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税工程为何蒙上神秘的光环

说起金税工程的来历,全国政协副主席、原电子工业部部长胡启立可说是金税工程的开山鼻祖,而江泽民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决策金税工程,使金税工程从出生就蒙上了神圣而神秘的光环。

1993年,江总书记视察沙河卫星地面站,当时胡启立及人民银行的领导陪同视察,江总书记一边兴致勃勃地观看世界一流的卫星发射设备,一边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现代国外都是用信用卡作交易,身上只带信用卡就行了,而咱们的人从广州飞到北京,拿着大麻袋装着钞币带到人民大会堂作交易,全部现金流通,这成什么样子,你们搞电子,得赶紧想个办法…….。总书记的话既是鞭策又是鼓舞,深深地刻在他们心里。他们马上会同几个部门讨论研究,反复商量,逐步产生一个构想,便是金税、金关、金卡,当时叫“三金工程”。后又在中央领导的直接过问下,金税工程很快立项,并由江总书记签发。

金税工程立项后,考虑到原航天工业总公司技术力量雄厚,科学门类齐全,所研制项目又涉及国家机密,有关领导便责成该公司为主进行研制开发。该公司迅速从所属几个研究院所中抽调了精干班子投入研制开发工作。这几年,为适应市场需要,原航天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负责研制金税工程的航天金穗技术有限公司归属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所管。以增值税计算机稽核系统、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税控收款机系统为子系统的“金税工程一期工程”开始筹建。

在国内一流计算机专家和密码专家的艰苦努力下,1993年12月,金税工程在焦急的期待中降生了,当月便投入到鞍山、镇江、珠海三个城市试点,试点效果比较理想。1994年1月21日,在中南海小礼堂,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容基、邹家华、李岚清及有关国务委员、十几位部委领导听取了航天工业总公司六套原理样机的汇报演示,对演示效果表示满意,并做出进一步试点推广的决定。同年,金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发明专利。1994年3月,“金税一期工程”中的增值税计算机交叉稽核系统率先上马。

从1994年3月到1997年12月,国家税务总局在全国50多个城市进行了增值税交叉稽核系统试点,涉及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十多万户,3年试点期间,共收集票据数亿笔,录入票据数千万笔,查出犯罪线索3万多起,查补税款达1亿多元,对打击不法分子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8年,国家税务总局在总结“金税一期工程”工作时发现,“金税一期工程”建设存在两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依靠人工录入专用发票数据,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数据采集不全,存在大量人为错误,有些纳税人通常情况下也不会提供虚开发票的数据;二是由于只在50多个城市建立了稽核网络,对其他地区的专用发票还无法进行交叉稽核。针对这两个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又对“金税工程”重新进行了优化设计,推出了“金税二期工程”。

“金税二期工程”的整体思路:建立基于企业申报信息的稽核为主导、以发票信息稽核为辅助的增值税计算机稽核系统,旨在强化以两级稽核为核心的增值税日常稽查管理,以及时发现和查处不法分子的增值税偷骗行为。“金税工程”的内容也从一期建设的3个子系统过渡到二期建设的4个子系统,即覆盖全国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覆盖全国税务系统的防伪税控认证子系统、增值税交叉稽核子系统和发票协查信息管理子系统。

这样,金税工程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1996年开始,认证系统在5省4市(辽宁、山东、江苏、淅江、广东、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投入运行,认证系统的运行对打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犯罪行为起到了明显成效。

按照推广金税工程的部署,自1999年将所有开具十万元以上销售额专用发票的企业纳入防伪税控系统管理,据统计1999年全国有12万户企业进入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2000年达到了25万户。2001年1月1日起,金税工程的认证子系统、稽核子系统、协查信息管理子系统在“五省四市”开通运行,从2001年6月1日起认证系统在其他22个省区投入运行。从2001年7月1日起,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在全国各省市开通,进入防伪税控企业达到了45万户。2002年将完成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的全面推行工作。自2003年1月1日,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必须通过防伪税控系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时全国将统一废止手写版增值税专用发票。

【来源:中国税收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