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采购估价入账 暗藏纳税玄机

2009年8月,江西某市税务稽查组检查位于老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的A公司,被检查年度2008年是A公司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三年的最后一年。

检查组在进行查前分析时发现,A公司被检查年度的利润额比上年度大幅增加,利润率奇高,检查组分析后认为,A公司很可能为了充分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的优惠而在免税期的最后一年推迟成本结转或费用摊销,或提前实现了业务收入,由此决定将这方面的问题作为检查重点。

稽查组进驻后发现,A公司被检查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与上年度相比不仅增幅不大,而且各项主要费用也未下降,但销售成本率却大幅下降,说明A公司利润额的增加主要来自产品销售成本的降低,由此推断A公司很可能存在少转产品销售成本的问题。仔细检查后发现,少转成本的问题主要发生在被检查年度的12月份,尽管A公司当月的产品销售数量与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的数量一致,但结转销售成本的产品平均单价明显偏低,从而使得12月份的产品销售成本少结转了约300万元。

检查组与A公司沟通此问题后,A公司做了如下解释:

在被检查年度的11月,A公司购进一批原协议价300万元的甲原材料,已验收入库并在当月全部耗用,生产的相关产品也于次月实现销售。但由于在甲原材料的价格问题上与供货方发生纠纷,直至2009年6月初双方才达成一致意见并结清了320万元货款,A公司也于6月中旬才收到了320万元原材料的发票。但是,在没有收到该发票以前,A公司每月均按计划成本暂估入账,作“借:材料采购——甲材料300万元”,“贷:应付账款——暂估甲材料300万元”,下期初做相反分录予以冲回。直至次年6月收到发票后正式作“借:材料采购——甲材料320万元”,“贷:银行存款320万元”后才处理完毕。检查组马上指出,按照正常会计核算流程不会造成少转产品销售成本的情况。但A公司又解释说,他们公司在进行涉税事项处理时实际上执行的是“税务会计”,即直接按税法的标准或规定执行,如上述甲原材料的发票在当年度的12月份仍未收到,在结转当月相关产品销售成本时,就在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的产品单价中直接扣除了其中耗用的甲原材料部分的成本,从表面上看造成了全月结转的产品销售成本降低了300万元,但实际上是对无发票购进的甲原材料按照税法规定进行了纳税调整,直到次年6月收到发票后再在当月结转的产品销售成本中增加了该320万元的原材料金额,并列入税前扣除。所以,A公司对该笔320万元的原材料仅是因发票问题而延迟了入账时间,并未重复列支。

至此,尽管造成A公司被检查年度免征企业所得税计税所得额奇高的原因已经查明,但检查组内对此问题的处理却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A公司这样处理是正确的,没有购进发票就不好税前扣除,这符合税法以票管税的基本原则,再说是在汇算清缴以后收到发票,所以没有允许在被检查年度扣除是正确的,推迟到次年度扣除也是合理的。

第二种意见认为,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原则中的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相关性原则和企业纳税年度内应计未计扣除项目,不得转移以后年度补扣的规定,上述320万元原材料的耗费应在耗用当年扣除,次年6月收到发票后应该作追溯调整,不可转移到以后年度扣除。

两种意见一时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检查组长决定先核实A公司解释的正确性。

核实的结果印证了那句老话: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最终查明,上述所谓的原材料价格纠纷纯粹是一场骗局,是A公司为了所谓的“合理避税”而精心谋划的。为了达到充分享受减免企业所得税的目的,A公司与其有多年购销关系的甲原材料供应商商定,以价格纠纷为由,将被检查年度11月份的一笔300万元的购销业务推迟到次年6月开票并付款。A公司以为这样可以通过税前扣除问题将次年度的征税利润变成前一年度(即被检查年度)的免税利润,达到少缴企业所得税的目的。另外,A公司多付给对方的20万元,从表面上看是双方对纠纷协商后A公司妥协而多付了20万元,实际上是A公司为了感谢供应商对其所谓“避税”的配合及延迟付款的利息。

因此,所谓因价格纠纷而估价入账纯粹是弄虚作假的偷税行。

分析

此案例提示税务检查人员一定要重视对材料采购此类不经常涉及税收问题的会计账户的检查。不能认为这些账户很少涉及税收就不重视甚至放弃检查。如果企业在账面上利用会计核算进行逃税,一般都会出现违反会计核算规程或在正常会计核算情形下不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形,而且这些违规行为或异常情形很可能就涉及到一些平时很少与税收事项有关联的会计科目。

所以,检查人员一定要分析出这些异常变化是否会对税收产生重大影响。正如上述案例中A公司试图通过材料采购科目对原材料的估价入账来调节和影响企业的计税所得,最终达到多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的目的。因此,检查人员对被检查单位可能出现的利用会计核算方法精心策划的舞弊情形不仅要保持高度警惕。

而且还要对违反会计核算规程或正常会计核算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形予以高度的重视。

同时更要具备必要的分析和专业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