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丁元霖 第六章 工业企业产品成本的计算(下) 第二节 定 额 法

一、定额法概述

(一)定额法的意义

定额法是指以产品的定额成本为基础,加减实际脱离现行定额的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和定额变动差异,以计算产品实际成本的方法。

以前所阐述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和分类法等成本计算方法,生产费用的日常核算和产品成本的计算都是按实际发生额进行归集和分配的,因此,产品成本与定额成本之间的差异,只在月末计算出实际成本以后,通过与定额成本的对比,才能确定,而不能在月份内生产过程中及时地反映出来。所以无法及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难以充分发挥对产品成本定额控制和管理的作用。

定额法是在加强企业产品定额管理的基础上产生的,采用这种方法,在生产费用发生时,能根据生产费用定额和实际发生额,确定其脱离现行定额的差异,以随时控制和监督生产费用的发生,促使企业节约生产费用,降低产品成本。

(二)定额法的特点

1.成本计算对象  定额法是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企业采用定额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成本定额管理和日常成本控制,因此其成本计算对象既可以是某个加工步骤的自制半成品,也可以是产成品。

2.成本计算期  由于定额法必须与品种法、分批法或分步法结合运用,当定额法与品种法或分步法结合运用时,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报告期相一致;当定额法与分批法结合运用时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相一致,而与会计报告期不一致。

3.事先制定各种产品的各项消耗定额  在定额法下,为了便于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耗费按定额成本进行日常控制,就需要对各种产品的原材料消耗和工时消耗制定相应的定额,以作为成本控制的目标。

4.对产品成本实行事中控制  在定额法下,企业发生的每项生产费用,都应根据产品的定额成本分别核算符合定额的耗费和脱离定额的差异,并及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加强对产品成本的控制。

5.以定额成本作为产品成本计算的基础  产品实际成本的计算是在计算出产品定额成本的基础上,加减脱离定额差异、定额变动差异和材料成本差异而取得的。

二、定额法的成本计算程序及应用

定额法的成本计算程序主要有确定产品定额成本、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定额变动差异的核算和计算完工产品实际成本等。

(一)确定产品定额成本

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必须首先制定单位产品的定额成本。单位产品定额成本是根据单位产品的现行原材料消耗定额和工时消耗定额,并根据各项消耗定额和原材料的计划单价、计划人工费用分配率、计划燃料及动力分配率、计划制造费用分配率等资料,计算确定产品的各项费用定额。产品的各项费用定额之和构成了单位产品定额成本。计划人工费用分配率、计划燃料及动力分配率和计划制造费用分配率均是按工时确定的。产品定额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产品定额成本=原材料费用定额+直接人工费用定额+燃料及动力费用定额+制造费用定额    

原材料费用定额=原材料消耗定额×原材料计划单价

人工费用定额=产品工时定额×计划人工费用分配率

燃料及动力费用定额=产品工时定额×计划燃料及动力分配率

制造费用定额=产品工时定额×计划制造费用分配率

从上列公式中可以看到,产品定额成本的各项费用的计算要分别运用原材料计划单价和各种计划分配率计算,因此需要了解定额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关系。定额成本与计划成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是两者均以产品生产耗用的消耗定额和计划单价为依据确定的目标成本;两者的制定过程就是对产品成本进行事前反映,实行事前控制的过程。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计划成本的消耗定额是指计划期内的平均消耗定额,计划期为一年,在计划期间平均消耗定额通常是不变的;而计算定额成本的消耗定额是指现行消耗定额,它应随着企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修订。其二,计算计划成本的原材料、其他费用的计划单价和计划费用率在计划期内通常是不变的;而计算定额成本的原材料的计划单价虽然在计划期内不变,但计算定额成本的计划燃料及动力分配率、计划人工费用分配率和计划制造费用分配率则可根据情况的变化和发展需要而经常变动。因此,在计划期内,计划成本是不变的;而定额成本却会随着各项定额水平的变动而相应地发生变动。

单位产品定额成本通常由计划、技术和会计部门共同制定。单位产品定额成本的制订方法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在产品的零、部件不多的情况下,通常可以先制定零件定额成本,然后再汇总制定部件和产成品的定额成本;另一种是在产品的零、部件较多的情况下,为了简化计算工作,也可以不制定零件定额成本,而直接根据零件、部件定额卡所列的零件、部件的原材料消耗定额、工序计划和工时消耗定额,以及原材料的计划单价、计划人工费用分配率和制造费用分配率,计算部件定额成本,然后汇总计算产品定额成本,或者直接计算产品定额成本。

企业是通过编制定额成本计算表来制定定额成本的,编制定额成本计算表时采用的成本项目和成本计算方法,应与编制计划成本、计算实际成本时所采用的成本项目和成本计算方法相一致,以便进行成本的分析和考核。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零件的原材料消耗定额和工时定额编制零件定额卡,其格式如图表6-8所示。

根据上列零件定额卡(B材料从略),以及原材料计划单价、计划人工费用分配率和计划制造费用分配率编制部件定额成本计算表如图表6-9所示。

根据上列部件定额成本计算表(F部件从略)编制产品定额成本计算表如图表6-10所示。

(二)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

脱离定额差异是指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各项生产费用的实际发生额偏离现行定额的差额。

采用定额法核算产品成本,通常以定额成本为标准,能及时反映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脱离现行定额成本的差异,从而便于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为降低产品成本提供依据。因此,这种方法加强了对生产费用的监督和控制。而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是运用定额法进行成本核算的关键。根据计算方法的不同,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可分为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和加工费用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两类,现分别予以阐述。

1.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  在产品的各成本项目中,原材料费用通常占有较大的比重,并属于直接计入费用,因此有必要也有可能在费用发生时就按产品核算定额费用和脱离定额差异。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方法,应与原材料控制的方法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情况,可选用限额法、切割核算法或盘存法。

1)限额法  它是指对原材料的领用实行限额领料制度,通过实际耗用材料与领料限额之间差异的分析,控制生产用料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在定额范围内的原材料应根据限额领料单领取;因生产任务增加而追加的用料,经办理追加限额手续后,仍可使用限额领料单领取。如果由于其他原因超额领料时,应另行填制超额领料单,并经有关部门审批后才能领用。因此,超额领料单上的金额,就是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超支数;反之,如果定额领料单有结余,或者产品完工后,有多余的材料,车间应编制退料单,退回多余材料,那么限额领料单上的余额和退料单中的数额均为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节约数。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限额领料单上反映的仅仅是领用材料的数量,而不是实际耗费材料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其所反映的差异是领料的差异,而不是耗料的差异,此外,车间投产的数量,不一定就等于限额领料单所规定的产品数量,车间中往往还有期初和期末余料,并且期初的余料与期末的余料不可能总是相等的。因此,在采用限额法时应该考虑这些因素。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公式如下:

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原材料实际消耗量-原材料定额消耗量  

原材料实际消耗量=月初余料数量+本月领料数量-月末余料数量

定额消耗量=产品投产数量×原材料消耗定额

【例】 东亚工厂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产品,限额领料单列明甲产品的产量1000件,每件甲产品的原材料消耗定额为8千克,限额领料为8000千克,本月领料6700千克;甲产品实际投产900件,车间月初余料500千克,月末余料250千克,计算甲产品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如下:

原材料实际消耗量=500+6700-250=6950(千克)

原材料定额消耗量=900×8=7200(千克)

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6950-7200=-250(千克)

2)切割核算法  它是指对于需要经过切割后才能进一步加工的材料,通过材料切割核算单,核算材料的实际消耗量和脱离定额差异,以控制用料的方法。需要经过切割后进一步加工的材料有板材、棒材等。

材料切割核算单应按切割材料的批别填列,单中填明发交切割材料的名称、种类、数量、消耗定额和应切割成的毛坯数量;再根据实际切割的结果,填列实际割成毛坯的数量和材料实际消耗量。并根据实际切割成毛坯的数量,乘以消耗定额,即为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实际消耗量与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差,就是脱离定额差异。

【例】 基本生产车间生产乙产品耗用的E材料需要经过切割后才能加工。现根据其切割的结果,编制“材料切割核算单”如图表6- 11所示。

上表中材料实际消耗量低于材料定额消耗总量,节约E材料8千克,金额168元,因此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用负数表示;而废料实际回收量低于定额回收总量,因此废料脱离定额差异用正数表示,以冲减材料脱离定额差异。所以上项材料切割的结果材料脱离定额差异为-148.80元。

3)盘存法  它是指根据定期盘点车间的在产品数量和结余材料数量,计算出本期产品生产所耗费的材料实际耗用量和脱离定额差异,以控制用料的方法。

当企业采用大量生产的组织方式时,难以像前两种方法分批核算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届时除了要使用限额领料单、超额领料单等反映材料差异的凭证控制日常原材料的耗费外,还要定期按工作日或周、旬,通过盘存的方法,以确定材料脱离定额差异,具体程序如下:

(1)确定本期投产产品数量  根据完工产品的数量和在产品盘存的数量,以确定本期投产产品数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本期投产产品数量=本期完工产品数量+期末在产品盘存数量-期初在产品数量

(2)确定材料定额消耗量  如果原材料是在投产时一次投入的,应根据本期投产产品数量,乘以单位材料消耗定额,计算出材料定额消耗量。如果原材料是在加工过程中分批投入的,期末在产品则应根据其原材料的投入程度确定。

(3)确定材料实际消耗量  根据限额领料单、超额领料单和退料单等领料凭证以及车间余料的盘存数量,计算原材料实际消耗量。

(4)确定材料脱离定额差异  将材料实际消耗量减去材料定额消耗量,即为材料脱离定额差异。

【例】大明工厂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产品领用A材料,其单位材料消耗定额为6千克,计划单价为20元,材料在开始生产时一次投入。甲产品月初有在产品400件,本月完工1200件,月末在产品经盘点实存200件,限额领料单中记录本月已领料5770千克,车间月初余料为300千克。月末A材料经盘点,实存250千克。计算材料脱离定额差异如下:

本期投产甲产品数量=1200+200-400=1000(件)

材料定额消耗量=1000×6=6000(千克)

材料实际消耗量=5770+300-250=5820(千克)

材料脱离定额数量差异=5820-6000=-180(千克)

材料脱离定额金额差异=-180×20=-3600(元)

无论企业采用哪种核算方法,材料定额费用和材料脱离定额差异均应按照成本计算对象分批或定期汇总,编制材料定额费用及脱离定额差异汇总表,以集中反映某种或某批产品耗费的各种材料的定额费用和脱离定额的差异,并分析原材料耗费脱离定额差异的原因。此外,该表还可以代替原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登记“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例】大明工厂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产品耗用A,B两种材料,根据上例A材料的计算结果(B材料计算过程从略),编制材料定额费用及脱离定额差异汇总表如图表6- 12所示。

2.加工费用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  现分别阐述如下:

(1)人工费用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  在计件工资制度下,生产工人工资属于直接计入费用,因此其人工费用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方法与原材料相似。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工资费用及计提的其他人工费用就是定额人工费用,计件工资通常在工序进程单、工作班产量记录中反映。对于因料废而支付的计件工资,以及支付计件生产工人的工资性的津贴和奖金等,以及按这部分金额计提的其他人工费用则属于人工费用脱离定额差异,人工费用脱离定额差异通常在“工资补付单”、“其他人工费用补提单”中反映。

在计时工资制度下,由于实际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到月末才能确定,因此人工费用脱离定额差异平时不能按照产品直接计算,为了加强平时对人工费用的控制,可以将决定人工费用高低的两个因素分别进行核算,以分别反映工时效率人工费用差异和人工费用分配率差异。

工时效率人工费用差异是指因生产工时利用效率而产生的人工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工时效率人工费用差异=(实际生产工时-定额生产工时)×计划小时人工费用分配率   

或=实际投入产量×实际单耗工时-定额单耗工时×计划小时人工费用分配率

人工费用分配率差异是指因小时人工费用分配率的变化而产生的人工费用脱离定额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人工费用分配率差异=(实际小时人工费用分配率-计划小时人工费用分配率)×实际生产工时

计划小时人工费用分配率=计划产量的定额生产工人人工费用/计划产量的定额生产工时

实际小时人工费用分配率=实际生产工人人工费用/实际生产工人工时

工时效率人工费用差异和人工费用分配率差异构成了人工费用脱离定额差异。

【例】 大明工厂基本生产车间7月1日有甲在产品400件,该月又投产甲产品1000件,单位产品定额工时为5小时。计划该月完成产品的约当产量为1100件,计划定额生产工人的人工费用为109890元。生产甲产品实际耗费生产工人工时5400小时,实际发生生产工人人工费用为108432元,计算人工费用脱离定额差异如下:

计划小时人工费用分配率=109890/1100×5=19.98     

实际小时人工费用分配率=108432/5400=20.08

工时效率人工费用差异=(5400-5500)×19.98=-1998(元)

人工费用分配率差异=(20.08-19.98)×5400=540(元)

人工费用脱离定额差异=-1998+540=-1458(元)

计算的结果显示,由于提高工时效率节约了人工费用1998元,由于人工费用的实际分配率高于计划分配率而增加了人工费用540元,在实际工作中,车间平时可以随时根据产品生产进度测算工时效率人工费用差异,以加强对人工费用的监督和控制。

(2)其他加工费用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  其他加工费用脱离定额差异主要有燃料及动力脱离定额差异、制造费用脱离定额差异和废品损失脱离定额差异等。

燃料及动力和制造费用均是间接计入费用。在日常核算中难以按照产品直接核算费用脱离定额差异。通常将月份的燃料及动力费用计划、制造费用计划分别作为这两个成本项目的定额费用,分别计算计划小时燃料及动力分配率和计划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以此作为计算这两项费用脱离定额差异的依据。因此,燃料及动力脱离定额差异和制造费用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方法,基本上同计时工资费用的核算方法相同,其计算方法也相同。

【例】 续前例,该车间根据甲产品的投产数量及单位产品定额工时,确定7月份燃料及动力计划为26950元,制造费用计划为53460元;而实际发生燃料及动力为25704元,制造费用为53136元。分别计算燃料及动力脱离定额差异和制造费用脱离定额差异如下:

计划小时燃料及动力分配率=26950/1100×5=4.90     

实际小时燃料及动力分配率=25704/5400=4.76

工时效率燃料及动力差异=(5400-5500)×4.90=-490(元)

燃料及动力分配率差异=(4.76-4.90)×5400=-756(元)

燃料及动力脱离定额差异=-490-756=-1246(元)

计划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53460/(1100×5)=9.72

实际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53136/5400=9.84

工时效率制造费用差异=(5400-5500)×9.72=-972(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9.84-9.72)×5400=648(元)

制造费用脱离定额差异=-972+648=-324(元)

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企业,在发生废品损失时,应以废品通知单和废品损失计算表单独反映,其中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可以按定额成本计算。从理论上讲,企业在生产中应避免出现废品,因此通常产品定额成本中不包括废品损失,而发生的废品损失均应作为脱离定额成本差异处理。如果企业生产产品的工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发生废品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按投产数量的一定比例确定废品损失定额,将实际发生的废品损失与废品损失定额的差额作为废品损失脱离定额差异处理,据此来控制和减少废品损失的发生。

(三)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

在采用定额法核算时,为了便于对产品成本的日常控制和期末的考核分析,原材料日常核算只能按计划价格进行。这样,材料定额成本和材料脱离定额差异均以计划价格反映,则前述材料脱离定额差异反映的仅仅是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数量差异。因此,月末计算产品实际耗费的原材料费用时,还必须计算所耗费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价格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差异=(该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材料脱离定额差异)×材料成本差价分配率

【例】 大明工厂7月份生产甲产品耗费材料定额成本192000元,材料脱离定额差异为节约6000元,材料成本差价分配率为-2%,分配该产品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如下:

甲产品应分配材料成本差异=(192000-6000)×-2%=-3720(元)

为了便于计算产品成本,简化核算手续,各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差异通常全部由各种完工产品负担,月末在产品不再负担材料成本差异。

具有多步骤生产工艺过程特点的企业,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与定额法相结合计算产品成本时,自制半成品的日常核算也按定额成本进行;在月末计算产品实际成本时,也要分配自制半成品成本差异,分配的方法与分配材料成本差异的方法相同,不再重述。各生产步骤所耗费的原材料和自制半成品的成本差异,通常由厂部进行分配和调整,不计入各生产步骤产品的成本,以简化核算手续。

(四)定额变动差异的核算

定额变动差异是指因产品生产条件的变化而修订消耗定额所产生的新旧定额成本之间的差额。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地涌现,劳动生产率也因生产条件的改善而相应地提高。对各项消耗定额要及时修订,以确保各项定额对生产活动的控制作用。因此定额变动差异与脱离定额差异是不同的,定额变动差异反映的是定额本身变动的结果,它与生产费用的节约或超支没有关系,而脱离定额差异反映的则是生产费用的节约或超支额。

各项消耗定额的修订通常是在月初、季初或年初定期进行的。当月初有在产品时,定额发生变动,其在产品的定额成本并未修订,仍然按照原来的消耗定额计算,而新投入生产的产品按修订后新的消耗定额计算定额成本。为了使两者能在同一基础上相加,就需要将月初在产品原来的定额成本调整成为按修订后新的消耗定额计算的定额成本,从而产生了定额变动差异。定额变动差异应按成本项目分别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月初在产品某成本项目定额变动差异=月初在产品该成本项目按原消耗定额计算的定额成本-月初在产品该成本项目按新消耗定额计算的定额成本

采用这种方法要按照零、部件计算定额消耗量。在构成产品的零、部件较多时,工作量很大。为了简化计算工作,定额变动差异也可以采用系数折算的方法。即,按新消耗定额所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定额成本,与按原消耗定额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定额成本相对比,求得系数,然后根据系数计算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系数=按新定额计算的单位产品某成本项目的成本/按原定额计算的单位产品某成本项目的成本

月初在产品某成本项目定额变动差异=按原定额计算的月初在产品该成本项目的成本×(1-系数)

【例】 大明工厂基本生产车间决定从7月1日起修订甲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单位产品原材料费用原定额成本为200元,修订后单位产品原材料费用新定额成本为192元,其他成本项目定额不变。月初甲产品有400件在产品,原材料在开始生产时一次投入,按原定额计算原材料定额成本为80000元,计算月初甲在产品原材料定额变动差异如下:

系数=192/200=0.96

月初甲在产品原材料定额变动差异=80000×(1-0.96)=3200(元)

消耗定额通常有降有升,如果消耗定额下降,一方面,应从按原定额确定的月初在产品成本中扣除大于新定额的差异,进行月初定额成本的调整,使其与新定额相一致。另一方面,由于该项差异是月初在产品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应将该项差异作为定额变动差异的增项,计入生产费用合计,俟产品完工时,仍应作为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反之,如果消耗定额上升,那么一方面应按原定额确定的月初在产品成本,加上小于新定额的差异,使其与新定额一致,另一方面由于该项差异并不是月初在产品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应将该项差异作为定额变动差异的减项,抵减生产费用合计,俟产品完工时,作为产品成本的抵减部分。

定额变动差异通常应按照定额成本的比例,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如果月初在产品在本月份已全部完工,那么定额变动差异应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如果定额变动差异数额不大,为了简化核算手续,也可以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则期末在产品就不分配定额变动差异。

(五)计算完工产品实际成本

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在对各种产品的定额成本、脱离定额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和定额变动差异进行核算后,通过“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户的归集,形成生产费用合计,月末将归集的生产费用合计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以计算完工产品的实际成本。其计算的程序如下:

1.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  由于单位产品的定额成本已经确定,因此完工产品定额成本和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完工产品某项目定额成本=完工产品数量×该项目单位定额成本

期末在产品某项目定额成本=某项目定额成本期初数+该项目定额成本本月发生数-完工产品该项目定额成本

2.分配定额成本差异  根据完工产品定额成本与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的比例,计算差异分配率,分配定额成本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成本项目差异分配率=(该成本项目差异月初数+该成本项目差异本月发生数)/(完工产品该项目定额成本+月末在产品该项目定额成本)

完工产品某项目应分配定额成本差异=完工产品该项目定额成本×该成本项目差异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某项目应分配定额成本差异=月末在产品该项目定额成本×该成本项目差异分配率

或=该成本项目差异月初数+该成本项目差异本月发生额-完工产品该项目应分配定额成本差异

3.计算完工产品实际成本  最后,将构成完工产品成本的四项要素相加,就形成了完工产品的实际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产品实际成本=产品定额成本±脱离定额差异±定额变动差异±材料成本差异

(六)定额法的具体应用

【例】 大明工厂基本生产车间大量生产甲产品,采用定额法结合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月初有在产品400件,其定额成本及脱离定额差异资料如图表6-13所示。

根据前例图表6-12材料定额费用及脱离定额差异汇总表确定投产的甲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成本和脱离定额差异,以及该例后所举各例的有关资料和计算结果,用定额法登记甲产品“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如图表6-14所示。

三、定额法的优缺点

(一)定额法的优点

定额法是一种将产品成本定额的制定、成本的核算和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事前制定定额、事中控制定额、事后分析定额执行情况三者融为一体,以反映和监督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该方法具有以下三个优点。

1.能够加强产品成本的日常控制  在日常核算中,定额法既反映了产品的定额成本,又提供了产品实际成本脱离定额成本的差异,从而便于企业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加强成本控制,以促使企业生产车间节约费用,降低成本。

2.能够增强挖掘降低产品成本的潜力  由于产品的实际成本是按定额成本和脱离定额差异分别核算的,这就为企业定期进行成本分析和考核有关人员的工作业绩提供了依据,以利于企业进一步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挖掘降低产品成本的潜力。

3.能够提高定额管理水平  通过核算脱离定额差异和定额变动差异,既可以反映产品的实际成本偏离定额成本的程度,又可以检验定额成本的制定是否科学与合理,以促使企业及时修订定额,提高定额管理水平。

(二)定额法的缺点

定额法的缺点有以下两点。

1.核算的工作量大  由于采用定额法必须事先制定出各项消耗定额和定额成本,所以在成本核算过程中,要分别核算定额成本和脱离定额差异,最后将定额成本和各种差异相加或相减,计算出完工产品的实际成本。当产品的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时,又要修订消耗定额,重新确定定额成本,因此大大地增加了核算的工作量。

2.适用面窄  由于定额法对企业定额管理的各项要求较高,只有生产的产品已基本定型,有准确、稳定的各项消耗定额,并具有健全的定额管理制度,有良好的定额管理工作基础的企业才能采用。

查看上一级更多内容