位应设置“财政补助收入”科目。事业单位收到财政补助收入时,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事业支出”、“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缴回时作相反的会计分录。年终结账时,将财政补助收入”科目贷方余额全数转入“财政拨款结余”科目,借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贷记“财政拨款结余”科目。该科目平时为贷方余额,反映财政补助收入累计数。该科目应设置“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两个二级科目,然后,再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设置相应的明细账科目。
按照财政部门财政资金的支付方式,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的取得方式相应也有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和财政实拨资金三种,由于三种财政资金支付方式的业务流程不尽相同,因此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的确认也存在一些差异。下面分别介绍。
1.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财政补助收入取得时的核算
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事业单位根据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在需要财政部门支付财政资金时,向财政部门提出直接支付申请。财政部门审核无误后,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直接将款项支付给收款人。事业单位在收到财政部门委托财政零余额账户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时,确认财政补助收入。
【例6-1】某市政府教育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第一初级中学已经纳入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该事业单位发生如下业务:
(1)收到财政部门委托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财政部门为事业单位支付了为开展日常业务活动所发生的事业活动经费,具体为:“基本支出——日常公用经费"16000元。其会计分录为:
借:事业支出 16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日常公用经费 16000
(2)收到财政部门委托代理银行转来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财政部门为事业单位支付了为开展某项专业业务活动所发生的事业经费,具体为:“项目支出——教学设备采购"37000元。其会计分录为:
借:事业支出 37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教学设备采购 37000
同时,
借:固定资产 37000
贷:固定基金 37000
以上在“财政补助收入”总账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明细科目,目的是为了与“事业支出”总账科目设置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科目进行配合,从而可以将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中的基本经费和项目经费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反映清楚,以正确考核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在“基本支出”科目下再设置“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两个明细科目,主要是因为事业单位基本支出下的人员支出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是分别核算的,两者不可相互调剂使用。
2.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财政补助收入取得时的核算
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事业单位根据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按规定时间和程序向财政部门申请财政授权支付用款额度。财政部门经审核无误后,将财政授权支付用款额度下达到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代理银行。事业单位在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时,确认财政补助收入。
【例6-2】某市直属事业单位某高等院校已经纳入财政国库单一账户制改革。该事业单位发生如下业务:
(1)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收到财政授权支付额具体为:“基本支出——日常公用经费”68500元。其会计分录为: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68500
贷: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日常公用经费 68500
(2)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收到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具体为:“项目支出——教学设备采购”36400元。其会计分录为: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36400
贷: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教学设备来购 36400
3.实拨资金方式下财政补助收入取得时的核算
在实拨资金方式下,事业单位根据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向财政部门提出资金拨入请求。财政部门经审核无误后,将财政资金直接拨入事业单位的开户银行。事业单位在收到开户银行转来的收款通知时,确认财政补助收入。在实拨资金方式下,事业单位可能会收到上级主管单位转拨的财政预算资金。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也是在收到开户银行转来的收款通知时,财政补助收入。
【例6-3】某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市科学院尚未纳入财政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改革。该事业单位发生如下业务:
(1)收到开户银行转来的收款通知,收到财政部门拨入一笔日常事业活动预算经费,具体为:“基本支出——日常公用经费"32000元。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32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日常公用经费 32000
(2)收到开户银行转来的收款通知,收到财政部门拨入的一笔专项事业活动预算经费,具体为:“项目支出——M工程"37800元。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37800
贷: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M工程 37800
(3)年终结账,该事业单位将“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的余额全数转入“财政拨款结余”科目。其会计分录为:
借: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日常公用经费 32000
——项目支出——M工程 37800
贷:财政拨款结余 69800
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收入在平时不结转,在年终时才结转。因此,“财政补助收入”总账科目平时的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或执行进度。
二、财政专户返还收入
(一)财政专户返还收入的概念和管理要求
财政专户返还收入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从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取得的预算外资金返还收入。事业单位按规定留用的预算外资金,也归入财政专户返还收入。财政专户返还收入是事业单位代行行政职能而取得的一部分财政性资金。它相当于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入。
事业单位财政专户返还收入的管理要求如下:
(1)分别核算,分类管理。财政专户返还收入与财政补助收入都是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而取得的财政性资金。其中,财政专户返还收入是事业单位从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取得的财政性资金,财政补助收入是事业单位从财政国库取得的财政性资金。财政专户返还收入是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入,财政补助收入是事业单位的预算内资金收入。事业单位的财政专户返还收入,应当与财政补助收入分别核算,分类管理。
(2)将财政专户返还收入纳入单位综合财务收支计划。事业单位应当按规定将财政专户返还收入和其他各项事业活动收入进行统筹安排,综合地运用于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
(二)财政专户返还收入的核算
为核算财政专户返还收入业务,事业单位应设置“财政专户返还收入”总账科目。事业单位收到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贷记“财政专户返还收入”科目。年终结账全数转入“财政拨款结余”科目时,借记“财政专户返还收入”科目,贷记“财政拨款结余”科目。本科目平时贷方余额为财政专户返还收入的累计数。该科目应分别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科目,二级科目下再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设置明细账。
【例6-4】某市政府教育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第一初级中学发生如下业务:
(1)收到财政部门从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55000元。该项收入应列入“基本支出——日常公用经费”科目。款项已存入开户银行。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55000
贷:财政专户返还收入——基本支出——日常公用经费 55000
(2)收到财政部门从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15000元。该项收入应列入“项目支出——教学设备采购”科目。款项已存入开户银行。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5000
贷:财政专户返还收入——项目支出——教学设备采购 15000
(3)年终结账,该事业单位将上述“财政专户返还收入”总账科目的贷方余额全数转入“财政拨款结余”科目的贷方。其会计分录为:
借:财政专户返还收入——基本支出——日常公用经费 55000
——项目支出——教学设备采购 15000
贷:财政拨款结余 70000
“财政专户返还收入”明细账科目的设置与“财政补助收入”明细账科目的设置一样。因为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收入与财政专户返还收入,实行的是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的预算管理方法。也就是说,由财政国库拨入的财政补助收入和由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拨入的财政专户返还收入,可以同时安排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费和项目经费。
第二节 事业收入
一、事业收入及其管理要求
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所谓专业业务活动,是指事业单位根据本单位专业特点所从事或开展的主要业务活动。如教育事业单位的教学活动、文化事业单位的演出活动、卫生事业单位的医疗保健活动、农业事业单位的技术推广活动等。辅助活动是指与专业业务活动相关、直接为专业业务活动服务的单位行政管理活动、后勤服务活动及其他有关活动。通过开展上述活动取得的收入,均作为事业收入处理。但是,事业单位在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中按规定应上缴财政预算的资金和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
事业收入与财政专户返还收入在概念上的主要区别是:事业收入不是财政性资金,是事业单位根据市场需求在市场交易中以公平交易为原则所取得的事业活动收入;财政专户返还收入属于财政性资金,是事业单位代行行政职能向物品和服务接收者收取的事业活动收入。
事业单位事业收入的主要管理要求如下:
(1)事业单位应当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严格按照经国家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收费,依法组织事业收入。
(2)事业单位应当使用财政部门和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发票,取得的事业收入应当及时入账,并将各项事业收入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一般纳入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预算。
二、事业收入的核算
为核算事业收入业务,事业单位应设置“事业收入”科目。事业单位取得事业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贷记“事业收入”科目;对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单位取得收入时,按实际收到的价款扣除增值税销项税额,贷记“事业收入”科目,按计算出的应交增值税的销项税额,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年终,将“事业收入”科目余额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借记“事业收入”科目,贷记“事业结余”科目。该科目平时为贷方余额,表示事业收入的累计数。该科目应按收入种类设置明细账。
【例6-5】某市政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某医院发生如下业务:
(1)开展医疗业务活动中取得一笔事业收入,具体为:“事业收入——医疗收入"50000元,款项存入银行。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事业收入——医疗收入 50000
(2)开展医疗业务活动销售自制产品一批,单价250元,共40件,计10000元,增值税额为1700元,款已收到。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1700
贷:事业收入一一医疗收入 1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
(3)年终,将“事业收入”科目贷方余额450000元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其会计分录为:
借:事业收入——医疗收入 450000
贷:事业结余 450000
第三节 经营收入
一、经营收入的特征、种类与管理要求
(一)经营收入的特征
经营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具备以下两个特征:
(1)它是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而不是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这是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与事业收入的主要区别。例如,事业单位对社会开展服务活动,将闲置的固定资产出租取得的收入,属于开展经营活动取得的经营收入,而不能作为事业收入。
(2)它是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而不是独立核算的经营业务取得的收入。例如,学校的校办企业,要单独设置财会机构或配备财会人员,单独设置账簿,单独计算盈亏,属于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校办企业将纯收入的一部分上缴学校,学校收到后应当作为附属单位缴款处理,不能作为经营收入处理。但学校的车队、食堂等后勤单位,财务上不实行独立核算,其对社会服务取得的收入由学校集中进行会计核算,这部分收入应当作为经营收入处理。
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共同特征是,它们都是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从货品或服务的接受者处取得的收入,它们都体现事业单位与货品或服务的接受者之间的交换关系。只是经营收入体现经营活动的保本和获得原则,事业收入体现事业活动的公益和福利原则。
(二)经营收入的种类
事业单位经营收入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项:
(1)销售收入,是指事业单位非独立核算部门销售商品取得的收入。
(2)经营服务收入,是指事业单位非独立核算部门对外提供经营服务取得的收入。
(3)租赁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出租房屋、场地和设备等取得的收入。
(4)其他经营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取得的除上述各项收入以外的收入。
(三)经营收入的管理要求
(1)自我维持。即事业单位在经营活动中取得的经营收入,应当能够足够弥补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经营支出。事业单位不可以将开展事业活动中取得的资金用于弥补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亏损。
(2)以辅补主。即如果事业单位在开展经营活动中取得了数额较大的经营结余,事业单位可以根据需要,按规定将一部分经营结余转出,用于支持开展事业活动,实行以辅补主。
二、经营收入的核算
为核算经营收入业务,事业单位应设置“经营收入”科目。取得(或确认)经营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科目,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单位,按实际收到的价款贷记“经营收入”科目,属于一般纳税人的单位,按实际收到的价款扣除增值税销项税额,贷记“经营收入”科目,按计算出的应交增值税的销项税额,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年终,将“经营收入”科目余额转入“经营结余”科目,借记“经营收入”科目,贷记“经营结余”科目。该科目平时余额在贷方,反映经营收入累计数。该科目应根据收入种类设置明细账。
【例6-6】某市政府文化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甲文化馆在专业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将闲置的一台设备出租给某企业,取得租金收入6000元,存入银行。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6000
贷:经营收入——租赁收入 6000
(2)开展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对外销售某文化纪念产品100件,每件售价30元(不含税),单位成本20元,购货单位以支票付款。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3000
贷:经营收入——销售收入3000
结转该产品销售成本时:
借:经营支出——产品成本 2000
贷:产成品 2000
(3)非独立核算的招待所交来住宿、餐饮等收入共4620元。其会计分录为:
借:现金 4620
贷:经营收入——内部招待所住宿收入 4620
(4)非独立核算的车队向外提供运输劳务,获得收入1800元。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800
贷:经营收入——车队运输收入 1800
(5)非独立核算的汽车修理厂对外提供服务,获取收入2000元,收进支票。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2000
贷:经营收入——汽车厂修理收入 2000
(6)年终,该单位将“经营收入”科目的贷方余额45000元转入“经营结余”科目。其会计分录为:
借:经营收入 45000
贷:经营结余 45000
第四节 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与其他收入
一、上级补助收入
(一)上级补助收入的概念
上级补助收入是事业单位从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新型资金补助收入。它是由事业单位的上级单位用自身组织的收入或集中下级单位的收入拨给事业单位的资金,是上级单位用于调剂附属单位资金收支余缺的机动财力。也就是说,事业单位按经费领拨关系取得的经费不足弥补正常业务活动的开支时,还可以向上级单位申请取得非财政性补助款。
在此需要明确的是,事业单位通过上级单位从财政部门取得的预算经费或预算外资金,应作为财政补助收入或财政专户返还收入,不能作为上级补助收入。它们的区别在于: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专户返还收入属于财政性资金,上级补助收入属于非财政性资金。
(二)上级补助收入的核算
为核算上级补助收入业务,事业单位应设置“上级补助收入”科目。单位收到上级补助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上级补助收入”科目;退回上级补助收入时,作相反的会计分录。年终结账将该科目贷方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时,借记“上级补助收入”科目,贷记“事业结余”科目。该科目平时贷方余额反映上级补助收入累计数。该科目应按上级单位的补助用途或补助目的分别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科目,二级科目下再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设置明细账。
【例6-7】某事业单位某高校附属中学发生如下业务:
(1)接到银行通知,收到上级单位某高校拨来一笔非财政性的补助款项,具体科目和金额:“基本支出——人员经费”30000元。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30000
贷:上级补助收入——基本支出——人员经费 30000
(2)接到银行通知,收到上级单位拨来的一笔非财政性的补助款项,具休科目和金额:“基本支出——日常公用经费”50000元。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上级补助收入——基本支出——日常公用经费 50000
(3)接到银行通知,收到上级单位拨来的一笔非财政性的补助款项,具体科目和金额:“项目支出——教学设备购买”68000元。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68000
贷:上级补助收入——项目支出——教学设备购买 68000
(4)年终,该事业单位将“上级补助收入”科目贷方余额148000元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其会计分录为:
借:上级补助收入——基本支出——人员经费 30000
——基本支出——日常公用经费 50000
——项目支出一一教学设备购买 68000
贷:事业结余 148000
二、附属单位缴款
(一)附属单位缴款的概念
附属单位缴款是指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规定标准或比例上缴的收入,包括附属的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和利润等。附属独立核算的单位,一般是指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包括附属的事业单位和附属的企业(或公司)。事业单一得的附属单位上缴款,是凭借特定的经济关系获得的,一旦取得,即为事业位拥有,即可确认为收入。事业单位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应确认为经营收入,不作为附属单位缴款。事业单位对附属单位经营项目的投资所获得的投资收益,应确认为其他收入,不属于附属单位缴款。附属单位缴款一般纳入事业单位基本支出预算。若用于专门的项目,附属单位缴款就应当纳入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
(二)附属单位缴款的核算
为核算附属单位缴款业务,事业单位应设置“附属单位缴款”科目。事业单位在实际收到附属单位缴来的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附属单位缴款”科目;如果发生缴款退回,在实际将款退还给附属机构时,借记“附属单位缴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年终,应将“附属单位缴款”科目的贷方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借记“附属单位缴款”科目,贷记“事业结余”科目。该科目应按缴款单位设置明细账。该科目平时贷方余额反映;附属单位缴款的累计数。该科目应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科目,二级科目下再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设置明细账。
【例6-8】某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某研究院发生如下业务:
(1)收到所属独立核算的某预算单位上缴一笔款项10000元,款项存入银行。按规定,该附属单位缴款应当纳入事业单位基本支出预算“基本支出——日常公用经费”科目,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附属单位缴款——基本支出——日常公用经费 10000
(2)收到所属独立核算的某公司上缴的一笔款项50000元,款项已存入银行。按规定,该附属单位缴款应当纳入事业单位基本支出预算“基本支出——日常公用经费”科目,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附属单位缴款——基本支出——日常公用经费 50000
(3)年终,将“附属单位缴款”科目贷方余额60000元结转“事业结余”科目。其会计分录为:
借:附属单位缴款——基本支出——日常公用经费60000
贷:事业结余 60000
以上“事业结余”科目应区分“基本支出结余"、“项目支出结余”,并再根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设置明细账。
从上述可以看出,上级补助收入和附属单位缴款是事业单位与其上下级单位之间的非财政性资金的转移。与行政单位的收入种类相比,行政单位没有这两种收入,因为行政单位的运行经费依靠的是政府财政预算拨款,行政单位与其所属单位和上级单位之间不会发生这样的非财政性资金的转移。
三、其他收入
其他收入是指事业单位除上述零星收入以外的收入,如对外投资收益、未限定用途的捐赠收入及其他零星杂项收入等。其他收入一般纳入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预算。
为核算其他收入业务,事业单位应设置“其他收入”科目。单位在取得收入时,借记“现金”、“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如果发生收入退回时,应借记“其他收入”科目,贷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年终,将“其他收入”科目的贷方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借记“其他收入”科目,贷记“事业结余”科目。该科目平时贷方余额,表示其他收入的累计余额。该科目应按收入的种类设置明细账。
【例6-9】某事业单位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收到到期兑付的债券投资的本息共计31500元,其中利息为1500元。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31500
贷:对外投资——债券投资 30000
其他收入——投资收益 1500
同时,按成本价调整事业基金明细账:
借: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30000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30000
(2)收到上年度对外联营投资创立的联营企业分配的投资收益24000元,款项存入银行。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24000
贷:其他收入——投资收益 24000
(3)收到其他单位的未限定用途捐赠收入32000元,款项存入银行。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32000
贷:其他收入——捐赠收入 32000
(4)年终,将“其他收入”科目贷方余额57500元,结转“事业结余”科目。其会计分录为:
借:其他收入——投资收益 25500
——捐赠收入 32000
贷:事业结余 5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