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制度设计》——董惠良第二章 企业会计制度的总体设计
《企业会计制度设计》——董惠良
第二章 企业会计制度的总体设计
查找更多

第一节 总体设计及其作用

一、总体设计的含义

总体设计是指对某一确指单位所要设计会计制度的内容及其设计工作作出的全面安排及规划。总体设计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本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中涉及的设计内容勾画出总体框架和总体规划,经过各方面论证后确定最后的设计方案;二是对本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工作程序、所需人员、设计经费、设计进度、设计时间等作出安排。

总体设计只是一个规划性的文件,总体设计对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指导思想、设计内容、设计方法、设计程序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思想,是经广泛征求意见并在专家学者充分论证基础之上确定的总体设计方案。这一总体设计方案事实上已确定了所设计会计制度的基本内容,对未来将要实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轮廓作了初步的勾画。总体设计是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具体过程中的纲领性文件,其优劣直接关系到将来设计定稿的企业会计制度的可行程度。因此,在正式着手开始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前,一定要组织精干人员、投放相当的时间,认真做好这一工作。

完成总体设计的通常做法是:首先,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其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总体方案;最后,会同有关人员、专家学者反复分析对比各种总体设计方案,从中选出并确定最优的一个。总体设计方案一经确定,应保持其相对稳定,尽量避免频繁的、大幅度的调整和修改。当然,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如果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或者出现了未曾预料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当及时调整总体设计方案。

二、总体设计的作用

(一)为进行具体设计提供依据,保证所设计会计制度的可行性

经过深思熟虑的总体设计方案,不仅为各个具体会计制度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而且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所设计会计制度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总体设计方案是在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的

在进行会计制度的总体设计时,对所要设计的会计制度已经进行了针对性很强的调查研究,听取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也经过了专家学者的充分论证。这些都为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铺垫了坚固的基石。因此,在这种基础上提出的会计制度设计的总体方案就具有了真实的可行性。

2.总体设计方案中已明确了会计制度的基本轮廓

总体设计中,对所设计的会计制度在总体上已经明确了框架,在内容上已经作出了规划,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就可以在总体设计的框架范围内,根据这些总体设计的规划设计出具体的会计制度。

如果在具体的会计制度设计前,没有总体设计这一过程,事实上就是缺少了一个指导设计过程有序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此时,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按照制度设计者的主观设想贸然进行具体设计,那么在设计过程中就必然产生极大的随意性,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设计出来的企业会计制度也难以保证其可行性。将来发现不妥之处,返工的工作量太大,将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二)使各项制度之间同步协调

一个完整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是由若干套具体制度共同组成的。就企业会计制度而言,它不仅与企业中其他管理制度密切相关,而且会计制度中每一个具体的制度之间也彼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在会计制度的总体设计中要同时考虑有关制度的内容,对不同制度的相互联结采取协调一致的办法和措施。通过总体设计,应当达到两方面的协调。

1.各具体会计制度之间的协调

一个完整的会计制度是由若干个单一的或者具体的会计制度组成的,各个单一的、具体的会计制度之间或者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或者存在着业务环节上的前后衔接。例如,在财务会计报告制度总体设计的有关内容中,确定了除设置国家统一规定的必须设置的对外公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以外,又确定了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内部会计报表的种类和形式,并对这些会计报告中应反映的指标或项目也加以明确。那么,在总体设计中涉及有关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内容时,就不仅要考虑到其与财务会计报告指标的过渡与衔接问题,还要对有关计算方法提出相应的设计要求。在总体设计中确定了基本思路以后,设计人员就可以有目的地具体设计财务会计报告、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相互之间的协调和衔接办法,就能充分保证编制会计报表的数据需要。如果企业会计制度能够按照这种内在联系有条不紊地进行设计,那么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会计制度的可行性。

2.企业内部不同管理制度之间的协调

企业会计制度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企业之中的,与企业会计制度并存的还有其他各项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的规章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其他管理规章制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在这个企业管理制度体系中,每一个单项或者专业管理制度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在进行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时,首先应当从总体上充分考虑这种制度之间的依存制约关系。比如,在设计成本管理制度时,就要考虑怎样和业务核算中的班组工时管理制度、机器台班产量记录制度、劳动人事制度等相衔接;又比如,在设计现金管理制度时,应当充分考虑与企业中的费用控制管理制度、费用审批权限制度等的衔接。

企业会计制度总体设计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在具体着手起草每一个会计制度时预先考虑到这种企业会计制度内部各制度之间;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其他管理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衔接,并具体提出解决这种联系与衔接的途径与方法。简单讲,在总体设计中,可以就不同的制度板块之间或者会计制度内部不同的组件之间,以什么方式完成接口问题事先提出建议与设想。

这种事先的预计与设想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总体设计中充分地作了预计与设想,才能够在具体设计会计制度时对上述的种种联系与衔接作出切实可行的解决与安排,从而加强会计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才能够避免制度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出现矛盾与冲突。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各项制度相互衔接、协调一致,使制度与制度之间有机地、紧密地联系起来,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如不经过这样的总体设计,所设计的制度就可能不系统、不完善,甚至会出现因为制度间的衔接性差而使已经成文的制度无法执行的现象。

(三)有利于会计制度设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会计制度设计工作,要按照所设计的制度的内容和预定的时间进度逐项去完成。总体设计可以发挥两方面的作用。

1.总体设计可以明确设计分工

在总体设计中已经对会计制度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内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总体上作了勾画,并提出了设计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这就有利于设计工作的分工合作。在进行具体的制度设计时,设计人员可以在总体设计的框架范围内进行合理分工,按照既定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和设计要求进行设计,从而可以使会计制度的设计工作在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氛围中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人为因素的干扰而在设计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剧烈波动。

2.总体设计有利于控制设计进度和各项设计消耗

总体设计中对会计制度设计所需的人员配备、时间进度、经费开支等资源耗费作了初步的估算,并根据这种估算作了具体安排。这样,在具体进行会计制度设计工作时,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总体设计中事先制定的进度计划等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分配工作人员,并按照规定的时间进度完成设计任务。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和人力,使会计制度设计所需的资源耗费降到最低,充分节约会计制度设计中的各种资源耗费,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节约社会资源。

第二节 调查研究

一、确定调查研究内容的原则

做好总体设计的第一步是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有计划地收集各种与会计制度设计有关的资料,同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研究和整理,揭示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性,并据此确定会计制度设计的总体思路。调查研究是做好会计制度总体设计的关键一步。毛泽东曾经在《实践论》中说过:“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企业会计制度是针对某一特定的企业来制定的,能够满足和适应这一企业管理要求是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为了贯彻这一原则,在具体着手总体设计之前,一定要对会计制度的设计对象——特定的企业中的特定设计内容,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

企业会计制度总体设计之前的调查研究内容和调查研究原则,必须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要求和对会计制度设计对象的了解程度予以确认。

1.调查研究的内容取决于会计制度设计的种类

从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涉及的内容来看,有全面设计、补充设计和修改设计三种情况。如果是全面设计,那么,在调查研究时就要对企业有关会计工作的全部情况以及与企业会计工作密切相关的生产经营情况等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的面要宽,调查所获取的信息要广,这是全面设计企业会计制度调查研究的重要原则。反之,如果企业进行的是补充会计制度设计,那么,调查研究的重点则应当是与设计有关的内容,对设计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内容只要作面上的了解和掌握就可以了。如果作修改设计,则要重点调查现有的或者现在正在实行的会计制度在哪些方面已经不适应目前客观环境的变化,同时要摸清目前的客观环境对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从而准确地寻找企业会计制度修改的切入点。

2.调查研究的内容必须和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相结合

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其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具体方法也各不相同,反映在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上其要求也各不一样。所以,企业在进行会计制度设计之前,要针对本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调查。比如,设计工业生产企业的会计制度和设计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制度,其调查研究的内容和重点就有所区别和不同。

工业生产企业调查研究的重点应当放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物料的流动特点,包括物料的采购、保管、出库、结算等过程;第二,产品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大批量生产还是小批单件生产,是多步骤连续式生产还是单步骤生产;第三,产品销售的特点,是直销还是由中间商代理,是建立自己的销售公司还是直接将产品交给商品流通企业等。

商品流通企业调查研究的重点应当放在两个方面:第一,商品的物流和价值流形式,包括:商品的采购、保管、出库、实行的是买断经营还是受托代销,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与供应商的货款结算方式及货款结算时间。第二,企业的经营方式,是以零售为主还是以批发为主,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3.调查研究的内容要取决于会计制度设计者的具体情况

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任务既可以由本企业的员工承担,也可以聘请外单位的专家、学者、或者经验丰富的会计实务工作者承担。因为会计制度设计任务的承担者不一样,所以,调查研究的内容也不一样。如果是由本单位自己的人员设计企业会计制度,那么这些人员由于成年累月生活工作在这个企业中,不说他们对企业的情况了如指掌,也可以说他们对企业的情况十分了解,因此调查研究的方法和内容相对而言可以更简化一些。反之,如果是委托有关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大专院校中有关专家学者设计企业会计制度,由于他们是企业的局外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处于不知情、不了解的状况,为使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得切实可行,那么调查研究的范围就要广一些,调查研究的内容就要多一些,调查研究的方法也要复杂一些。

4.调查研究的内容与制度设计对象是新建企业还是老企业密切相关

调查研究的内容还要看企业会计制度是为新建企业设计还是为原来的老企业设计。如果是为新建企业设计会计制度,那么这一新建企业的性质、生产特点、经营规模、组织结构等则是调查研究的重点。如果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对象是现存的老企业,那么,除了对上述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外,还要对企业各种现有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一全面的调查研究。

二、调查研究的具体内容

由于会计工作涉及面较广,调查研究工作应着眼于如何提高管理水平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一般企业进行会计制度的全面设计时,应调查研究如下主要内容。

(一)企业管理工作的历史和现状

这实际上是对整个企业管理工作的历史进行回顾,同时对企业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以往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利弊得失,在新设计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继续巩固并发扬光大成功的经验,而对不成功或失败之处则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这方面的调查研究主要做以下工作。

1.调查研究企业管理方面的历史和现状,以及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企业会计制度在企业中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与企业管理的历史密切相关,与其他企业管理制度融为一体,与这些制度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企业管理制度,所以,调查历史、摸清现状,可以使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工作目标清楚、方向明确。

设计者在着手进行总体设计之前,应当对现在正在实行的各项管理制度(其中包括会计管理制度)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搞清哪些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哪些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甚至是失败的教训。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后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对薄弱的环节和失败的教训则寻找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对企业管理工作所造成的冲击和伤害,查清目前是否正在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加强,以及这些改进措施的实际效果。如果是新建企业,应着重了解企业经营特点、经营规模、组织形式、未来规划等方面的情况。

2.就企业会计制度集中进行调查研究

第一,调查研究现有的企业会计制度是否符合实际需要,如果不符合需要,则进一步调查清楚,哪些是因为客观环境的变化使之过时了的,应当予以剔除;哪些是只要经过修订后还是必不可少的制度,同时,在总体设计中提出修订的设想。

第二,调查研究现有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其他管理制度是否能够很好地衔接,如果不能很好地衔接,应当查明原因何在,是会计制度的原因还是企业其他管理制度的原因,在总体设计中提出解决衔接的设想和措施。

第三,从企业管理的总体情况和企业管理的现状来看,调查清楚究竟是否有重新进行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必要;如果必要,那么应当作哪种形式的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是全面设计还是补充设计或者是修改设计。然后针对不同的情况在总体设计中提出设计思想。

第四,如果是委托注册会计师或者其他专家学者设计会计制度,那么,在调查研究阶段还要对受托人提出的总体设计方案进行全面调研和评价,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是否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现实情况,能否达到企业的管理要求,对还需要增加一些什么制度内容以及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提出要求等,并据此修改委托书中规定的设计任务。

(二)企业生产业务和组织结构情况

会计是生产过程的观念总结,会计的实践活动与人类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紧密相连,作为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的企业会计制度同样也要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进行企业会计制度总体设计时必须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以及与企业生产经营现状直接有关的企业组织形式进行深人细致的调查研究,从而使企业会计制度能真正切实可行。

1.企业的主营业务情况

(1)在产品生产企业中,应调查了解以下情况:企业当前生产产品的种类、数量、质量以及今后的生产发展规划;生产产品的类型,是定型产品,还是非定型产品;产品的一般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是大批量生产还是小批单件生产,是多步骤连续式生产还是单步骤生产;耗用的主要原材料和所需的劳务供应情况、半成品的储存情况;产品生产的协作情况和质量管理情况等。

(2)商品流通企业和各种提供劳务的企业,应着重调查了解以下情况:经营业务的范围、提供劳务的方式;各种业务费用的开支情况;商品的流通渠道和经营方式。

2.企业的性质和规模

(1)企业的组织性质。目前在社会上,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的企业:国有独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等。调查者要搞清楚,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对象是其中的哪一种。

(2)企业规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国有企业划分为: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

不同性质的企业,其组织形式、设立程序和出资方式各不相同,内部的运作程序也各不相同。同样,企业规模不同,其内部的经营活动以及与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内部运作方式也各不相同。总体设计中,应当根据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企业的具体情况对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提出设计原则和思路。

3.企业的组织机构

(1)企业是公司(总厂)组织,还是单一的企业组织。

(2)企业内部采取何种管理体制(直线职能制、职能制、直线制、事业部制)。

(3)企业设置了哪些生产车间(分厂)或部门,各自的独立性如何,主要职责范围如何等。

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不同,管理体系不同,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也必然有所不同。从企业会计核算来讲,其核算的层次、核算的组织形式,凭证的传递和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的核算和管理制度也必然不一样,因此,在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调研之后,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在总体设计中确定采用何种会计核算体制、会计管理手段和会计监督方法,确定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或车间的业务关系等。有的放矢地制定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总体方案。

4.本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经济联系与合作的方式

(1)企业有哪些合作方,以什么方式建立与其他企业的经济联系。

(2)企业与供应商、代理商之间的关系。

(3)在开展与外单位的经济联系中,近期和远期的规划如何。

(4)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是什么,是一体化经营还是多角化经营,在一体化经营中是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还是横向一体化;在多角化经营中是横向多角化,还是中心多角化。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往往以投资为纽带建立起与其他企业的经济联系,以实现企业的一体化或者多角化经营战略。通过调查,了解清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合作方式,从而,在企业会计制度的总体设计中,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会计核算制度和会计监督制度的框架和构思。

(三)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现状

任何一项现状都是对历史的秉承,在开创一项新的工作之前,必须了解历史的来龙去脉,摸清历史的脉搏跳动,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新的工作。同样,在制定新的会计制度之前,也必须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调查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附属单位的设置及其财务管理情况

企业会计部门对于附属单位的会计工作负有监督、指导之责,相互之间也必然要发生业务上的联系,因而必须对这些单位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解。了解的主要内容如下。

(1)企业中设置了哪些附属单位,这些附属单位属于什么性质。

(2)企业以何种方式领导管理这些附属单位。

(3)在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上,这些单位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核算单位,还是由企业对其实行全额拨款、费用实报实销的单位,或者企业对其实行差额拨款的半独立核算单位。

(4)这些附属单位的会计制度是否健全,哪些方面应加以改善。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调查,总体设计中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对这些附属部门相互往来的核算形式,确定会计部门对它们实行会计监督的办法以及与它们的相互间的往来结算办法等。

2.企业的会计工作情况

(1)了解现有的会计制度及其执行情况。

(2)现有的会计制度与企业其他管理制度的衔接配合情况。

(3)会计机构的设置情况和会计部门的内部分工。

(4)会计人员的文化程度和业务素质情况。

(5)企业对今后会计工作有何规划、设想及打算。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调查,了解会计工作在加强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摸清楚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现状,总结企业在组织内部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发生的问题及应当汲取的教训。据此,在总体设计中制定出有利于加强或改善会计工作、提高会计管理水平的会计制度。

3.企业财务管理的情况

(1)了解各项长期资金、流动资金、专项资金的来源及其构成和使用情况。

(2)企业的筹资渠道是否畅通。

(3)资金的管理权限和资金的内部调拨使用管理办法。

(4)有无对外投资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对外投资业务的决策程序是否明确。

(5)对长期投资核算采用的是成本法还是权益法。

(6)有无对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管理和控制制度。

(7)企业内部成本和费用管理的现状,有关成本费用的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调查,在企业会计制度的总体设计中,制定出财务收支业务的管理监督办法、重大财务决策的程序和管理制度,以及与其相配合的核算办法和监督办法等。

4.企业各级经营管理人员、企业内部各个单位需要的会计资料

众所周知,会计在执行核算与监督职能时,是以货币为主要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连续、综合、系统的反映的。会计提供的信息连续性、综合性和系统性最强,因此其对企业重大战略投资决策、日常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所起的作用也最大。企业的各个部门、各级各层经营管理人员,在职权范围内行使其决策和管理职能时都离不开会计系统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为了顺利行使他们的管理职能,都需要会计部门按期提供相应的会计资料。但是,由于企业中各个部门与各层经营管理人员所处的位置不同,所行使的职能也不同,因此他们对企业会计资料的要求也就各不相同。为此,在进行调查研究时必须搞清楚不同的部门、不同的管理人员对企业会计资料的详细需求,在进行企业会计制度总体设计时,从满足这种需求出发,提出在各个具体会计制度设计过程中满足这种需求的总体设想与原则。

(四)企业财产物资的管理情况

正确核算企业财产物资的收发保管,保证企业中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是会计实现其职能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便于在企业会计制度的总体设计中提出这方面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思路,需要对以下内容进行调查。

1.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情况

(1)了解固定资产的构成、固定资产的物理特性及使用特性。

(2)企业对固定资产的分类和划分标准。

(3)固定资产的收、发、转移和报废等手续。

(4)固定资产的折旧制度和明细核算办法。

(5)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大修制度。

通过这些调查,在总体设计中设计出一套最有效率的固定资产在企业内部的分工管理制度,提出最能够反映客观实际情况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原则,同时对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用、日常维修维护及保养费用提出总体的管理原则和思路。

2.企业的物资供应和保管情况

(1)了解主要原材料或商品的来源和运输方法。

(2)企业物资的采购报批管理制度,采购资金的使用、报销审批制度。

(3)采购物资采取哪几种结算方式,以何者为主。

(4)物资供应部门的内部分工情况,如计划、采购及保管的分工情况等。

(5)是否在外地设有采购、供应及储存机构。

(6)有无委托外单位加工材料或商品的业务。

(7)内部各单位的物资保管情况、在用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情况。

(8)废旧物资的回收与修复利用情况。

(9)物资的盘点与清理制度。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调查,在总体设计中提出企业中有关物资采购、物资保管、物资收发等供应业务核算与监督的轮廓与框架。

3.企业产品或商品销售情况

(1)了解产品或商品的销售方式,在销售上是以自营销售为主、还是以通过中介销售渠道经销或代销为主。

(2)企业与代理商、经销商、代销商的关系如何;以何种方式与他们结算销货款。

(3)有无商品促销方式,如果有,促销权限的报批审查制度如何。

(4)在物流的管理上是实行销售单位上门提货,还是由本企业送货到店。

(5)企业是否有必要单独设置专门的销售机构,如果销售机构是单独设置的,采取的是什么组织形式,销售机构的管理权限又如何确定,这种销售机构有无向外延伸的销售分机构,销售机构延伸的范围是在本地还是延伸到外地或者遍布全国各地。

(6)销售人员的组成情况如何,是与企业有固定合同的雇员,还是社会上聘请的兼职销售人员,销售人员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的实现方法和实现途径。

(7)销售费用或商品流通费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

(8)销售货款的回收与清理情况。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调查,在总体设计中确定有关产品销售业务方面的核算与管理办法;包装物的核算与管理办法以及销售费用或商品流通费的核算与管理办法等。

(五)计划、统计和劳动工资的管理情况

1.劳动工资管理情况

(1)了解职工的招聘、录用管理制度。

(2)职工队伍的结构和人员组成情况。

(3)合同制职工和临时聘用职工的培训、使用、考核、升级、降级、辞退制度。

(4)企业实行的工资制度、奖励制度以及福利费开支制度。

(5)病假、事假、公假、调休的管理制度。

(6)职工劳动保护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调查,在总体设计中确定有关工资、奖金以及职工劳动保护费用的核算与监督管理办法。

2.计划、统计和其他经营业务的工作情况

(1)了解生产计划、技术组织措施计划。

(2)固定资产的大、中修理计划。

(3)各项资金、成本和利润计划的编制程序和历年来的执行情况。

(4)各项诸如产量、工时、机器台班、职工考勤等原始记录的填制、报送和内部流转程序及管理办法。

(5)企业统计部门所需的会计资料。

(6)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对统计资料及业务资料提出的要求。

通过对这些情况的调查,在总体设计中确定数据收集、数据汇总、数据加工、数据报送的程序和管理办法。确定满足企业计划工作和统计工作需要、保证计划得到落实执行的方法和途径。

(六)其他情况

在制定总体计划时,除了要详细调查了解上述所列的各项情况以外,也要充分了解以下情况。

(1)与基本建设部门的业务联系。

(2)与企业所在地有关单位经常性业务的联系。

(3)与政府部门的联系。

(4)与企业所在社区的联系。

通过摸清这些情况,在企业会计制度的总体设计中以制度的形式解决这种联系的业务处理问题。

以上就一般企业在进行全面会计制度设计时调查研究的内容作一提示。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所要设计会计制度对象的具体情况对调查的内容加以取舍。实施调查之前,应写成具体的调查研究提纲,并在调查研究中不断修改或增加调查提纲的内容。

三、调查研究的方法

一般说来,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开展调查研究。

1.参观采访、个别访谈、召开小型座谈会

毛泽东曾经说过: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尽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有针对性地参观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并在参观过程中不断地、随机地采访有关工作人员,同时召开必要的小型座谈会,是全面了解并详尽占有企业第一手资料的最有效方法。

当企业委托外单位的人员设计企业会计制度时,受托设计者更有必要采取这种形式深入基层和企业生产经营第一线了解企业基本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会计制度的总体设计充分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提出的要求。

即使是由企业内部人员自行担当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工作,这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因为只有深入基层,充分了解生产经营活动第一线情况,才能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占有基本资料,使企业会计制度的总体设计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制定的每一项具体会计制度为广大员工理解和接受,从而使制度顺利地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得到贯彻执行。

2.广泛查阅和收集企业中已有的制度、文件、工作报告等材料

这些材料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

(1)原有的各项管理制度、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内部管理体制和内部各单位的职责范围。

(2)有参考价值的总结材料、工作报告、远期和近期的规划。

(3)同行业和该单位现行的会计制度等。

通过有关制度的查阅和收集、对企业的历史和管理现状有充分的了解,从中总结出成功经验和应当吸取的教训。从而在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总体设计中提出巩固、改进的措施和方法。即使是为新设立的企业设计企业会计制度,也必须对企业已经起草或者定稿的有关制度、文件、报告等进行充分的查阅,以详尽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内部管理体制、长远发展规划等方面的情况,使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能真正满足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

3.随时对调查情况汇总归类

在进行调查研究过程中务必做好充分的准备,随时对调查情况进行归类整理,力求避免经过调查后仍得不出要领的现象。企业受托人员到委托单位去进行调查研究时尤其应注意这一问题。在调查研究中应做好调查研究记录,对查阅或收集到的制度或文件也要有重点地摘录。对某一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告一段落之后,应对所了解的情况加以综合汇总,用活页记录的形式把各类问题归类整理出来,这样不仅有利于总体设计的顺利完成,也有利于各项具体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三节 总体设计的内容

一、确定总体设计内容的原则

确定总体设计的内容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总体设计所涵盖的内容是广泛的

如前所述,总体设计是对所设计的会计制度内容和会计制度设计工作作出全面的规划。为了作出这些规划,还需要对影响这些规划的其他内容作出决定。不管是规划本身,还是对影响规划其他内容所作的有关决定,都是总体设计的内容。

2.总体设计的许多内容与调查研究的内容是一致的

因为调查研究就是为进行总体设计作准备。但调查研究主要是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总体设计着重提出解决问题的原则、方案或办法,并经过论证后作出决策。所以,两者在时间上是前后衔接的,在内容上是密切联系的。

3.总体设计的内容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内容和特点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单位,其生产经营业务的内容和特点各不相同。以工业生产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为例,前者业务的主要内容是生产产品和销售产品;后者业务的主要内容是采购商品,并完成商品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即使在同一个行业,由于企业规模、企业性质各不相同,其经营特点也有极大的差别。比如,同是商品流通企业,传统的百货公司和新兴的连锁商业、大卖场和便利店等,其内部的经营内容、经营方式差别非常之大。

会计制度和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特点密切联系,企业会计制的总体设计要体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因此,不同的企业,总体设计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总体设计的内容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内容和特点。

4.总体设计的内容取决于会计制度设计的类型

前面已经提到,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包括:全面设计、局部设计和修改设计。在进行会计制度的总体设计时,先要确定是哪一种类型的设计,设计的类型不同,总体设计的内容也不同。如果是全面设计,在总体设计中就要提出设计的全局思路,提出制度之间的接口方案等;而如果是进行修改设计,那么也许只要就修改部分提出几条修订原则或者修订要求就可以了。

5.逐一列明可供选择的设计方案

在总体设计中所提出的原则、方案或办法等都应逐一列出;如有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还要简要说明方案确立的依据,说清楚不同方案的利弊得失,以利于研究讨论时对此进行比较确认。

二、总体设计具体内容的确定

(一)提出改善经营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会计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会计制

度设计者,应根据调查研究中了解到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此基础上更合理、更科学地设计企业会计制度,使所设计的会计制度与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要求和现状相适应,并通过新会计制度的执行,促进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例如,为了实行内部经济核算制和经济责任制,就需要合理地设置企业管理机构和经营机构,明确各级、各单位及其人员的责权利关系,将各项指标逐级分解落实,按期进行检查和考核,将考核和检查结果与个人的工资和奖励制度挂起钩来。又如,定额管理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等基础工作是否全面和健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提高。如果这些方面还存在有不足之处,应提出改进的意见。

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确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前提。只有前提明确了,才能在总体设计中确定会计核算体制、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等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框架。同时,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提出改善意见和建议,能够顺利地完成老会计制度向新会计制度的过渡,使新会计制度更好地得到贯彻执行。

(二)提出机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设想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企业中的机构设置有三种情况:独立的机构和独立的会计人员;没有独立的机构但是有独立的会计人员;既没有独立的机构又没有独立的会计人员,委托企业外部机构代理记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十一条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工作岗位一般可分为: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账报表,稽核,档案管理等。开展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相应工作岗位,也可以与其他工作岗位相结合。”第十二条规定:“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在企业会计制度的总体设计中,应当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和要求对企业中的会计机构和人员设置作出安排。

(三)提出核算方面的基本设想

1.有关一般记账要求的设想

这方面包括:会计年度的确立、记账方法的确定、记账本位币的选用、记账文字的选用等,根据《会计法》的有关规定,一般记账要求分为三种情况。

(1)在《会计法》中有明确的规定。如《会计法》中明确规定我国会计年度采用公历制。对于这些规定,企业在制定会计制度时,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制定企业的会计制度。

(2)《会计法》中规定企业在一定的前提之下可以有所选择。如有关记账本位币,在《会计法》第十二条中是这样规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又如关于记账文字的选用,《会计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3)《会计法》中只作原则的规定。如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会计法》第十八条规定:“各单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确有必要变更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变更,并将变更的原因、情况及影响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说明。”

不管属于什么情况,企业在进行会计制度的总体设计时,必须对一般的记账要求在不违反《会计法》前提下作出规定。这种规定可以在企业会计制度的总则部分进行说明。

2.会计科目的设置

在统一会计制度中,一般都有具体会计科目的设置要求。但是,允许各单位在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要求的前提下自行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四十一条规定:“各单位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会计报表指标汇总和对外统一会计报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考虑,随着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会计核算工作将逐步实行在会计准则的统一规范下由基层单位自行组织的模式,基层单位对会计科目的选择和使用有较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但不是说基层单位可以随意使用、甚至乱用会计科目,应当在不违背以下两个原则的前提之下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一是设置和使用的会计科目,其核算的内容应当符合包括会计准则在内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二是所使用的会计科目应当能够满足编制统一会计报表的要求,保证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数据来源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允许基层单位自主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有利于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使用紧密结合单位的会计工作和经营管理需要。因此,在企业会计制度的总体设计中,设计人员应当根据企业的具体需要,在不违反《会计法》和统一会计制度基本原则和要求的前提下,对本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提出意见和设想。

3.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设计设想

《会计法》第十四条规定:“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企业在办理经济业务事项时,“必须填制或者取得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记账凭证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编制”。第三条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第十五条规定:“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助性账簿。”第十六条规定:“各单位发生的各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第十三条规定:“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在确定总体设计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会计法》中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有关规定。

企业在提出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总体设计方案时,可以有两种思路:一种是直接到会计用品商店购买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另一种是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情况的特点和会计核算的要求,自己设计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

采取前一种思路,设计工作量小,可以有效节约设计成本。不仅如此,而且因为是统一设计的,所以其格式一般不会违背《会计法》及其他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小型企业,部分业务比较简单的中型企业可以采取前一种思路。

采取后一种思路,设计工作量比较大,比较费时费力。在具体贯彻实施制度时,企业要另外支付一笔印刷费用,如果印刷量不是很大的话,印刷费用比较高。换言之,采取这种思路,设计成本和今后的运行成本相对而言比较大。由于是企业自己设计,所以在设计时必须注意不得与《会计法》、统一会计制度的精神相违背。业务比较复杂的中型企业、大型企业的核算要求比较高,而且这类企业的经营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可以在总体设计中采取后一种思路。

4.内部会计报表的设计

《会计法》第二十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

会计报表是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相关附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补充报表,主要包括利润分配表以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其他附表。利润分配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对实现的利润以及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的分配或者亏损弥补的报表。

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

财务情况说明书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以及其他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的事项作出说明。

对外统一报送的财务会计报表,国家在《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其他有关的统一会计制度中,对它们的编制内容、编制期间、编制方法等都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企业应在这类财务会计报表设计的总体方案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统一规定和要求。

不少企业为了满足内部的管理需要,还设置一些内部会计报表,如产品成本计算表、销售额日报表、费用分配表、现金日报表、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等。企业会计制度的总体设计中应当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对企业内部会计报表的设置提出方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六十六条规定:“单位内部使用的财务报告,其格式和要求由各单位自行规定。”这种内部会计报表的设计不能与国家有关规定相抵触,要与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报表的核算口径相一致。设计者应在总体设计中对企业内部会计报表以目录的形式列明下列内容:报表名称、编制期限、送达领导或部门等。

5.账务处理程序的设计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八十八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科目及其明细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会计凭证的格式、审核要求和传递程序;会计核算方法;会计账簿的设置;编制会计报表的种类和要求;单位会计指标体系。”

在实际会计工作中,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日记账、总分类账和分类账)以及会计报表都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它们以一定的形式相互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因为记账工作要有条不紊地进行,要确保账簿记录能够产生管理所需要的会计信息,须明确规定各种会计凭证、各种会计账簿和各种会计报表之关系,把它们有机地组织起来。而凭证、账簿、报表的一定组织形式,就构成了账务处理程序。账务处理程序是指记账和产生会计信息的步骤和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填制会计凭证,根据凭证各种账簿,根据账簿记录提供会计信息这一整个过程的步骤和方法。

各个会计单位因为业务的性质不一样,组织规模有大小之分,业务有繁简之别,它们需要设置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格式类不尽相同。它们都应当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证、账簿、报表合理地组织起来,设计适应本单位经济业务特点的账务处理程序。

账务处理程序是做好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对于提高会作的质量和效率,正确、及时地编制会计报表,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尽管每个会计单位各有其业务特点,但都应该对账务处理程序作出明确的规定。合理的、适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一般应当符合以下三个要求。

(1)要与本单位的性质、规模的大小、经济业务的繁简等相适应。

(2)要能正确、及时和完整地提供本单位经济活动情况的核算资料,以满足经营管理和国家综合平衡工作的需要。

(3)要在保证核算资料正确、及时和完整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节约核算费用。

目前,我国采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①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②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③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④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

企业在进行总体设计时应当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应当采用的账务处理程序。

(四)提出财产核算和管理的意见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七十七条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当对实物、款项进行监督,督促建立并严格执行财产清查制度。发现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不符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超出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职权范围的,应当立即向本单位领导报告,请求查明原因,作出处理。”在总体设计中,设计人员应当就以下两个方面对企业的财产核算和管理提出设想和意见。

1.企业内部的财产管理制度和原则

企业中的各项财产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有的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存在,有的以存货的形式存在,有的以固定资产的形式存在。不同存在形式的财产其管理要求是不一样的。在总体设计中,企业应当根据各种不同形式的财产,以及这些财产在本企业中的重要程度,提出分工管理的原则和制度。

(1)对现金和银行存款应就以下问题在总体设计中进行安排:①现金的管理是实行内部备用金制度,还是实行由财务部门统一办理出纳制度;②钱账分管的原则和制度;③支票、汇票、本票的管理及签发手续和管理制度;④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管理制度。

(2)材料或商品等存货的核算与管理,应对以下内容提出意见:①原材料是实行部门分头采购,还是实行企业统一采购制度;②与采购部门的内部分工相适应,库存材料或商品如何进行明细分类核算;③库存材料或商品采取何种价格计算,如是采取计划价格或售价计算,采取何种差异率计算调整实际成本;④材料或商品的收、发、保管等业务处理程序,车间或者基层单位领用存货采取何种方法进行控制;⑤包装物和不够固定资产标准的低值易耗品如何管理,采用何种方法摊销,在用包装物和在用低值易耗品采取何种核算方法;⑥各种存货的入库、保管、领用出库管理制度,是否需要另设置仓库保管账;⑦实行何种形式的采购资金管理控制制度,如何建立材料采购资金的审核、批准、使用制度;会计部门在采购资金管理上的职责是什么;⑧在途材料或商品与应付购料款采取何种方法核算等。

(3)在产品或产成品的核算与管理方面,一般应提出以下意见:①产成品销售的业务处理程序;②为与销售部门有关销售管理制度相适应,产成品应如何进行明细分类核算;③发出商品及应收销货款采取何种办法进行管理和核算;④对供周转用的包装物采取何种方法进行管理和核算;对销售费用如何管理和控制。

(4)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方面,一般应对以下内容提出总体设计意见:①对国家规定的构成固定资产的条件有何补充意见;②企业中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是什么;③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业务处理程序;④采用何种方法核算和管理固定资产折旧;⑤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用、日常维护修理费用的计算、提取、使用和管理的方法及制度;⑥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的框架体系如何确立,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固定资产的明细核算、分类核算制度如何建立。

2.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点、清理以及非正常损耗的报批制度

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不同的方式不断地流动和转换自己的存在形式。以工业企业为例,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分为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在供应阶段,起点是货币资金,主要的经济业务是材料的采购和储存,通过这类业务,货币资金转化为材料形态。在生产阶段,通过材料的耗用(劳动对象的消耗)、工资(所费活劳动的消耗)、折旧的计提(劳动手段的消耗)、其他有关费用的支付等经济业务,使资金从材料形态、货币资金形态和固定资产形态转化为在产品形态。一定量的在产品在生产周期结束以后,在产品形态又转化为产成品形态。在销售阶段,主要的经济业务是把产品销售出去,取得货币收入,并实现盈利。通过这类业务,产成品又重新回到货币资金形态,整个过程我们称之为资金循环。资金循环不可能只进行一次,只要生产不停止,它也不会停止。不断重复的资金循环称之为资金周转。

在这种资金的循环和周转过程中,资金要经过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存在形式,处于不间断的流动之中。具体到一个企业,这种资金的循环和周转还要经过不同的空间(地点上的停留)、不同的时间(时间上的停留)、不同的人员(人员手中的停留)。如何保证企业财产物资在上述周转与循环中的安全,不让它们在各个停留阶段中产生非正常损耗,这是企业会计制度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者要在企业会计制度的总体设计中,对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点、清理、损耗报批等提出管理上的总体构架,以确保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

(五)提出成本费用核算和管理制度的设想

《会计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公司、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有下列行为:……(三)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费用、成本……”成本费用的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成本费用的计量是否准确合理,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资产及所有者权益计量的合理性及准确性。而成本费用的准确计量与合理计量又取决于计量方法的合理性。因此,企业在进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总体设计时,应当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对成本的计算工工作,费用的确认工作提出总体原则和思路。在这里,有两方面的问题需要明确。

1.成本费用核算方法的选用

成本核算方法和核算制度的确定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类型。产品生产企业、商品流通企业、旅游服务企业、交通运输企业等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都有其不同类型的经营内容。其经营成本的核算方法和核算形式也千差万别。在企业会计制度的总体设计中必须明确企业主要的经营内容和经营形式,同时根据这种经营内容和经营形式确定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

(1)产品生产企业,应当在总体设计中明确下列内容:①企业的产品生产是单件、小批生产,还是大量、大批生产;是单步骤生产,还是多步骤生产。②根据产品生产的特点,考虑到企业管理的要求和条件,确定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是采用约当产量法、在产品不计成本法,还是采用在产品按计划成本计算,或者采用其他有关方法。③根据产品生产过程中加工步骤的具体情况确定是采用品种法、分批法,还是采用分步法。在连续加工式生产中,采用分步法核算时,是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还是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④各种联产品、副产品或劳务采取何种成本计算方法及分配。⑤是否需要计算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如果要计算,采用何种方法。⑥对产品成本采用几级核算,是企业一级核算,还是企业、车间二级核算,或者采用更多的核算级别。⑦企业内部各单位应考核哪些成本费用指标。⑧产品的销售成本是采用计划成本,还是实际成本。如果采用实际成本,那么是采用个别计价法,还是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其他有关方法。

(2)如果是商品流通企业,在总体设计中应当明确以下内容:①企业是以批发为主营业务,还是以零售为主营业务。据此再确定是以售价金额核算,还是以进价金额核算。②在销售成本的计算上,如果采用售价金额核算,那么还要明确采用什么样的进销差价率计算销售成本;如果采用进价金额核算,还要明确是用毛利率法,还是用加权平均、先进先出法等其他方法计算销售成本。③商品流通费用如何进行核算。

在此,列举了产品生产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的情况,在实际进行会计制度的总体设计时一定先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内容和经营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随后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成本的计算在总体设计中作出符合逻辑的方法选择。

2.成本费用管理办法的确定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费用。企业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其性质不同、用途也不一样,因此企业在会计制度的总体设计中应当明确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根据有关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明确企业成本、费用的确认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即费用的确认不是以款项的实际支出为准,而是以费用是否实际发生为准。

(2)明确费用支出的分类和划分标准,明确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的确认标准和原则是什么,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的确认标准和原则是什么。在收益性支出中,确认为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标准和原则是什么。

(3)应当明确成本费用的分类分级管理办法,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中,其金额大小相差悬殊,大到成千元上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上千万元,小到几百元几十元甚至只有几元。总体设计中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对不同金额的费用支出实行分类分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同时,在核算上确认跨期分摊、提前预提的金额标准和分摊预计的期限等。

(六)确定应提供管理所需的各项资料

在调查中,对企业各级、各专业管理部门所需要的各项会计资料,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总体设计中应分级、分部门逐一列出,以便与有关人员研究确定后,据以设计出提供这些资料的最佳核算方法和核算制度。企业内部各有关部门所需的会计资料较多,现仅列举一般企业中的企业领导和物资供应部门所需的会计资料,以供参考。

1.企业领导所需的会计资料

(1)在制定各项计划及进行某些重要决策前,应提出与预测、可行性分析有关的最新或者历史会计资料,提出初步分析报告,以供企业领导进行决策时参考。

(2)按日或按周提供成本费用、利润及资金计划执行的实际情况和对以后的预测资料,并作出简要的分析。

(3)按月、按季、按年提供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各种会计报表和会计分析资料。在分析资料中,应说明各项计划指标的完成与未完成的原因,指出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各种措施意见等,作为领导作出改善经营管理决策的参考。

(4)提供专题调查分析资料。对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会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调查和分析,查明原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作为改善会计管理工作的参考。

2.物资供应部门所需的会计资料

(1)按月提供各类库存材料或商品资金占用额,如材料按计划价格核算,还应提供材料成本差异和差异率,并作简要的分析,以作为考核物资供应部门及其内部各单位计划完成情况的依据。

(2)按月、按季、按年提供各车间、各部门的材料费用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作为控制发料和了解材料耗用情况的依据。

(3)按期提供当月采购资金的使用情况,处理超储积压物资的资金回收情况,以便更好地执行计划。

(4)按月提供在途材料、委托外单位加工材料和应付购货款的资料,以便及时进行清理,加强对这些业务的管理。

(5)年终前提供各种主要原材料采购成本的分析资料和各类材料的耗用情况、作为编制供应计划、修订材料计划价格以及改善材料采购工作的参考。

其他各部门所需会计资料不逐一列举,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以上提供给各级、各单位的会计资料,既是各级、各单位执行其管理职能所必需的,也是发挥会计管理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提供的这些资料,实际上起了参与预测、决策和分析、考核计划完成情况等作用,有助于促进有关人员和部门加强管理,提高整个企业管理水平。

(七)提出有关其他会计管理制度的原则和方法

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深入到企业的各个角落,涉及方方面面的环节和人员,所以,除了上面提及的各个方面以外,企业还要对以下有关方面进行总体设计:①定额管理制度;②计量验收制度;③收支审批制度;④财务会计分析制度;⑤原始记录管理制度;⑥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⑦专项资金管理及核算制度;⑧在建工程的核算管理制度;等等。

当然,上述提到的这些制度有的完全可以融合在有关制度中作一体化设计,这就需要在总体设计中明确哪些制度单独设计,哪些制度应当和其他有关制度融合在一起一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