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AT梦碎扩张上市路

从2009年11月开始,时尚平价店ITAT“倒闭清仓”的消息从上海、深圳、长春、呼和浩特、温州、包头等城市传来。3折甩卖让清淡已久的店里再次人头攒动,证实了2009年6月媒体“资金链紧张”的猜测。

ITAT铁三角模式曾让业界惊艳不已:ITAT、供货商、门店业主结成利益共同体,均摊风险。

供货商负责服装供应,ITAT负责经营装修,业主提供门店场地,“零货款、零房租、零库存”的模式轻得不能再轻,开一个店的成本仅需百万元左右。然而,ITAT门店的销售额却让人笑不出来,旺铺拒绝承担经营风险,与ITAT合作的商铺多数坐落在城市边缘人流稀少的旮旯角落,加上服装款式落后和质量低劣,消费者少人问津,月销售额在十万元以下的门店比比皆是。

应该说,ITAT的模式有其合理性,否则中联、欧洲银证、五洲连锁等公司就不会成为它的股东,风险投资人亦不会追加1.2亿美元的投资。假如欧通国放慢脚步、调整好模式中的瑕疵、加强连锁店管理标准,ITAT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

但他追求的是开店的速度,2004年至2008年9月,ITAT在全国300多个城市的店面数量达到800多家。只有欧通国的上市梦想能解释这个不计质量的开店速度,他多次强调:“ITAT的目标是上市,并以5年的时间发展到流通市值100亿元。”快速扩张、无品牌内涵、管理缺失的特点,使得ITAT更像一个迅速吹大的上市之壳。

造壳上市,是财务投资者所为。为了让壳更好看,有媒体揭露,ITAT大胆造假应付上市前的尽职调查。在投行调查连锁店前,欧通国给员工一笔钱假扮顾客购物、以免费购物券请员工的家属朋友来购物,虚增客流量,虚报销售数据。

2008年ITAT两次聆讯均未获得通过,因为香港联交所担心ITAT的商业模式不可持续。上市失败后,ITAT花光钱的问题暴露出来。

2009年上半年,许多店的员工发不出工资,供货商领不到货款,累计拖欠货款3亿元以上,欧通国表示,要将门店关闭至500家左右.属企业正常的“调整”。此时,ITAT整体倒闭的传言却已经在四下散播.

刘纪鹏告诫:“企业如果为了上市弄虚作假,这个过程最终是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特别是对申请上市的企业高管,如果信誉丧失,他们就再也不会有市场了。”

2009年下半年,山东如意集团几经思量,放弃并购ITAT,是否预示着ITAT已成投资者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