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制度设计》——董惠良第四章 会计科目和账务处理程序设计
《企业会计制度设计》——董惠良
第四章 会计科目和账务处理程序设计
查找更多

第一节 会计科目的设计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设置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依据。

一、设置会计科目原则

会计科目的设置,一般要考虑以下原则。

1.结合各单位会计对象的特点,全面反映会计要素内容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因此,设置的会计科目要将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全部包括在内,既不能重复,又不能有任何遗漏。另外,设置会计科目还要考虑各单位会计对象的特点,除了各行业共性的会计科目外,还要设置反映各行业会计对象特点的会计科目,如工业企业要设置反映产品成本的会计科目,行政、事业单位要设置反映经费收支情况的会计科目。

2.合理设置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为了满足对外报告会计信息和对单位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的需要,就要根据提供会计信息的详细程度,设置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总分类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科目,提供的是总括性的指标,基本上能满足向单位外部提供会计信息的需要。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的进一步分类,它提供的是比较详细的核算资料,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一般来说,会计科目设置越细,相应的核算成本也就越高,因此,会计科目设置并非越细越好,应该根据管理的要求,位内部、外部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来决定合理地设置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3.要符合全国统一会计制度

为了保证会计核算指标在一个部门、一个行业或全国范围内综合汇总,对比分析,我国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对一些主要会计科目及其核算内容作了统一规定。因此,各单位设置的会计科目必须符合国家统一规定,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和经济管理要求,对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作必要的增补或简化合并。

4.会计科目要简明、易懂,并且要编号和预留空间

会计科目的名称、文字必须简单明了,其名称与核算内容要相一致,做到通俗易懂,使于理解和记忆。对每个科目要科学编号,便于电子计算机操作。设置会计科目还要考虑本单位经济业务的发展,预留适当的空间,以便扩充时采用。例如,会计科目编号要预留适当的空号,就是为了将来增添新科目而用的。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与编号

(一)会计科目的分类

为了分门别类地为经济管理提供信息,为设置各类账户提供依据,便于编制会计报表,要对会计科目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我国目前行业会计制度对企业应用的会计科目按照经济内容分为资产、负债、共同、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六大类。每一类下面规定了具体的会计科目,这些会计科目大多数在各行业是通用的,考虑到各行业经济活动有其特殊性,因而各行业都有一些特殊的会计科目。

(二)会计科目的编号

为了便于记忆和查阅,便于按照排列的次序开设账户,以及便于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归类汇总和编表,就需要对各个会计科目进行编号。会计科目的编号方法很多,一般有数字编号法和文字编号法两种。

1.数字编号法

数字编号法就是用阿拉伯数字排列科目的编号。它分为数字顺序编号法和数字组编号法两种。

(1)数字顺序编号法,是指按照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科目的编号方法。比如,根据每类科目的多少,将资产类科目的编号为1〜29的号;负债类科目编号为30〜49号;所有者权益科目编号为50〜59号;以此类推,在每类科目之间应留有一定的空号,便于增设科目。

这种编号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容易记忆。缺点是编号不能反映会计科目的性质。一般运用于经济业务比较简单,运用会计科目比较固定的单位。

(2)数字组编号法,是指用一定的数字组排列科目的编号方法。它是顺序编号法的发展。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科目的编号采用的就是数字组编号法。编号的第一位号码表示科目的大类,如1号为资产类;2号为负债类;3号为共同类;4号为所有者权益类;5号为成本类;6号为损益类。编号的第一位号码与第二位号码连在一起为科目的小类,如10为资产大类中的货币资金类科目;14类为资产大类中的存货类科目;16为资产大类中的固定资产类科目等。第三位与第四位号码为顺序号。

这种编号法的优点是科目之间的关系比顺序编号法清楚,容易识别,每类科目之间也留有空号,以便增添科目。

2.文字编号法

这是指用有代表意义的字母排列科目编号的一种方法。通常采用英文字母编号,如以A代表资产类;以AC代流动资产类;以ACC代表流动资产中的现金;以此类推。

这种编号法的优点是便于记忆。缺点是书写不如数字方便,S所以很少采用。

现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所规定的会计科目及编号列示如表4-1所示(未包括银行、证券等金融企业适用的科目)。

第二节 账务处理程序的设计

一、账务处理程序的含义和种类

会计凭证、账簿和会计报表是组织会计核算的工具,而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又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以一定的程序结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在这个工作体系中,由于各个部分的结合方式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

1.账务处理程序的舍义

账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账务体系为核心,把会计凭证组织,会计账簿组织及记账程序与方法结合起来的技术组织方式。会计凭证组织是指凭证的种类、格式以及各种凭证之间的关系;会计账簿组织是指账簿的种类、格式及各种账簿之间的相互关系;记账程序和方法是指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步骤和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账务处理程序有多种,科学、合理地选择适用于本单位的账务处理程序,是单位做好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前提。

(1)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可以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简化会计核算的手续。

(2)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可以减少凭证、账簿的使用数量,节约周转时间和费用支出。

(3)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可以明确会计工作的分工协作,加强岗位责任制。

(4)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可以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和财产物资的管理,更好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

2.设计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要求

(1)适应本单位业务性质和经营活动的特点、规模大小、业务简繁等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适用的账务处理程序。

(2)能够及时、正确、系统和全面地提供必需的核算资料,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

(3)在保证核算资料正确、完整的前提下,力求简化核算手续,提高核算工作的效率,使核算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3.账务处理程序的种类

我国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有以下五种:

(1)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2)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3)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4)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

(5)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

以上各种账务处理程序有很多相同点,其主要区别,即各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登记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

二、各种账务处理程序设计的特点、内容和适用范围

(一)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1.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

根据记账凭证直接逐笔登记总分类账。这种核算程序是最基本的会计核算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都是在此基础上演变和发展起来的。

2.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凭证和账簿的设计

(1)设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作为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

(2)设置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采用三栏式账页格式。

(3)设置总分类账,采用三栏式账页格式。

(4)设置明细分类账,根据管理的需要,采用三栏式、数量金额式或多栏式账页格式。

3.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内容

(1)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2)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逐笔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4)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5)期末,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同有关总分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6)期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流程如图4-1所示。

4.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点是简单明了,易于理解。而它的缺点是登记总分类账工作量大。

这种核算程序一般适用于规模小且经济业务较少的经济单位。

(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1.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

定期地将所有记账凭证汇总编制成科目汇总表,然后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这种核算程序是在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基础上,通过增设科目汇总表,并以其作为登记总分类账的直接依据而形成的。

2.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凭证及账簿设置

(1)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下,除设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外,还需设置科目汇总表作为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

(2)设置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采用三栏式账页。

(3)设置总分类账,采用三栏式账页。

(4)设置明细分类账,根据所记录经济业务的内容采用三栏式、数量金额式或多栏式账页。

3.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方法

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方法是,根据一定期间内所有的记账凭证,按照相同的会计科目进行分类,定期汇总出每一个会计科目的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和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并填写在科目汇总表有关栏内,全部总账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与贷方发生额合计数相等。可起到试算平衡的作用。科目汇总表视企业中业务量的多少分期编制,业务量比较少的单位,编制间隔期可以长一点,但是最长间隔期不得超过1个月。业务量比较多的单位,编制间隔期可以短一点,可以每旬,也可以每周编制一张。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可以用会计软件程序自动生成科目汇总表,以简化和加速会计核算。科目汇总表的格式如表4-2和表4-3所示。

4.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

(1)根据原始凭证和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2)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

(4)根据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记账凭证汇总编制成科目汇总表。

(5)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6)期末,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以及各种明细分类账户余额合计数分别与总分类账中有关账户的余额核对相符。

(7)期末,根据核对无误的总分类账和各种明细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流程如图4-2所示。

5.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点是: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下,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并据以登记总账,可以减少记账的工作量,并可试算本期的发生额是否平衡,会计手续简单,应用方便。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缺点是:由于科目汇总表不分科目进行汇总,不能反映各科目间的对应关系,不便于根据账簿记录进行检查和分析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不便于查对账目。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适用范围:这种核算程序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和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三)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1.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是:定期根据记账凭证分类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2.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凭证和账簿设置

(1)除设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外,还应设置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作为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

(2)设置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采用三栏式账页。

(3)设置总分类账,采用三栏式账页。

(4)设置明细分类账,根据所记录经济业务的内容采用三栏式、数量金额式或多栏式账页。

3.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

汇总记账凭证分为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三种。

(1)汇总收款凭证及其编制方法。汇总收款凭证是指按“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分别设置的一种汇总记账凭证,它汇总了一定时期内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款业务。

汇总收款凭证的编制方法是:根据现金、银行存款的收款凭证,分别按对应的贷方科目定期分类汇总,计算出每一个贷方科目发生额合计数,填入汇总收款凭证中。一般可5天或10天汇总一次,每月编制一张。根据收款凭证填制汇总收款凭证如表4-4所示。

(2)汇总付款凭证及其编制方法。汇总付款凭证是指按“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分别设置的一种记账凭证,它汇总了一定时期内现金和银行存款的付款业务。

汇总付款凭证的编制方法是:根据现金、银行存款的付款凭证,分别按对应的借方科目定期分类汇总,计算出每一个借方科目的发生额合计数,填入汇总付款凭证中。一般可5天或10天汇总一次,每月编制一张。根据银行存款付款凭证填制汇总付款凭证如表4-5所示。

(3)汇总转账凭证及其编制方法。由于转账凭证无主体科目,从理论上来说,汇总转账凭证既可以按转账凭证的贷方科目分别设置,也可以按转账凭证的借方科目分别设置。但为了避免混乱,一般按转账凭证的每一贷方科目分别设置,并按与设置科目相对应的借方科目分类汇总。每5〜10天汇总一次,每个贷方科目每月编制一张,月末计算出汇总转账凭证中各借方科目的合计数,并据以登记总分类账。

为了编制汇总转账凭证,要求转账凭证按一贷一借或一贷多借的形式编制,不能编制多贷一借的会计分录。还应指出,如果每月某一贷方科目的转账凭证数量较少,或者汇总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已按贷方科目设置,则可以不再编制汇总转账凭证,直接根据转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汇总转账凭证格式如表4-6所示。

4.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的基本内容

(1)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2)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4)根据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记账凭证,汇总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

(5)根据定期编制的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6)期末,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同有关总分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7)期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流程如图4-3所示。

5.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点: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由于按照账务对应关系汇总编制记账凭证,便于了解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缺点:按每一贷方科目编制汇总转账凭证,不利于会计核算的日常分工,并且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的工作量也较大。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适用范围:这种核算程序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四)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

1.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

日记总账是指既具有日记账作用,又具有总分类账作用的一种联合账簿。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是根据记账凭证直接登记,日记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

2.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的凭证和账簿设置

(1)设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2)设置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采用三栏式账页。

(3)设置日记总分类账,采用多栏式账页。其基本格式有两分:一部分是序时登记的日记账部分,一般设有日期、凭证号数、摘要、本期发生额等栏目;另一部分是分类登记的总分类账部分,一般按各个总账科目设置专栏,每个专栏下再分设“借方”和“贷方”两个小栏。日记总账账页格式见表4-7所示。

(4)设置明细分类账,根据所记录经济业务的内容采用三栏、数量金额式或多栏式账页。

3.日记总账的登记方法

日记总账登记方法是:平时每笔经济业务都要在登入发生额栏的同时,在同一行内的有关专栏内作借方和贷方栏次的登记。

月终时,必须结出各栏的合计数。日记总账的发生额栏合计数应与各专栏借方发生额或贷方发生额的合计数相符。

4.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内容

(1)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

(2)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根据记账凭证及其所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逐笔登记明细分类账。

(4)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及转账凭证逐日逐笔登记日记总账。

(5)月终,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及各种明细分类账余额与相应的日记总账余额相核对。

(6)月终,根据日记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

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流程如图4-4所示。

5.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点是:简化了记账手续。同时,又由于日记总账将所有的总账科目集中在一张账页上,账户间的对应关系清晰,所以便于对经济业务进行检查、分析。

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的缺点是:当企业的经济业务相当复杂时,往往需要设置较多的会计科目,致使账页过长,而不便于记账和查阅。

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的适用范围:这种账务处理程序只适用于设置会计科目不多的小型企业。

(五)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

1.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

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需要设置和登记多栏式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然后,再根据多栏式日记账的本月收付发生额和各对应账户的发生额登记总分类账;对于转账业务,可视转账凭证的多少根据转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或根据转账凭证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2.多栏式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的凭证和账簿设置

(1)设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2)设置多栏式现金日记账和多栏式银行存款日记账,其格式如表4-8所示。

(3)设置总分类账,采用三栏式账页。

(4)设置明细分类账,根据所记录经济业务的内容采用三栏式、数量金额式或多栏式账页。

3.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内容

(1)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2)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登记多栏式现金日记账或者多栏式银行存款日记账。

(3)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明细分类账。

(4)根据多栏式日记账和转账凭证或转账凭证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5)月末,将日记账、明细分类账的余额与总分类账的有关账户余额核对。

(6)月末,根据日记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

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流程如图4-5所示。

4.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点:由于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下的收付款业务是通过多栏式日记账进行登记汇总后,据以登记总账的,多栏式日记账既起到了银行存款和现金的序时登记的作用,又起到了汇总收、付款凭证的作用,因而,大大减少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

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的缺点:在业务较为复杂的单位,日记账的借方或贷方的专栏就会很多,使账页过于庞大,不便于登记和保存。

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的适用范围:这种账务处理程序—般适用于收、付款业务较多、转账业务不多的单位。

上面探讨了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具体流程和核算特点,以及这些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它们的适用范围。各个单位在设计账务处理程序时,要充分考虑本单位的业务特点,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选择最适合本单位情况的账务处理程序,以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好的核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