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预算会计》——李海波第九章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
《新编预算会计》——李海波
第九章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
查找更多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及其格式

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按照编报时间,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可以分为月报和年报。

资产负债表月报反映的是月末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而事业单位一般在月末不结账,到年终才结账,因此,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月报的平衡等式通常为“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即资产负债表月报的左方反映资产和支出,通称为资产部类;右方反映负债、净资产和收入,通称为负债部类;资产部类的合计数等于负债部类的合计数。我国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月报的格式如表9-1所示。

年终,事业单位将事业活动中的收支结转至“财政拨款结余”、“事业结余”。将“事业结余”进行分配后,余额再结转至“事业基金”。将经营活动中的收支结转至“经营结余”。将经营结余进行分配后,余额再结转至“事业基金”。因此,年终,事业单位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已经结平,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也已经结平。资产负债表年报中就不再出现收入、支出和结余的内容。资产负债表的格式也就按照“资产=负债+净资产”的平衡等式构建。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年报的一般格式如表9-2所示。

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资产负债表各项目都设有两栏,即“年初数”和“期末数”。其中,“年初数”即上年年末数,应根据上年决算后结转本年的各科目“期初数”填列。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年初数全年不变。“期末数”应根据期末有关各科目的余额和其他有关资料填列。由于事业单位只有到年末才结账,平时不结账,因此,资产负债表月报的有关数据应当经过对有关科目余额的数据进行计算整理后填列。

事业单位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财政应返还额度”项目,由于只有在年末时才进行应计,所以只可能出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年报中,不会出现在资产负债表的月报中;“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项目,因为在年终要进行注销,所以只可能出现在资产负债表的月报中,不会出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年报中。

(2)若事业单位已经取消了非税收入过渡账户,应缴预算款项和应缴财政专户款项直接缴入财政国库和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那么,在负债项目中不会出现“应缴预算款”和“应缴财政专户款”项目;若事业单位平时对应付职工福利不进行应计,而是等到支付职工福利时再作相应的会计处理,那么,在负债项目中不会出现“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和“应付其他个人收入”项目。

(3)对于“财政拨款结余”项目,事业单位可以辅助披露“基本支出结余”和“项目支出结余”的信息;对于“事业结余”项目,事业单位也可以根据需要,辅助披露“基本支出结余”和“项目支出结余”的信息。

(4)事业单位的事业结余在年终经分配后转入事业基金,故事业单位的年度资产负债表中没有“事业结余”项目;若事业单位有经营结余,年终经分配后也转入事业基金,故事业单位年度资产负债表中也没有“经营结余”项目。

第二节 收入支出表

一、收入支出表及其格式

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月份以及年度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的会计报表。按照编报时间,收入支出表可分为月报和年报,分别反映事业单位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本月实际发生情况和本年累计的实际发生情况,以及事业单位收支结余的本年累计的实际发生情况。

收入支出表由收入、支出和结余三部分组成,其关系是“收入-支出=结余”。收入、支出和结余一般应当按照资金性质进行区分。

(1)收入区分为财政性资金收入、事业活动非财政性资金收入和经营活动收入三类。其中,财政性资金收入又分为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专户返还收入;事业活动非财政性资金收入又区分为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和其他收入等种类;经营活动收入即为经营收入种类。

(2)支出区分为财政拨款支出、事业活动非财政性资金支出和经营活动支出三个种类。其中,财政拨款支出再区分为当年财政拨款支出和以前年度财政拨款支出两个种类;事业活动非财政性资金支出再区分为其他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和结转自筹基建等种类;经营活动支出再区分为经营支出、销售税金等种类。

(3)结余应当区分为财政拨款结余、其他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三个种类。其中,财政拨款结余应当再区分为当年财政拨款结余和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两个种类。

收入支出表的参考格式如表9-3所示。

在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表中,收入、支出和结余之所以实行三段分别平衡的方式,是因为事业单位这三种不同性质的资金需要分别运行。在三段分别平衡后,事业单位再将三种不同性质的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结余分别进行相加,可以得出事业单位作为一个独立法人单位的收入、支出和结余的合计数。

二、收入支出表的编制方法

收入支出表各项目都设有两栏,即“本月数”和“本年累计”。其中,本月数是指事业单位本月实际取得的收入数和实际发生的支出数。本月数可根据有关收入和支出账户的本月发生额填列。在编制年度报表时,应将“本月数”栏改成“上年数”栏,并填列上年全年累计实际发生数。如果上年度表中的项目名称与本年度表不相一致,应对上年度报表项目的名称与数字按本年度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报表中的“上年数”栏;本年累计数是指事业单位自年初至本月末止实际取得的收入数和实际发生的支出数。本年累计数可根据有关收入和支出账户的月末余额填列。

在编制收入支出表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事业单位还可以辅助的形式披露“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合计数的信息。这有利于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多种信息需求。

(2)若事业单位为基层会计单位,那么,收入支出表中的支出栏目中不会出现“拨出经费”项目;若事业单位所属下级会计单位都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所属下级会计单位财政性资金的收入都由财政部门实行集中拨付,那么,收入支出表中的支出栏目中也不会出现“拨出经费”项目。

(3)上级事业单位在编制本部门汇总收入支出表时,应将本事业单位收入支出表中“拨出经费”的数字与所属单位收入支出表中相应“财政补助收入”的数字进行冲销,应将本事业单位收入支出表中“对附属单位补助”的数字与所属单位收入支出表中相应“上级补助收入”的数字进行冲销,其余数字可以直接相加。

(4)收入支出表中相应栏目的数字,应当与资产负债表、事业支出明细表中相应栏目的数字相互一致。

第三节 其他会计报表

事业单位的其他会计报表主要包括事业支出明细表、经营支出明细表、项目支出明细表、基本数字表等。

一、事业支出明细表

事业支出明细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事业支出预算执行具体情况的会计报表。它是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考核事业单位事业支出实际发生情况的依据,也是事业单位向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办理事业支出核销的依据。

事业支出明细表的项目,应当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列示。事业单位经费支出明细表的参考格式如表9-4所示。

事业支出明细表有关栏目应当根据“事业支出”明细账的数额填列。其中,财政拨款实际支出数一栏可以根据“事业支出——财政拨款支出”明细账的有关数据填列。

事业支出明细表反映的是事业单位各项事业支出的实际发生数。将事业支出明细表中各项事业支出的实际发生数与经批准的事业支出预算明细表中相应各项事业支出的预算数进行比较,可以详细了解事业单位事业支出的预算执行情况。

二、基本支出明细表

基本支出明细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基本支出具体情况的会计报表。它是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考核事业单位基本支出实际发生情况的依据,也是事业单位向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办理基本支出核销的依据。基本支出明细表的项目,应当按部门预算中基本支出预算项目列示。事业单位基本支出明细表的参考格式如表9-5。

基本支出明细表中有关栏目,应当根据“事业支出”总账科目中的“基本支出”明细账科目的数额填列。

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明细表与基本支出明细表的主要区别是:事业支出明细表反映事业单位所有事业支出的内容和金额,其中,包括基本支出的内容和金额以及项目支出的内容和金额,并且直接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作进一步的分类。基本支出明细表只反映事业单位基本支出的内容和金额,并且按照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作进一步的分类。基本支出明细表中的内容和金额构成事业支出明细表中的内容和数额的一部分。

三、项目支出明细表

项目支出明细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项目支出具体情况的会计报表。它一般包括大型专门会议支出明细表、大型专项固定资产购置支出明细表、大型专项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明细表、大型专项修缮支出明细表、专项事业任务支出明细表等。

项目支出明细表应根据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一般应为每一个项目编制一张项目支出明细表。它是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详细了解事业单位项目支出的预算执行情况的依据。其通用参考格式如表9-6所示。

项目支出明细表的有关栏目应当根据“事业支出”总账科目下具体的项目支出明细账科目的数额填列。

表9-6所示的项目支出明细表是事业单位通用的项目支出明细表。事业单位可以根据不同的具体项目,如大型专门会议项目、大型专项修缮项目、大型专项固定资产购置项目、大型专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专项事业任务项目等,设计项目支出明细表的具体格式,反映有关项目的具体支出内容和支出金额。

四、基本数字表

基本数字表是用于反映事业单位的人员情况、占用资产情况以及其他相关基本情况的会计报表。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填报基本数字表的内容。由于事业单位的业务性质不同,基本数字表的项目也不完全相同。基本数字表的参考格式如表9-7。

该表中的有关数字,可根据人事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字填列。

五、会计报表附注与收支情况说明书

(一)会计报表附注

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了帮助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主要以文字的形式对报表有关项目等所作的补充说明和详细解释。它是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有机组成部分。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一般应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说明和解释:特殊事项的说明;会计报表中有关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其他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事项等。

(二)收支情况说明书

收支情况说明书是事业单位在对一定期间(通常为一个会计年度)内收入和支出、结余及其分配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所作的数字和文字的说明。它是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事业单位收支情况说明书的内容一般包括:预算或财务收支计划的完成情况,以及预算或财务收支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收支增减变化的情况和原因;在改善业务活动的管理、增收节支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目前在收入和支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改进工作的计划和建议;结余及其分配情况。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事业单位为主管会计单位,需要编制本部门的部门汇总会计报表,其中包括部门收支决算表。若事业单位为行政单位的附属二级预算管理单位,其会计报表将由主管行政单位汇总编制部门汇总会计报表,其中包括部门收支决算表。有关部门收支决算表的内容可参阅本教材行政单位会计部分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