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材料费用概述
材料是工业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它是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料。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的材料经过加工后构成了产品的实体,有的材料却有助于产品的形成,有的材料在生产过程中被劳动工具所消耗。虽然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其价值转移的方式却是相同的,一次、全部地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中去,成为产品成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材料费用的原始凭证
材料费用是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耗费最多的费用,工业企业为了有效地控制材料费用,必须建立和健全领料、退料凭证制度。材料领、退的凭证主要有领料单、限额领料单、领料登记表和退料单等。
(一)领料单
领料单是指由领料部门按用途填制的一次性使用的领发材料凭证。领料单一式三联,领料部门在领料时填制,并据以向仓库领料。经收、发料双方签章后仓库据以发料,并留下一联,作为其发料的凭证。另外两联,一联送交财会部门作为入账的依据;另一联交还领料部门作为其领料的凭证。领料单的格式如图图表3-1所示。
领料单可以一单一料,也可以一单多料,它适用于领用次数不多、零星消耗、不经常使用以及没有制定消耗定额材料的领发业务。
(二)限额领料单
限额领料单是指在当月或一定的时期内,按照规定的限额,可以多次使用的领发材料凭证。限额领料单一式三联,它是由供应部门或生产计划部门在月初根据生产计划和产品消耗定额等有关资料,按车间、部门或工作令号填明所需要的材料品种和限额,经供应部门或生产计划部门负责人签章后,除一联留存备查外,另外两联,一联送交用料车间或部门;另一联送交仓库,分别作为当月领发材料的依据。
限额领料单的格式如图表3 2所示。
限额领料单上列明的全月领用限额是领料部门本月可领用材料的最高限额。领料部门可以根据生产的需要,在规定的限额内一次或分次领用。如果超过限额领料范围,需要另行填制领料单的,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可以办理领发材料手续。
限额领料单可以有效地监督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以控制材料的耗费,促使领料部门合理、节约地使用材料,降低产品的材料费用,也便于仓库主动备料。限额领料单可以一单一料,在配套发料的情况下,也可以一单多料,它适用于经常领用,并已制定消耗定额材料的领发业务。
(三)领料登记表
领料登记表是指在当月或一定时期内可以多次使用的领发材料的凭证。领料登记表一式两联,平时存于仓库。领料时,由领料人在该表上签收,月末汇总后,仓库自留一联;另一联转交财会部门入账,领料登记表的格式如图表3-3所示。
领料登记表通常一料一单,它适用于领用频繁、数量零星、价值低的辅助材料。通过设置领料登记表,可以简化平时领发材料的手续,也便于月末对耗用材料的汇总。
(四)退料单
退料单是指领料部门将已领未用的多余材料退回仓库的凭证。退料单一式三联,由退料部门退料时填制,退料后,退料部门留下一联,作为退料的依据;仓库留下一联,作为收料的依据;另一联送交财会部门入账。退料单的格式如图表3-4所示。
在月末,为了正确反映原材料的价值和计算产品成本,生产车间必须将已领未用的材料填制退料单,办理退料手续。对于不再使用的材料将其退回仓库;对于下月仍需继续使用的材料,应办理假退料手续,在填制退料单的同时,填制下月的领料单,材料不必退回仓库。
三、材料发出的计价
材料发出有按实际成本计价和按计划成本计价两种,现分别予以阐述。
(一)按实际成本计价
材料的实际成本就是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企业购进的材料由于产地、价格和运输费用的不同,各批购进材料的单位成本往往各不相同,因此,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确定材料发出的单位成本。根据财政部的规定,企业对材料的计价可以选择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等。对于不同的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但方法一经确定后,不得随意变更。这些方法在《财务会计》一书中已作了介绍,本书不再重复。
(二)按计划成本计价
当企业材料的品种、规格复杂繁多时,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的工作量很大。为了简化核算手续,可以对发出材料的成本按事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到月末再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成为实际成本。调整的方法是将期末的材料成本差异在已经发出材料和期末结存材料之间进行分摊,其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期收入材料成本差异
期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期收入材料计划成本×100%
本期发出材料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计算的结果如果是正数,表示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是超支,应借记“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贷记“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计算的结果如果是负数,表示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是节约,应借记“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贷记“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
企业各种材料的差异率各不相同,为了保证材料费用核算的正确性,可以将材料分类计算差异率,按各类材料不同的差异率来分摊材料成本差异。
四、材料费用的归集
工业企业发生的材料费用应根据领料单、限额领料单、领料登记表和退料单上列明的领料部门及领料用途,分别确定不同的对象进行归集。
基本生产车间领用的直接用于生产产品的,构成产品实体或有助于产品形成的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应直接归集在与基本生产成本有关的产品明细分类账户;辅助生产车间领用的为生产辅助产品或劳务的各种材料,应归集在“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各基本生产车间领用的间接用于产品成本的各种材料,应归集在“制造费用”账户;销售部门领用的用于销售产品的材料,应归集在“销售费用”账户;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的材料,应归集在“管理费用”账户。
五、材料费用的分配
工业企业在领用的材料生产多种产品时,就需要采用既合理又简便的方法,将发生的材料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很多,通常有定额消耗量比例、定额成本比例、重量比例、产量比例等。材料费用分配的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费用分配率=各种产品共同耗费的直接材料费用
各种产品的分配标准数额总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直接材料费用=该产品的分配标准数额×材料费用分配率
【例】 静安工厂7月份生产A,B两种产品,共同耗费扁钢27000千克,每千克3.60元,计97200元。生产A 产品2500只,单位定额消耗量为8千克;生产B产品1000只,单位定额消耗量为10千克,按材料定额消耗量的比例分配A,B两种产品的直接材料费用如下:
A产品扁钢定额消耗量=2500×8=20000(千克)
B产品扁钢定额消耗量=1000×10=10000(千克)
材料费用分配率=97200/20000+10000=3.24
A产品应分配直接材料费用=20000×3.24=64800(元)
B产品应分配直接材料费用=10000×3.24=32400(元)
按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直接材料费用,可以考核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便于分析材料耗费差异对成本的影响,有利于加强对材料消耗的管理。
六、材料费用归集分配的核算
工业企业各种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是通过编制材料费用归集分配汇总表进行的。材料费用归集分配汇总表是根据领料单、限额领料单、领料登记表和退料单等原始凭证,按领料部门及用途直接计入或分配后计入各有关账户编制而成的。材料费用的核算分为实际成本计价和计划成本计价两种,现分别予以阐述。
(一)材料费用按实际成本归集和分配的核算
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时,在编制材料费用归集分配汇总表时,可以根据领料凭证上的实际成本加总填列。若有退料凭证的,则应将其金额从相关的领料凭证中扣除。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材料费用归集分配汇总表如图表3- 5所示。
【例】 静安工厂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2012年5月31日,编制5月份材料费用归集分配汇总表如图表3- 5所示。
(二)材料费用按计划成本归集和分配的核算
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时,材料费用归集分配汇总表除了要设置“计划成本”栏外,还要设置“差异率”和“差异额”栏。在编制材料费用归集汇总表时,首先根据领料凭证上的计划成本加总后,直接填入或分配后填入相关的“计划成本”栏内,然后根据本月各种材料的成本差异率,计算应负担的差异数填入“差异额”栏内。采用计划成本计价的材料费用归集分配表如图表3- 6所示。
七、包装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包装物是指为了包装本企业产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如桶、箱、瓶、坛、袋等。包装物属于材料的范畴,虽然它的领发手续和管理与其他材料相同,但是,它在核算上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需要单独进行阐述。
企业发生的包装费用,应根据领料单上列明的领用包装物的部门和用途,通过编制包装费用归集和分配表进行归集和分配的。对于基本生产车间领用的用于包装产品成为产品组成部分的包装物,应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记入与“基本生产成本”相关产品的明细账户;对于销售部门领用的随同产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因为它是为产品销售而发生的费用,故应记入“销售费用”账户;对于销售部门领用的随同产品出售而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应与材料的销售相一致,其销售收入记入“其他业务收入”账户,其成本则记入“其他业务成本”账户;对于出租的包装物,其租金收入记入“其他业务收入”账户,其成本在新包装物第一次领用时,记入“其他业务成本”账户;对于出借的包装物,因为它是为产品销售服务的,那么其成本在新包装物第一次领用时,应记入“销售费用”账户。
【例】 武泰工厂包装物按计划成本计价,包装物的成本差异率为-2%。2012年5月31日,编制5月份包装费用归集分配汇总表如图表3 -7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