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对账单 隐藏大问题

2009年11月,广州市税务人员组成检查组,对只有80多名员工的软程公司进行检查。软程公司属于IT行业,该公司仅开立了一个基本存款账户和两个一般存款账户,日常会计处理也仅是以应纳营业税的业务收入及工资、费用等开支为主,会计核算简单、清晰。检查过程中,财务人员主动提供了每月保存完整且很少有未达账调整的银行对账单和余额调节表等相关资料。检查员小王围绕该公司有关纳税方面的数据、指标等做了比较和分析,发现被检查年度的业务收入、盈利及营业税和所得税的纳税额较前两年均有小幅下降,但主要费用的开支却不降反升,小王怀疑有隐瞒业务收入的问题,但一时又无从下手。

检查员老张指点,需对可能隐瞒业务收入的疑点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检查。于是小王检查了与业务收入有密切关联的业务招待费及员工工资,发现这两项开支均比上年度增加了20%,这更加深了小王对隐瞒收入的怀疑。她先后在账面上检查了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及银行存款等可能与隐瞒收入相关会计科目的核算情况,但未发现任何异常,小王一时陷入困境。然而,在检查休息与公司员工闲聊时,小王获得了关于公司中层领导年薪的两种相互矛盾的说法,一说25万元,二说仅7、8万元,两种说法如此大的差异让小王虽迷惑不解,但感觉此信息很有价值。

为了揭开谜底,小王对账面工资的发放情况进行了检查,确认该公司中层领导工资的账面发放额仅是7、8万,但如果25万确有其事,则该公司一定有其他资金来源。与此同时,老张又提供给小王另外一条信息,说他在查阅该公司年终总结时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公司三年来的业绩一直保持着稳步上升的态势,已经为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这两条信息又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该公司被检查年度的业务收入应该是上升的这一重要信息,这更加说明该公司极有可能存在隐瞒业务收入的问题,至此,小王把检查的重点目标锁定为银行存款。

小王首先将公司三个银行存款账户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逐一进行了核对,发现很少有未达账项的调整,即使有,也是很小的金额,且余额调节表已作调整。从账务处理上看,该公司以银行转账形式收到的销售款项均已按规定计入了主营业务收入,账面检查情况似乎应该没有问题,小王再次陷入弥茫,一筹莫展。冷静思考后,小王意识到在此前的检查过程中她完全相信了公司提供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而且自己也没有对公司的银行对账单进行专门的查阅,容易造成检查漏洞。于是她仔细查看了银行对账单和余额调节表,果然发现其中一些银行对账单上多次出现大金额资金一收一付的异常情况,这引起了小王的注意。她马上将这些一收一付的情况与账面核算情况进行核对检查,惊奇发现公司账面对这些一收一付的资金进出根本没有做任何账务处理。经全面检查后发现,该公司在全年中共有9个月的银行对账单上出现了18次大额收支一收一付,总金额达到897.22万元,而公司账面上根本没有记载这些资金的收付,余额调节表上也未予以反映。于是,小王又对付出资金跟踪追击,发现该公司在收到每一笔资金时立马又全额转入了另一以公司食堂名义开立的银行账户。

原来,该公司为了降低税负,在对外开具的部分统一发票中采取了“大头小尾”的方式,仅给客户的发票联按应收业务收入的金额全额填开,其他联次则填开很小的金额,当客户将这部分资金全额汇到公司银行账户后,财务上立马将相关款项转汇到公司食堂账户,然后再定期从中取少量金额作为相关发票记账联入账时收取的现金予以入账,而其余的大量现金则主要用于对公司中层以上领导的工资、奖金、福利及其他费用的支出。该公司本以为这种瞒天过海式的巧妙处理可以少缴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但最终还是东窗事发。税务机关追缴了该公司的税款,按相关规定加收了滞纳金,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偷鸡不成蚀把米。

启示

此案例提醒税务检查人员必须注意两点:

一是检查人员的检查范围要全面,不能仅根据自己的习惯检查自认为容易出问题的会计科目,不能留检查死角,必要时需扩大或完善检查范围,重点检查一些可能与存在问题相关联的容易疏忽的会计科目、核算环节及基础资料,堵塞检查漏洞:二是检查人员不能让被检查对象了解和熟悉检查方法或预见到检查规律,不能让被检查对象轻易研究出应对检查的方法而钻了检查的空子。因此,检查人员要注意加强检查范围的全面性和不可预见性,让被检查对象防不胜防。

该案例还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检查过程中不要忽视来源于各方面的与检查相关的蛛丝马迹。检查人员要善于从各种非常规或非正式的渠道获取对检查有用的各类信息,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将很可能使检查工作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来源:财会信报   作者:张振字  刘志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