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王琴 第六章 营运资本管理 第四节 存货管理

一、企业储备存货的动因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生产或销售而储备的物资,主要有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和库存商品等。企业的存货在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大,通常约为40%~60%。

企业储备存货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1)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材料,是生产中必需的物资资料。为了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必须适当地储备一些材料。存货在生产不均衡和商品供求波动时,可起到缓解矛盾的作用。即使生产能按事先规定好的程序进行,但要每天都采购材料也不现实,经济上也不一定合算。所以,为了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必须存储适当的原材料。在产品也因同样原因需要保持一定的储备。

(2)增加生产经营弹性。原材料存货可以增加企业采购弹性,如果没有原材料存货,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必须严格地与生产保持高度一致;处于不同生产阶段之间的存货有助于企业的生产协调与资源利用;产成品存货可以使企业在生产安排和市场营销方面具有弹性。

(3)降低产品成本。一般来讲,零购物资的价格往往较高,而大批购买物资在价格上常有优惠。但是,过多的存货需要占用较多的资金和承担较多的资金成本,并且会增加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和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

企业持有充足的存货,不仅有利于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而且能为企业的生产与销售提供较大的机动性,避免因存货不足带来的机会损失。然而,存货的增加必然要占用更多的资金,将使企业付出更大的持有成本(即存货的机会成本),而且存货的储存与管理费用也会增加,影响企业获利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在存货的功能(收益)与成本之间进行利弊权衡.在充分发挥存货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实现它们的最佳组合,成为存货管理的基本目标。

二、存货储备成本

为充分发挥存货的固有功能,企业必须储备一定的存货,但也会由此而发生各项支出,这就是存货成本。包括以下三个内容。

(一)取得成本

取得成本是指为取得某种存货而发生的成本,通常用TC来表示。取得成本又可进一步分为订货成本和购置成本。

1.订货成本

订货成本是指取得存货订单的成本,如办公费、差旅费、邮资、电报、电话等费用支出。订货成本中有一部分与订货次数无关,如常设采购机构的基本支出等,称为订货的固定成本,用F1表示;另一部分与订货的次数有关,如差旅费、邮资等,称为订货的变动成本,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用K表示;订货次数等于存货年需求量D与每次进货量Q的比。订货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2.购置成本

购置成本是指存货本身的价值,一般用数量与单价的乘积来确定。如果年需要量用D表示,单价用U表示,则购置成本为DU。

订货成本加上购置成本,就等于存货的取得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二)储存成本

储存成本是指保存存货而发生的成本,包括存货占用资金应计的利息、仓库费用、保险费用、存货破损和变质损失等。通常用TCc表示。

储存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与存货数量的多少无关,如仓库折旧、仓库职工的固定工资等,用F2表示。变动成本与存货的数量有关,如存货资金的应计利息、存货的破损和变质损失、存货的保险费用等,其单位变动成本可用Kc表示。假设存货耗用均衡,则平均存货储存量为Q/2。其计算公式为:

(三)缺货成本

缺货成本是指由于存货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包括材料供应中断造成的停工损失、产成品库存缺货造成的拖欠发货损失及丧失销售机会的损失。如果生产企业紧急采购代用材料解决库存材料中断之急,那么缺货成本表现为紧急采购代用材料多增加的购入成本。缺货成本用TCs表示。

如果用TC表示储备存货的总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企业存货管理的最优化,就是使TC值最小。

三、经济订货批量控制

(一)经济订货批量的基本模型

企业存货管理的最优化,就是要使存货总成本TC值最小。为此,需要通过合理的进货批量和进货时间,使存货的总成本最低。使存货总成本最低的订货量叫作经济订货批量。有了经济订货批量,可以很容易地找出最适宜的进货时间。

要确定经济订货批量的基本模型,需有以下几个假设条件:

(1)企业能够及时补充存货,即需要订货时便可立即取得存货。

(2)能集中到货,而不是陆续到货。

(3)不允许缺货,即无缺货成本,TCs为零,因为良好的存货管理本身就不应该出现缺货成本。

(4)需求量稳定,并且能预测,即D为已知常量。

(5)存货单价不变,不考虑现金折扣,即U为已知常量。

(6)企业现金充足,不会因现金短缺而影响进货。

(7)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不会因买不到需要的存货而影响其他方面。

设立上述假设条件后,存货总成本的计算公式可以简化为:

当F1、K、D、U、F2、Kc为常量时,TC的大小取决于Q。为了求出TC的极小值,求TC对Q的导数得:

这一公式称为经济订货批量的基本模型,用此模型求出的每次订货批量,可使TC值达到最小。如图6-7所示。

这个基本模型还可以演变为其他形式:

【例6-9】商运公司每年耗用A种材料7200千克,该种材料单位成本50元,单位储存成本2元,一次订货成本为200元。则:

(二)经济订货批量的扩展模型

经济订货批量的基本模型是在各种假设条件下建立的,但现实中能够满足这些假设的情况很少。为使模型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可用性,现放宽部分假设,同时改进模型。

1.再订货点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存货不能做到随用随时补充。因此,不能等存货用完了再去订货,而需要有一个提前期。在提前订货的情况下,企业再次发出订货单时尚有存货的库存量,称为再订货点。用R来表示。它的数量等于交货时间(L)和每日平均需用量(d)的乘积。其计算公式为:

R=L×d

【例6-10】商运公司正常交货期为10天,每日平均需用量为80件,则:

再订货点(R)=10×80=800(件)

即企业在尚存800件存货时,就应当再次订货,等到下批订货到达时(再次发出订货单10天后),原有库存刚好用完。在这种情况下,有关存货的每次订货批量、订货间隔时间等并无变化。也就是说,订货提前期对经济订货量并无影响。如图6-8所示。

2.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

经济订货批量的基本模型假设存货一次全部人库,故存货增加时存量变化为一条垂直的直线。事实上,各批存货可能陆续入库,使存量陆续增加。尤其是产成品入库和在产品转移,几乎总是陆续供应和陆续耗用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基本模型做一些修改。如图6-9所示。

设每批订货量为Q,每日送货量为P,故该批订货全部送达所需日数Q/P,称为送货期,设每日耗用量为d,故送货期内的全部耗用量为:

由于存货边送边用,所以每批送完时,最高库存量为:

这样,与订货批量有关的总成本为:

求TC对Q的导数得:

将Q代入上述TC公式,可得出陆续供应和使用的经济订货批量总成本:

【例6-11】根据[例6-9]资料,如果A材料每天到货50千克,每天耗用30千克,

则:

3.存在数量折扣条件

由于存在数量折扣,即大批量采购可享受价格优惠,所以每次订货数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单位采购成本的高低,从而影响全年采购成本总额。这样,存货的采购成本对于计算经济批量就是相关成本,全年存货相关总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存在数量折扣的经济订货量具体确定步骤如下:

第一步:按照经济订货批量基本模型确定经济订货批量。

第二步:计算按经济订货量进货时的存货相关总成本。

第三步:计算按给予数量折扣的订货量进货时的存货相关总成本。

第四步:比较不同订货数量的存货相关总成本。最低存货相关总成本对应的订货数量,就是实行数量折扣的最佳经济订货量。

【例6-12】商运公司全年需用B零件50000件,当采购量小于100件时,单价为100元,当采购量达到100件时,单价为96元,当采购量达到500件时,单价为92元,当采购量达到5000件时,单价为85元。每次订货的变动性订货成本为16元,每件B零件年均变动性储存成本为10元。计算最优采购批量及最小相关总成本。

(1)按照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确定经济订货量为:

对应单价为96元,相关总成本为:

(2)当订货量达到500件小于5000件时的相关总成本:

(3)当订货量达到500件时的相关总成本:

通过比较发现,批量为5000件时,相关总成本最低,所以最佳经济订货批量为5000件。

4.保险储备

经济订货批量的基本模型假定存货的供需稳定且确知,即每日需求量不变,交货时间也固定不变。实际上,每日需求量可能变化,交货时间也可能变化。按照某一订货批量和再订货点发出订单后,如果需求增大或送货延迟,就会发生缺货或供货中断。为防止由此造成的损失,就需要多储备一些存货以备应急之需,称为保险储备。保险储备正常情况下不动用,只有当存货过量使用或送货延迟时才动用。

如图6-8所示,在再订货点,企业按CT订货,企业在交货期内如发生延迟或需求增大,则可能发生缺货。为防止存货中断,再订货点应相应提高,即:

再订货点=交货时间×日需求量+保险储备=L×d+B

式中的B代表保险储备。

建立保险储备,可以使企业避免缺货或供应中断造成的损失,但存货的平均储备量加大却使储备成本升高。研究保险储备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合理的保险储备量,使缺货或供应中断造成的损失和储备成本之和最小。一般可先计算各不同保险储备量的总成本,然后对总成本进行比较,选定其中最低的成本对应的保险储备量。

如果设与此有关的总成本为TCsb,缺货成本TCs,保险储备成本为TCb,则:

TCsb=TCs+TCb

设单位缺货成本为Ku,一次缺货量为S,年订货次数为N,保险储备量为B,单位储备成本为Kc,则:

TCs=Ku×S×N

TCb=B×Kc

TCsb= Ku×S×N+B×Kc

实际中,缺货量S具有概率性,其概率可根据历史经验估计得出;保险储备量B可选择而定。

【例6-13】假定某公司全年需要材料3600件,经济订货量为300件/次,则全年订货12次。订货点为100件,单位材料储存成本2元,单位材料缺货损失4元。在交货期内,生产需要量及其概率如表6-5所示。

则该公司最佳保险储备的计算如表6-6所示。

从表6-6中可以看出,当保险储备为20件时,缺货成本和储存成本之和最低,即总成本为44.8元。因此,企业应该选择保险储备为20件。

四、ABC控制法

ABC控制法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特于19世纪首创的,以后经不断发展和完善,现已广泛用于存货管理、成本管理和生产管理。对于一个一般企业来说,存货项目都很多。在这些项目中,有的价格高,有的价格低,有的数量庞大,有的寥寥无几。如果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对每一种存货都进行周密规划,严格控制,就抓不住重点,不能有效地控制主要存货资金。ABC控制法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而提出来的重点管理方法。运用ABC控制法控制存货资金,一般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1)计算每一种存货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1年)的资金占用额。

(2)计算每一种存货资金占用额占全部资金占用额的百分比,并按大小顺序排列,编成表格。

(3)根据事先测定好的标准,把最重要的存货划分为A类,把一般存货划分为B类,把不重要的存货划分为C类。

(4)对A类存货进行重点规划和控制,对B类存货进行次重点管理,对C类存货只进行一般管理。

把存货分成A、B、C三类,目的是对存货占用资金进行有效管理。A类存货品种虽然较少,但占用资金多,应集中主要力量管理,对其经济批量要进行认真规划,对这类存货的收入、发出要进行严格控制;C类存货虽然种类繁多,但占用资金不多,这类存货的经济批量可以凭经验确定,不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管理;B类存货介于A类存货和C类存货之间,也应给予相当的重视,但不必像A类存货那样进行严格的控制。

五、适时制库存控制系统

适时制库存控制系统(Just in time,简称JIT),又称零库存,最早是由日本丰田公司提出并应用于实践。它的基本原理是:原材料只有在使用前才从供应商那里进货,从而将原材料的库存降到最小;只有客户出现需求时才开始生产,产品生产后马上交付客户,从而避免产成品库存。该系统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需要与材料物资供应之间实现同步,使物资传送与作业加工速度处于同一节拍,最终将存货降低到最小限度,甚至零库存。显然,适时制库存控制系统需要的是稳定而标准的生产程序以及供应商的诚信。否则,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将导致整个生产线的停止。适时制库存控制系统进一步的发展已应用于企业整个生产管理过程中,集开发、生产、库存和分销于一体,可大大提高企业运营管理效率。

查看上一级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