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日中天徐永祚

这是一位会计界明星。1933年12月24日,他应上海市商会之请,发表了改良中式簿记的演讲,并举办改良中式账簿表单展览,陈列账簿表单共四五十种,参加者竟有近万人之众。演讲过程中,沪上商界名流盛灼三身临其境,听到一片“綷嚓”之声,以为是雨打玻璃顶棚之声,“亟出视之,则天朗气清如故”,回头方知是台下听众专注地翻看材料时所发出的声音,“为之莞尔”,故赋诗以记之:“徐公说法上演台,万人倾耳为存该,一篇讲义翻开际,綷嚓声喧似雨来。”(注:“嚓”字原文为角丝旁)

为演讲及展览会作文赞赏、题辞捧场的名流众多。有国民党元老林立夫、大书法家于右任、北京大学教授童冠贤、复旦中文系主任叶楚伧、国民政府主计长陈其采、会计局长秦汾(曾任北京大学理科学长)、实业部长陈公博、审计部长李元鼎、教育家黄炎培、上海市教育局长兼社会局长潘公展、中国银行副总裁俞寰澄、“同盟会三姐妹”之二姐徐佩瑶以及沪上钱业银行业等各界名人穆藕初、张公权、杜月笙……,等等。(本文作者所掌握资料有限,以上人物的身份职务未必与其时相符,只在说明其“份量”而已)

演讲会前后,“新闻报于民国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及申报于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特刊改良中式簿记专号”。本文作者实际翻阅旧报,申报于十二月二十二日以相当篇幅刊登各界对改良中式簿记的评论,二十五日则除在第十版翔实报道“市商会昨开大会演讲改良中式簿记”外,另将第十五版《经济专刊》整版辟为专号,显然是作为当时要闻。且“距今不过三日,各方投函徐氏,或请演讲,或请解答,或请设训练班”,所以徐永祚也上了当时最先进的“IT平台”,决定“于本月二十九日三十日”通过广播无线电台“播音演讲,以餍众望”。

拥有五百多名“会计学专家”和“主持计政者”为会员的中国计政学会,“向徐氏以半价购得改良中式簿记概说数百本,分致会员,共予提倡”,“且由杨汝梅氏具函”青岛市长,“就青岛市实施采用”。虽是刚成立不过半年,该学会地位之高,从其会员组成可见一斑:计有主计长陈其采、岁计局长杨汝梅、苏财厅长赵棣华、会计局副局长闻亦有、军需署会计司长杜之英、军需学校会计主任墨林翰、交通部会计长张心澄、铁道部会计长张竞立、教育部长周世杰、考试委员长王用宾等。

外埠也闻风而至,北京军需学校通过岁计局长杨汝梅约请徐永祚赴京演讲。

本文所附的老照片(潘万华翻拍)三祯,图一是演讲会讲台,中间站立者应为徐氏;图二应是拍摄者原地转身所拍下的后半部及二楼会场;图三是改良中式簿记讲习科开学典礼。遥想当年,徐永祚先生人气之旺,应不亚于当今“如日中天”之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但是,走到这一步,徐永祚先生经历了十几年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漫长奋斗过程。

据《浙江通志》网上资料,徐永祚(1893—1961),字玉书,浙江海宁人,先后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和上海神州大学,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创始人,曾任上海《银行周报》主编、上海银行公会书记长等职。张连起先生的文章(参见张连起《远远近近话方位》,《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年第12期)告诉我们,谢霖是中国第一个获得会计师证书的人,但取得证书后并未立即开业,所以徐永祚是实际从事注册会计师业务的第一人。他在1933年1月1日《会计杂志》发刊词中说:“余从事会计师业逾十载,经手办理之会计委托事件以千计。阅历既多,深以我国会计学说之不昌明、会计制度之不完备为憾。尝思竭一得之愚,与国人相研讨。故前有“会计丛书”之编篡,今不揣谫陋,复集合同志,创为本刊。…以期达到改良中国固有会计制度、介绍各国最新会计学说之愿望。”

中国工商业原来已经有了源远流长的中式簿记,在西式簿记引入中国的历史背景下,要推动事物进步,如何对待已有的中式簿记?大抵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改良”,即根据清末以来占主导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尽可能沿续传统,不过多触动原有基础的吸收修正方式;另一为“改革”,即基本废弃原有基础,另起炉灶的激进方式。从个人执业的经历,徐氏选择了前者,即改良原有中式簿记的道路。

早在1927年秋,徐永祚便曾“应中国经济学社之请作公开演讲,题为改良中国会计问题,各大学闻之,复纷纷邀请演讲,乃又分赴暨南大学及上海商科大学等处重申其义。演讲稿散见中国经济学社季刊及暨南大学会计学刊,颇引起国内会计学家之注意。日本会计学者有本邦造氏且亲来咨询,为文刊之日本《会计》杂志。”“但综当时所讲者,仅及中国会计之现状与缺点。与夫改良之经过与感想。至于改良之具体方案,尚未有所述及”。

改良中式簿记运动获得实质性进展的标志,应是1933年《会计杂志》创刊号,徐氏发表《改良中国会计问题》。在此基础上最先正式推出的,是《改良中式商业簿记方案》。因考虑到“中式商业簿记通行最广,有待改良者亦最切。且研究簿记,应以商业簿记为入手之门。至于其他簿记……自不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也。”

他在“改良之经过”一节中,阐述了他对中式簿记从因无知而主张废弃,到调查后观念为之一变,认为确有维持之价值,决难废弃,需要加以改良,并制定标准化方案,以收普遍改良之效的心路历程:

“民国七八年间,作者开始研究簿记及会计之学。……当时对于世界通行之复式簿记与会计原理,虽已粗知粳概,而于中国通行之账簿及账法,则几一无所知。以为中国账簿,颠倒紊乱,支离破碎,毫无研究之价值,充其极不过一单式簿记耳,故主张根本废弃。民国十一二年间,作者执行会计师职务有年,鉴于西式簿记不能为一般人所认识,……乃主张仿照日本式,采用西式账簿之格式,而改为直式,完全用中文记录。…当时且以洋纸钢笔等洋货之不宜推销,主张改用国纸及毛笔书写。……不过对于中国旧式簿记,仍主张废弃。

民国十五六年间,作者尝调查中国簿记及账法,略有所得,对于中国簿记之观念,为之一变,承认其尚有秩序的组织与一贯的账法,较之单式簿记,确为进步。同时且感觉其通用之广、历史之深,以为决难完全废弃,但其缺点甚多,非加以改良不可……

近三四年来,改良中式簿记之设计既多,成效渐著。而改良之程度,亦续有进步,大规模事业行之亦尚称便,乃愈觉中式簿记之形式与账法,确有维持之价值。惟所定改良法则。历史甚浅,推行未广。非规定一种改良的标准方案,不足以收普遍改良之效,……”

随后,徐氏又发表《银行会计与中国簿记法》演讲稿,分为四段,即(1)中国银行会计概况。(2)中国收付簿记法大意。(3)对于中国银行会计之观察。(4)银行会计应用中国簿记法处理之建议。李亚陶也发表《论中式会计收付原理并推行于一般官厅会计》。

至此,改良中式簿记方案对各业会计已具备较广泛的覆盖面,因改良方式在推进时阻力较小,成为徐永祚先生广受欢迎的原因。

【来源:《新理财》   作者:汪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